分享

染血的“神风”——旧日本海军航母发展史(一)

 梦想童年594 2023-01-28 发布于江西

早在1913年,日本海军就着手将一艘商船“若宫丸”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并参加了在中国青岛与德军的作战行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帝国海军利用“若宫”号水上飞机母舰搭载的水上飞机对德国设在中国青岛沿海内的军事基地进行了攻击,这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海上航空实战记录,也正是这次战斗让日本认识到了海上航空作战的优势及其无法取代的战术价值。世界上最早发展航母的国家是英国和美国。但其实,世界上第一艘设计建造完工的航母是日本的凤翔号。

凤翔号航空母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谋求建设大海军。1918年1月15日,英国皇家海军开工建造了从一开始就作为航母设计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当获悉此消息后,日本马上意识到建造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对于确立其海军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重要意义,随即旧日本海军“八六舰队案”便通过了航母的建造预算规划,原本的造舰计划是以特务舰名义增建,暂定船名第七号特务船水上飞机母舰,因此初期规划舰名为“龙飞”,后定名“凤翔”,意为凤凰飞翔。

日本驻英的军事观察团在威廉·福布斯·森皮尔爵士率领下观察了几艘英国当时用现役舰改造的航空军舰,包括坎佩尼亚号航空母舰,1918年4月改造的狂怒号航空母舰,1918年9月完工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等舰的技术后,对即将开工的凤翔号进行多次设计改变,1919年时定案建造为全通甲板式航空母舰,并采纳英国经验决定其极速为25节。

1919年12月16日,日本海军在浅野造船厂鹤见造船所,在森皮尔顾问团的协助下引进英国当时的航母建造经验,利用海军支援舰的舰体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同时三菱重工还协助海军雇用英国皇家空军退役将官传授舰上降落技术,为了赶在竞技神号航母之前完成,日本船厂夜以继日、紧锣密鼓地施工。1922年12月,凤翔号航母赶在竞技神号前竣工。

因为英国虽然比日本最先开始对航空母舰进行研究,但是由于新技术的建造顺位以及验证等多项因素,使建造的进程严重拖慢,所以当日本开始建造航母的时候,已经通过一些途径获取了英国建造航母时的技术以及舰对舰的着陆技术,所以对当时的日本来说,由于资金充足,在对航母的建造速度之上。遥遥领先于了英国。所以直到航空母舰正式下水进行检阅,也是日本早于英国,但是英国属于在中途的改装摸索,而日本的凤翔号已经为日本的海军进行了专门的量身打造。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公认日本才是第一个真正拥有航母的原因。

凤翔号飞行甲板前端向下倾斜5度角,这种设计可在舰载机起飞阶段利用飞机的俯冲力帮助飞机加速,不过对于飞行员来说这却并非是一个舒服的设计,因为每次起飞都要经历一次似乎是往海里俯冲的过程。从整体设计上来看,凤翔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与英国航母完全不同,前者是叠加在舰体外壳之上的,上面一层柚木底下一层杉木,而英国的航母飞行甲板是作为强力加固的甲板,对整个舰体进行加固支持的。

凤翔号是所有日本航母中,唯一一个具有2个机库设计的航母,前部机库长67.2米,宽9.5米,用于存放9架战斗机。后机库采用双层设计,长宽分别为16.5*14和29.4*12,用于存放鱼雷机、轰炸机和备用机。每个机库各有一部舰载升降机,前部升降机长10.35米,宽7.86米,后部升降机长13.71米,宽6.34米。凤翔号航空母舰最初的试验为日后改装提供了数据,也为日后建造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战术和甲板飞行训练积累了经验。凤翔号的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空母舰的样板,并成为20世纪出现的最主要的海上兵器。

自从1922年正式服役后,这艘航母展开了大量的航母舰载机以及设备和技术的测试和实验,同时还进行了航母作战方法和战术运用的实验。在早期的舰载机空中编队作战中,凤翔提供了大量的极具价值的经验和教训。1924年,凤翔号经过试航后发现飞行甲板较窄,为保证飞行安全,拆除了岛式舰桥,由于没有装备弹射器,因此之后的新型战机无法在凤翔号上起飞;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进行现代化改装,为搭载新式战机延长了飞行甲板。

