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母简史:08.战端初开

 科学声音 2022-09-04 发布于上海

咱们上次讲到了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航母建造计划。大家都知道海军军控协议快要到期了。所以都在想法子造更多的军舰。日本人是特别处心积虑。日本的航空母舰配额要比英国和美国少一大截,分配的总吨位只有8.1万吨。他们已经造了赤城加贺两条船,再加上一条小号的龙骧,外带以前造的那条凤翔号。他们已经没有剩下多少配额了,大概还剩下12600吨。这点配额是无论如何无法建造两艘航母的,就连一艘都够呛。
所以日本人就打起了小算盘,如果让那艘最老的凤翔号退役,这不就把吨位给空出来了吗?那也凑出两万吨的份额了。那时候日本人有两个选择,要么造一艘大型航空母舰,量可以达到2万吨。要么就造两条小的,每艘1万吨。日本当时紧盯着美国,就看美国人要造什么样的船。恰好在这个时候美国造了一条突击者号,是个小号航母,日本当即决定造两条1万吨的。

由近及远分别为突击者号,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1938年4月8日)

美国人先前造了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中间造了一艘小号的突击者号,后边还计划要造两条大型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和企业号,加起来也是5艘船。日本先前造了赤城加贺,外加一条小号龙骧,再加上新造的两艘小航母。这样一来日本人也可以凑出5条航空母舰。虽然总吨位不如美国人,但数量是一样的。
只能说日本海军军令部想的是挺美的,可把军舰的设计师藤本喜久雄给气坏了。因为日本海军军令部居然想在10500吨的小型航母体内塞进100架舰载机。这差事没法干了,你们自己出的主意你们自己去干,我是不干的了。
没办法啊,日本海军军令部只能妥协,把舰载机数量削减到了72架。火炮数量和装甲防护数量也做了相应的削减。就这样设计方案一改再改,折腾到了1934年,发生了非常著名的“友鹤事件”,友鹤号是一条排水量600多吨的鱼雷艇。这种船的诞生还是为了钻条约的空子,说白了还是被《伦敦海军条约》给憋的。按照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600吨以下的舰艇没有任何限制。所以这种船名为鱼雷艇,实际上是个袖珍驱逐舰。完全是小船扛大炮,头重脚轻。

友鹤号


友鹤号是1934年的2月底完工的。马上就加入了佐世保警备战队第21鱼雷队,3月6号起就开始了为期连续6天的训练。最后一项科目是夜间攻击训练,因为风浪太大,演习就提前结束了,全队返回佐世保。返航的途中友鹤号遭到了风浪的冲击,船身大幅倾斜。
按照一般鱼雷艇的要求,船身晃到90度都应该能够自动回正。这家伙倒好,头重脚轻,晃到40度就再也翻不回来,直接在水里躺平了。而且当时天没亮,大家谁都不知道这艘船沉了。等到天亮了,大家发现少了一条船,这艘船哪去了?大家一顿找,一直到下午才发现友鹤号已经翻到那儿了。这都翻在那儿多长时间了!最终从船上救出13人,但仍有72人死亡,28人失踪。

藤本喜久熊

这种鱼雷艇的设计师就是藤本喜久雄。结果他就被骂得狗血喷头,批判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藤本喜久雄别提多委屈了,其实这个责任根本就不是设计师的锅,还不是因为海军方面太贪心,非要把大炮小炮的全塞进一艘600吨的鱼雷艇上。武器的总重量已经超过了整艘船总重量的22%,而且重心偏高。
海军方面当然也不傻,他们也知道这个锅其实不应该设计师来背,所以他们马上就修改新型航空母舰的设计方案,还是要尽量降低航空母舰的重心。所以他们就把155毫米炮给撤销了。而且还取消了一部分装甲。
新航母开工的日期是1934年的11月20号,这已经都快年末了。转过年来的1月9号,总设计师藤本喜久雄在家因脑溢血而昏倒,然后就再也没醒过来。他去世的时候年仅47岁。没办法,总设计师只能换人了,换成了平贺让。这个平贺让和藤本的风格恰恰相反,藤本在技术上极其激进。平贺让则是极端保守。