由于凤翔号舰体设计规模较小,故此分配的舰载机编队规模在通常情况下仅有15架舰载机。凤翔号被转入预备役状态。1934年由于航空母舰技术的继续升级。凤翔号已经不能够满足日本海军的需要,所以被降级成了二等战舰,但是即便他被降级,依旧是日军海军实力的一个象征。1935年,凤翔号在演习的过程之中受损严重,由于突发的暴雨,凤翔号的作战经验不足,应对自然灾害的反应比较低下,也对舰身造成了损害。

凤翔号自创建以来,已经参加过太平洋战争,侵华战争等大型战争之后,由于凤翔号的舰体过小臣,在飞机数量比较少,所以在战场的作用上。并不是很大,就被转入了预备役的方面,从此以后,凤翔号在海面上长期漂泊,在横须贺作为一个训练来进行使用。凤翔号不仅是第一艘被日本创建出来的航母,也是第一艘世界现代化意义的航母。他更是日军在二战结束之时唯一存活下来的航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凤翔号还在负责着运输的任务,直到1946年9月由于一定的原因被日本拆解。

从日本航母的发展史来看,凤翔号无疑是一艘传奇的军舰,其主要传奇经历包括:日本第一艘航母、世界第一艘标准航母、世界第一次航母着舰操作、在太平洋战争中毫发无损、建造和拆解她的船厂为同一家造船厂。

服役时间:1922-1946

舰长:179.5米

舰宽:18米(1944年改装飞行甲板22.7米)

排水量:9330吨

航速:25节

续航力:8000海里/15节,10000海里/14节

飞行甲板:168.25米×22.7米(1944年改装飞行甲板180.8米)

机库尺寸:前机库67.2×9.5米,后机库两层:16.5×14米和29.4米×12米

武器:4门50倍径三年式140毫米单装舰炮(1936年撤除),2座40倍径三年式高射炮(1939年前撤除),6门13毫米九三式机枪(1936年加装),4座双联装九六式机枪(1937年后加装),10座三联装九六式机枪(1944年加装)

载机:战斗机8架(备3)、攻击机6架(备2)

文章图片1

凤翔号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2

凤翔号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3

凤翔号航空母舰

赤城号航空母舰:

1922年2月6日各国签订新的海军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该条约不但对主力舰进行限制,还对新兴航空母舰也进行了限制。根据条约第一章第九条规定:“各国可以在不超过规定的航空母舰总吨位的情况下建造两艘33000吨级的航母。”因此日本海军决定把因为条约而废弃的主力舰改造成两艘航空母舰:赤城号和加贺号。

赤城号航空母舰从战列巡洋舰改为航空母舰时,主甲板以上全部重新建造,设有双层机库。

赤城号安装的三段式飞行甲板呈阶梯状配置,最上段是起飞、降落两用甲板,用于舰载机的回收,全长190米,宽30.5米;中段甲板供小型的战斗机起飞,长15米,宽17.2米;下段甲板供较大的攻击机起飞,长56.7米,宽23米。中、下两段甲板分别与舰体中部以后的上、下双层机库相接,飞机可以从机库直接起飞。赤城号与同型舰加贺(其实还是有差别的)、美国的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4艘主力舰改造的航母被并称为世界航母“四巨头”。

赤城号作为战巡于1920年12月6日在吴海军兵工厂开建,1923年11月21日作为航空母舰开始改造,1925年4月22日下水,1927年3月25日,赤城号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完成改装,8月1日正式加入联合舰队,担任新成立的第1航空战队旗舰。1928年,日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曾出任该舰舰长(旧日本航空战队奠基人)。

藤本喜久雄还异想天开地设计三段式、呈阶梯状配置三层飞行甲板。最上段是起飞/降落甲板,用于舰载机的回收;中段甲板供小型的战斗机起飞;下段甲板供较大的攻击机起飞。中、下两段甲板分别与舰体中部以后的上、下双层机库相接,飞机可以从机库直接起飞。但由于中段甲板前端设置了横跨两舷的大型罗经舰桥,致使上层机库前端被封闭,导致中段甲板无法起飞飞机。

进入30年代,三段三层式飞行甲板已无法满足新型舰载机的作战需要。于是1935-38年,赤城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段飞行甲板,上段飞行甲板改为全通式,一直延伸至舰首,用立柱支撑。设置前、中、后3部升降机,舰桥也改为岛式,设置在了左舷(实际证明易发生事故,后续航母都设置为右舷…)。

取消了中层甲板上的2座双联200毫米炮,保留后部的6门(鸡肋),并将原先的十年式高射炮更换了新型的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因为预算有限,并未增设大量的九六式高射机炮,因此防空火力是大型航母中最弱的一艘。常备舰载机增加到66架,也是当时日本4艘大型航母中载机量最少的一艘。续航力也是赤城号的弱点,差点排除于偷袭珍珠港的计划。9.18事变的次年1932年1月的第一次淞沪抗战中,山本五十六曾率领赤城、加贺号轰炸上海。1937年7.7事变爆发,赤城在长江流域、华南、支那、海南充当急先锋,沾满了国人的鲜血。

作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重型航母,赤城号上有帝国海军最优秀的飞行员。1940年,日美局势日趋紧张,美太平洋舰队全部移师珍珠港并作为母港。1941年初,山本制定的袭击珍珠港的计划,为此各航空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结果赤城号以及第一航空战队的飞行员在参战前轰炸的命中率可达到80%。1941年12月,赤城号作为旗舰参与偷袭珍珠港,山本的航空致胜理论在珍珠港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1942年1月参与了对西南太平洋拉包尔的进攻,接下来的一个月轰炸了澳大利亚达尔文,并协助占领了荷兰东印度群岛。1942年3月和4月,赤城的飞机在印度洋突袭中帮助击沉了一艘英国重巡和一艘澳大利亚驱逐舰。开战6个月内,由赤城号领导的第一航空战队横扫太平洋和印度洋。

1942年6月5日中途岛海战中,赤城号航空母舰亦作为第一机动部队旗舰的身份参战。10时20分,赤城号遭美国海军3架跟踪返航的“岚”号驱逐舰而来的SBD式俯冲轰炸机(来自美军企业号航空母舰CV-6轰炸机分队)投下其中2枚炸弹的打击,一枚命中了中部升降机附近并贯穿飞行甲板于机库引爆;另一枚则是近矢弹,擦过舰艉后方甲板并破坏了舵机。当时机库内正在进行舰上攻击机的加油与将陆用炸弹改换装攻舰炸弹的挂弹作业,炸弹带来的连锁爆炸使得舰上火灾失控,但是火灾并未延烧到赤城的下部结构,因此火灾于中午12点一度已被控制,由于航空汽油着火,赤城号上的状况持续恶化。

6月5日19点20分,赤城舰长下达全体撤舰命令,全员离舰后赤城号仍然浮在海面上。

6月6日2点55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下达终止中途岛作战命令,并要求赤城自沉。自沉任务交由日军驱逐舰队执行,分别为“荻风”、“野分”、“岚”、“舞风”,4艘驱逐舰发射了4枚鱼雷并成功命中3枚,赤城号最后沉没地点位于北纬30度30分、西经178度40分。

服役时间:1927-1942

舰长:261.2米,改装后260.67米

舰宽:29米,改装后31.32米

排水量:26900吨,改装后36500吨

航速:32.1节,改装后30.2节

续航力:8000海里/14节,改装后8200海里/16节

飞行甲板:190.2米X 30.5米,改装后249.17米X 30.5米

机库尺寸:

武器:2座200毫米双联装舰炮,6座单联装200毫米舰炮,6座双联装120毫米高射炮;改装后:6座单联装200毫米舰炮,6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14座双联装25毫米机炮

载机:战斗机16架、攻击机28架、侦察机16架,共60架;改装后:常用66架、备用25架,合计91架,舰载战斗机12架、舰载轰炸机35架、舰载攻击机19架、备用机25架。备用25架,其中21架三菱A6M零式,18架爱知D3A(99舰爆)和27架中岛B5N(97舰攻)。

文章图片4

赤城号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5

赤城号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6

赤城号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7

爱知D3A(99舰爆)

文章图片8

B5N(97舰攻)

加贺号航空母舰:

“加贺”号原设计是加贺级战列舰,作为“八八舰队计划”的一部分。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原计划解体,但由于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在船厂的“天城”号(按条约改造为航母)报废,所以战列舰加贺号(当时已经完工75%,可谓劫后余生)得以替代之同赤城号一起改造成航母。

“加贺”的命名源自日本古代藩国名即位于北陆道的加贺国,不同于其他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以飞禽命名的习惯。1920年7月开工,由神户川崎船厂建造。1921年11月17日下水。1923年,已经下水的加贺号舰体开始改造工程,至1928年3月31日竣工。完工时各项性能数据、外形与赤城号十分接近,同样具有三段式飞行甲板、舷侧防雷突出部和10门200毫米炮,因此可视为准同型舰。但加贺号的烟道集中于舰尾排放,造成居住舱附近高达40度。左右舷各有一个向下弯曲的小烟囱,与赤城号右舷的大型弯曲式烟囱不同。由于全长比赤城号短约20米,造成最上段飞行甲板起降跑道长度不足。加贺号改造时将舱间简化,以牺牲舰体损管控制的代价下获得日本帝国海军航舰中最大容量的舰载机搭载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本舰系速度较低的战列舰改造而来,主机功率不足,航速只能达到27.5节。

由于问题突出,作为最早的一艘航母于1934年6月至1935年10月间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增加了动力,使航速达到28.3节,取消三层甲板,改为一段式甲板,并在左前方增加一步升降机,由于改装较早,升降机尺寸和位置都很受限制,大大降低了舰载机起降效率。为了弥补缺失通过牺牲管损性能等,将载机量提高到最大。原先设计是想参考美国海军的列星顿级航空母舰作为范本,但是在“友鹤事件”之后所有日本船舰都进行重心的再计算,为了减少侧风面积因此列星敦级的舱面甲板设计被全面放弃,使用最上型巡洋舰动力系统进行改进。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加贺与凤翔组成第1航空战队入侵中国,多次与中国空军交手,并有舰载机被击落。1937年8月该舰再度入侵中国参加了淞沪会战,8月15日一天在广德、苏州方向参与了对上海、南京、广州地区的攻击,并在9月的江阴战役协同摧毁了集结于长江江阴江面的中国海军主力舰队,自身也有多架舰载机被顽强作战的我水面舰只击落。

1941年12月7日,加贺号作为6艘参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之一,参加了著名的珍珠港偷袭。1942年1月,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率领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和加贺)与第五航空战队(翔鹤和瑞鹤)席卷了东南亚,其中包括1月20日-23日,空袭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而后南云舰队向西扫荡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个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3日协助占领荷属东印度,空袭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1942年2月8日在帛硫泊地意外触礁受损,不得不在3月回本土修理,没有参与4月在印度洋对英海军的作战。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和加贺)与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和飞龙)参与中途岛海战,全部战沉。加贺号于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西北海域被来自美军“企业”号航母舰的SBD命中四颗炸弹而沉没。1942年8月10日除籍,结束了其不光彩的一生。

服役时间:1928-1942

舰长:238.50米,改装后247.65米

舰宽:29.60米,改装后32.5米

排水量:26900吨,改装后38200吨

航速:27.5节,改装后28.3节

续航力:8000海里/14节,改装后10000海里/16节

飞行甲板:171.2米X 30.5米,改装后248.60米X 30.5米

机库尺寸:

武器:2座200毫米双联装舰炮,6座单联装200毫米舰炮,6座双联装120毫米高射炮;改装后:22座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10座200毫米舰炮,8座双联装89式127毫米高射炮

载机:战斗机16架、攻击机28架、侦察机16架,共60架;改装后:常用72架、备用18架,合计90架。舰载战斗机18架、舰载轰炸机27架、舰载攻击机27架、备用机18架

(零战12+3,99舰爆24+6,97舰攻36+9)

文章图片9

加贺号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10

加贺号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11

加贺号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12

三菱A6M零式战斗机

龙骧号航空母舰:

龙骧号航母的命名颇有些意思,其由来竟是以我国《晋书》中形容三国名将邓艾之句。据《晋书·段烁传》“艾受命忘身,龙骧麟振,前无坚敌”,“龙骧”也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普遍使用的将军尊号,和去年疫情时期日本捐物包装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样,都显示了日本人深厚的中国国学功底。不过随后龙骧号多次参加侵华战争,全然没在乎自己名字的由来。

​《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日本海军的航母吨位在英美的六成比例,总额81000吨。日本将天城(后被加贺取代)、赤城两舰改装为大型航母后,合计吨位已经接近限额,在条约有效期内继续建造大型航母已不可能。美国、日本各自改造建成两条大型航母,成为世界上分庭抗礼的两大海军航空兵。这两国海军中同时也在流行一种观点:航母是一种甲板上挨了一枚炸弹,便有极大可能整个失去战力的海战武器,简而言之便是攻强守弱。大型航母等于是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如分别建造几艘小型航母,灵活机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还能维持一样的战力——后来的事实证明此预想大错特错,但毕竟前方无先行者,两国都依照此观点开始设计建造较为小型的新航母。

《华盛顿海军条约》只约定了各种主力舰的比例,并没有对一万吨以下的航空母舰作出限制。日本海军利用这个条约漏洞,在1927年度预算中编列了1艘8000吨级的小型航空母舰,作为即将报废的“若宫丸”号水上飞机母舰的后继舰。1928年又将该舰类型变更为9800吨级的小型航空母舰。

1926年,之前每年联合舰队编制方法是从两艘大型航空母舰和两艘中型航空母舰中各派遣一艘加以编组。当时已经拥有大型航空母舰赤城,加贺,中型航空母舰仅有一艘凤翔,增建一艘中型航空母舰成为迫切需求(当时根据华盛顿条约,一万吨以下的航空母舰不受限制)。因此日本海军将1928年度建造计划原先预定建造的水上飞机母舰改为航空母舰。

1931年4月2日,龙骧号航空母舰下水。1933年5月9日,龙骧号航空母舰完工交付。1935年9月26日,龙骧号航空母舰为海上演习而临时编入的日本海军“第四舰队”

1937年8月12日,龙骧号航空母舰从佐世保港出航,加入对中国作战行动。9月21日,龙骧号航母上的15架95式舰载战斗机,掩护15架舰载攻击机空袭广州,并与中国空军发生战斗,日军声称击落中国23架战机,其中12架为龙骧号航母战队的战果。在中国战场期间,龙骧号的航空队多次空袭上海、杭州等地,给中国军队和平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937年11月11日,龙骧号航空母舰出现于浙江舟山群岛以北大戢洋海面。中国方面获得情报后,随即出动了三架美制“诺斯罗普”轰炸机攻击龙骧号,炸毁飞行甲板上的13架日机,中方两架轰炸机被击落,致使龙骧号不得不返回日本本土修理了两个月。但是,在日方的资料里,这段时间内并没有出现龙骧号遭到中国空军空袭或是回日本修理的纪录。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龙骧号加入日本海军南进舰队,参与了菲律宾作战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南方作战,期间主要是执行破交作战,击沉了大批商船。在此期间,龙骧号采用“零式战斗机”替换掉了原来的“九六式战斗机”。1942年2月13日和14日,龙骧号航母出动舰载机轰炸在邦加海峡附近的盟军船只和军舰,击沉鱼雷艇、特务舰、炮舰各一艘,另外击伤或击沉8艘商船。3月,龙骧号航母在三宝垄和新加坡作战,共击沉或击伤9艘盟军商船。至4月23日返回吴港检修。

1942年5月26日,龙骧号航母参加阿留申作战,担任对中途岛作战的支援行动。1942年8月24日,龙骧号航母在日本海军重巡洋舰“利根”号、驱逐舰“天津风”和“时津风”的伴随下为日本陆军的登陆部队提供保护。龙骧号在轰炸了瓜岛上的亨德森机场后,遭到美军陆基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的联合攻击。在美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CV-3)上的30架SBD俯冲轰炸机和8架TBF鱼雷攻击机的空袭下,龙骧号左舷中部被击中一枚鱼雷,舰上被命中4枚炸弹,引起大火和船体倾覆,在受到攻击后四个小时,龙骧号于瓜达卡纳尔岛北方海域沉没。

服役时间:1933-1942

舰长:175.89米,改装后176.62米

舰宽:20.32米,改装后20.78米

排水量:8000吨,改装后10600吨

航速:29节,改装后28节

续航力:12000海里/14节

飞行甲板:156.5米X 23米

机库尺寸:

武器:6座双联装89式40倍径127毫米高射炮,6座四联装13毫米高射机枪;改装后:4座双联装89式40倍径127毫米高射炮,4座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6座四联装13毫米高射机枪

载机:12架战斗机,24架攻击机,12架备用机。(90式舰载战斗机12架,13式舰载攻击机6架,90式舰载侦察机6架24架零式战斗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搭载九六式舰战19架(常用16架,备用3架),九七式舰攻21架(常用18架,备用3架)。

文章图片13

龙骧号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14

龙骧号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15

90舰战

文章图片16

96舰战

苍龙号中型舰队航空母舰:

加贺和赤城虽然是IJN两大主力航母,但是毕竟血统不太纯正。凤翔和龙骧血统不错,但是实力实在太弱也太旧。而苍龙则是IJN真正的主力航母并且血统很纯。苍龙是苍龙级航母的1号舰,但是苍龙级的2号舰飞龙(Hiryū,飛龍)虽然·属于苍龙级,但是通常她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型号,因为对于苍龙来说,她的改动是非常大的。

《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将各国无序发展的海军竞争给彻底规范化,各海军强国都被限定了自己各类型舰艇的吨位,而通过明治维新让自己的小日子过的相当不错的日本也成为仅次于英美的存在。但是心比天高的日本海军根本不满意自己的海军吨位比英美少,为此日本的海军官员开始想破脑袋地找《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漏洞,如建造吨位在一万吨以下的“航空补给舰”(就是小型航母)。正当日本海军为发现自己找到拉平日本和英美航母吨位的方法高兴时,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横空出世,这个条约彻底堵住日本的漏洞,一万吨以下航母也算入吨位限制范围。日本发现自己费尽心思,建造的战力大打折扣的小型航母不香了。

经过赤城、加贺等一票大型航母的吨位的占用,日本海军只剩下可怜的2万多吨的航母建造额度。在日本军令部官员的眼中,日本的航母建造只剩下了2条路可选择,一方面是建造一艘两万多吨的中型航母来尽可能的提升日本海军的战斗实力;另一个方式就是建造两艘一万吨左右的小型航母,来获得航母数量上的优势。但是新鲜出炉的龙骧号航空补给舰已经用自身的实际情况证明了小型航母的实战能力,稳定性等各方面都非常低下。

似乎留给日本人选择的道路只剩下一艘两万吨的中型航母。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在完成突击者号航母建造之后,又重新设定了两艘大型航母建造计划。日本军令部如何能忍?日本海军立刻改变自己的最初设定方案,要求建造两艘一万吨级的小型航母,并不切实际的要求这种小型航母要能塞进超过100架的舰载机,这样在战机数量上也超过美国。

随着伦敦海军条约限制终止时间日渐接近,各海军强国越发对限制本国海军实力的条约感到不满。日本海军最终决定赌一把,赌航母建造完成时,半数海军强国退出了限定条约。为此,日本海军将自己的航母吨位秘密改成了18000吨左右,并对外宣称,这是一艘一万吨左右的航母,来应对那些条约的监督者。这样作为一代鬼才,藤本喜久雄最后的战舰设计作品,日本第一艘设计最初就为正规航空母舰的苍龙号,正式在吴海军工厂开工建造。

苍龙号航空母舰,即是藤本喜久雄最后的战舰设计作品,同样也是他的集大成作品。在这艘航母上造舰鬼才一改之前多次失败的多层飞行甲板设计,而采用了传统的单层飞行甲板,26米宽的甲板也极大降低了飞行员的起降难度。战舰的排烟系统,依旧为两个下弯藤本式烟囱(藤本喜久雄独创的),将烟雾排到海面上,减少对甲板飞行员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军令部的无理要求,设计师给苍龙号准备了两层机库,用来存放日本海军航空兵所独爱的九六式舰战和九七式舰攻(常用57架、备用16架)。友鹤事件后,日本海军对船只进水的情况极为重视,上层机库原定开放式卷门被取消,取代的是完全防水的密封墙,所有的战机都必须依靠升降机提升到甲板上,这也让苍龙号的出击效率被大幅度降低。

苍龙号于1935年12月正式下水,但舾装工程直接延续了两年多,直到拖到《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终结,才开始正式的舾装。最终这艘苍龙号航母于1937年12月29日正式完工,加入联合舰队。苍龙号的完工时间正是中日双方激战最激烈的时候,全民族抗战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加快自己的侵华脚步,苍龙号直接摒弃了漫长的传统磨合期,直接被编入第二航空战队加入对华作战。

1940年加入日军进驻法属中南半岛的支援部队工作,结束任务之后与苍龙一同回到日本本土,进行战前训练。1941年初,日本制定的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计划。攻击珍珠港后返航途中第二航空战队又受命支援攻占威克岛。1941年12月8日,飞龙号与其它五艘中大型航空母舰一起前往夏威夷,第二航空战队在山口多闻的指挥下,编入日本航空舰队参与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胜利后于返航途中,第二航空战队受命前往威克岛海域支援登陆作战。

1942 年1月,苍龙号与飞龙号一起南下参加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攻略作战,2月,在帛琉与第一航空战队会合,轰炸了澳洲的达尔文港。1942 年 4 月,第一、二、五航空战队奉命进入印度洋,扫荡英国远东舰队残部。1942年5月27日,苍龙号随着一队前所未有的大舰队从本土出发前往中途岛,参加了惊天动地的中途岛大海战。苍龙号当时仍在第二航空战队里,僚舰仍是飞龙号,他们都归在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山口多闻海军少将的指挥下。此海战中苍龙号除了预定的载机(当时舰载机搭载编制为21架零式舰上战斗机、21架九九式舰上轰炸机、21架九七式舰上攻击机)以外,还搭载了两架后来彗星舰爆前身的新锐高速侦察机二式舰侦,和准备配上占领后的中途岛基地的三架零战。

由于密码遭美国破译,所以美国集中了全部的力量朝着苍龙号所在的南云机动部队发动猛烈的攻势。当日上午 10 时 25 分,就当舰队数度击退来袭鱼雷机,准备好迎风放出战机时,美军俯冲轰炸机突然从空中窜下,在短短几分钟间,三枚直击弹命中苍龙号飞行甲板上面,并平均的落在三座升架机前,爆炸连续引爆了停在甲板上正等待起飞的战机和堆积在甲板上的炸弹鱼雷,全舰陷入一片大火,10 时 40 分,苍龙号的主机就停止了动作。

火灾延伸到鱼雷库,发生了大爆炸,10 时 45 分,柳本柳作舰长下令全舰弃船,而自己却坚持留在舰桥。当天整个下午苍龙号都持续着猛烈的燃烧,日落时, 火势稍有减退,阿部士官长奉命将柳本舰长带下来,但是当他看到手持军刀,独自肃立在舰桥,表情坚定决定与舰共存亡的柳本后,也只能哭着离开。7 时 13 分, 焚烧了八小时半的苍龙号沉没。

服役时间:1937-1942

舰长:227.5米

舰宽:21.3米

排水量:15900吨

航速:34.5节

续航力:7680海里/18节

飞行甲板:216.9米X 26米

机库尺寸:

武器:双联装40倍径89式127毫米高射炮6座,双联装96式25毫来机关炮14座。

载机:21架A6M零式战斗机、18架D3A轰炸机(九九舰爆)、18架B5N攻击机(九七舰攻),一共可栽63+6架

文章图片17

苍龙号中型舰队航空母舰

文章图片18

苍龙号中型舰队航空母舰

飞龙号中型舰队航空母舰:

按照“苍龙”级最初的设计思想,是装备重炮的大型航母,但随着舰载机性能的不断提升,航空母舰需要尽可能搭载更多的飞机。同时受限于《华盛顿条约》对航母总吨位的限制,日本海军改变了航母搭载重炮的设计习惯,改为专门搭载飞机。为了在严酷的条约限制下建造更多的战舰,日本的航母建造和巡洋舰、驱逐舰一样,明显武备过重,显得头重脚轻,机构强度不足。

1934年的“友鹤事件”以及次年的“第四舰队事件”,终于令日本海军意识到忽视舰船复原性及结构强度的巨大风险,遂对“飞龙”号的设计做了调整。与“苍龙”号比,“飞龙”号进一步加强了舰体结构强度,外观上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大大提高了舰艏干舷。另外,由于改进了装甲防护,“飞龙”号比“苍龙”号稍宽一些,排水量比后者更大(标准排水量增加2000吨)。有别于“苍龙”号的双船舵设计,“飞龙”号则改为单船舵。

在外观上,“飞龙”号航空母舰最大的变化是:岛式上层建筑改到了左舷(苍龙号岛式上层建筑位于右舷)。按日本海军的逻辑,两艘姊妹舰在并行时,准备在左边舰上(苍龙号)降落的飞机,在上空整理队形或返航准备降落时,可以向左盘旋;在右边舰上(飞龙号)降落的飞机可以向右盘旋,两舰的飞机不会发生空中交通冲突。这种见解在航空母舰“赤城”号和“加贺”号进行现代化改装的时候就被采纳了。当时海军航空本部对“飞龙号”的设计提出建议,岛式上层建筑的理想位置应该尽可能靠近船体中部,中部也是烟囱的最好位置,于是干脆把岛式上层建筑移到左舷。所以,从外观上看,“飞龙”号的舰桥与姊妹舰一左一右,且更加靠近舯部,形成了鲜明的识别特征。

“飞龙”号1939年7月服役后与“苍龙”号编为第二航空战队。1940年“飞龙”号成为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山口多闻少将的旗舰。并在1940年加入日军进驻法属中南半岛的支援任务。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第二航空战队“飞龙”号和“苍龙”号作为6艘航空母舰为首的航空舰队主力,参与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行动。在轰炸珍珠港的过程中,两舰的飞机攻击了“战列舰大街”和港内的辅助舰只,战果很大。在返航途中,“飞龙”号和“苍龙”号又奉命支援攻占威克岛的作战。

1942年初,第二航空战队“飞龙”号与“苍龙”号南下支援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2月15日,第二航空战队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汇合。2月19日,一、二航空战队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协助攻占荷属东印度群岛。1942年4月,第一、二航空战队与第五航空战队(“翔鹤”号和“瑞鹤”号)汇合,对印度洋英国海军进行扫荡(“加贺”号因触礁致主轴受损,仅能维持18节航速,未能参加行动)。空袭了锡兰的英国海军基地科伦坡和亭可里兰,并击退了前来应战的皇家空军远东部队。值得注意的是,“飞龙”和“苍龙”还击沉了失去飞机掩护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该舰一年前曾参与击沉“俾斯麦”号)、“康沃尔”号重巡洋舰等皇家海军舰艇,据统计,上述战斗中两舰的投弹命中率达到88%!

1942年5月27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加贺”号),第二航空战队(“飞龙”、“苍龙”号)组成第一航空舰队,以“赤城”号为舰队旗舰,率领2艘战列舰(“雾岛”、“榛名”),2艘重巡洋舰(航空巡洋舰“利根”、“筑摩”),1艘轻巡洋舰(“长良”号,作为水雷战队旗舰),12艘驱逐舰(分属第四、第十、第十七驱逐舰分队),踏上了奔袭中途岛的征途。1942年6月4日,史无前例的中途岛海战爆发。第一航空舰队清晨放飞108架飞机攻击中途岛,但未能找到美军主力。8点开始,美军鱼雷机群发起了持续不断的反击,令“飞龙”一度左支右绌,但美军飞行员技术拙劣,未能造成伤害。午后,搜索而来的美军俯冲轰炸机群发现第一航空舰队行踪,“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同时遭到致命打击而被摧毁。三舰分别于6月4日傍晚和次日凌晨沉没。

服役时间:1939-1942

舰长:221.7米

舰宽:21.6米

排水量:16800吨

航速:34.3节

续航力:7680海里/18节

飞行甲板:216.9米X 26米

机库尺寸:

武器: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6座,三联装25毫米口径高射炮7座,双联25毫米口径高射炮5座

载机:常备64架,一说为58架,满载时可达71架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