船头完全被掰断了

到了1935年,又发生了第4舰队事件。当时的天气预报还不那么成熟,特别是对于台风路径的预测,不是特别准。舰队事先已经知道在演习区域内可能会有强台风路过。但是日本人就是不信邪,他们就要战胜台风给大家看看,他们就是要在台风中检查一下舰船的耐波性。老天爷是真的没给日本人留面子,参加演习的41艘军舰之中有19艘船体遭受重创。而且还死了45名水兵。
日本人组成了一个调查委员会专门调查这次事件。委员会的主任就是野村吉三郎海军大将。这位野村海军大将,可以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1932年发生了1.28事变。当时野村是第3舰队的司令,带着日本军舰就开进了黄浦江,而且从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吕号上起飞的水上飞机轰炸了闸北,直接炸毁了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当时的东方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私人图书馆,藏书30多万册,里面有大量的古籍善本,结果就被日本人一把大火化为灰烬。这笔账就得算到野村吉三郎的头上。

出事故的船只

野村吉三郎作为海军军官干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调查第四舰队事件。最后委员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日本军舰的强度不足。主要还是跟藤本喜久雄这个设计师有关,他太喜欢焊接。当时的电弧焊技术并不是那么成熟,用在军舰上强度不足。没办法,还是日本人太贪心了,船体上轻一点武器就可以重一点。但是出来混总要还的,强度不够就是强度不够。最终的处理措施就是一大批船只回厂重新加固,很多原本用焊接的地方改成铆钉铆接。铆接是成熟技术,强度上没问题,就是重了点。
办完了这件事以后,野村就离开了海军去了外交部门,一直干到驻美大使,在此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和来栖三郎还被扣留了好久。这是后话了。

苍龙号航空母舰

这样一来新航母的完工日期又不得不往后推迟了,因为要把很多焊接的部分改成铆接增加强度。所以这艘船的超重是难以避免的。你还想把吨位限制在1万吨,那简直是不可想象。这个时候日本人也察觉到,全世界各大海军强国已经不再准备续签条约,他们索性就把新航母的吨位放大到了1.8万吨左右。这艘船被命名为“苍龙号”,下水日期是1935年的12月23号。距离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结束日期只有8天了,这时候谁还管这艘船有几吨呢?
苍龙号的标准排水量可以达到18,000多吨,满载排水量可以达到将近2万吨。全长227.5米,最大宽度21.3米。飞行甲板全长216.9米。飞行甲板的宽度是26米,也就是说飞行甲板要比船体还要宽一点,航速可以达到34.5节。搭载飞机的数量大概是在六七十架左右。一般可以搭载21架零式战斗机。21架97式舰载攻击机,21架99式舰载轰炸机。

苍龙号航母(模型)

苍龙号是日本海军第1艘建造完了以后就没有经过任何改装的航空母舰。苍龙号还在建造的时候,赤城号和加贺号就已经先后进入船坞进行升级改造。那个奇葩的三层飞行甲板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干脆把前面两个飞行甲板拆掉,把全通甲板延长到船头。
加贺号的改造非常快,1934年进入船坞,到1935年就改造好了。但是赤城号的改造就非常慢了,可能能跟财政紧张有关系。从1935年进入船坞进行改造,一直到1938年才改造完成。而且改造的部分远不如加贺号那么多。
1932年1.28淞沪抗战的时候,赤城号恰好在大修。8.13淞沪会战的时候。赤城号恰好在改造。所以赤城号没有参加过这两次行动。侵华战争相对参与的少一点。加贺号就不一样了,加贺号欠中国人民血债那就多了去了。苍龙号和龙骧号也曾经轰炸过广州,后来苍龙号经常和姐妹舰飞龙号一起行动,参加过空袭广西南宁,参加过轰炸滇缅公路。所以,这几艘船也是欠着中国人民血债的。

飞龙号效果图

正因为赤城号在改造的时候,恰好苍龙号的后续舰飞龙号也在船厂里进行建造,这艘船和苍龙号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不受条约限制,可以造得更大一点。于是,这两艘船就一起走上了歪路。这两艘船的舰岛就一起被安置在了左边。赤城号因为是改造,进度比飞龙号要快些。等到下水以后飞行员上船一试,发现这艘船实在是太别扭了。但是为时已晚,赤城号总不能拉回去再次改装吧。飞龙号也已经被建成了左撇子,想改也改不成了。
我以前也很奇怪,为什么日本人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主要还是因为赤城号和加贺号还是走了一段弯路。它们进厂大改的时间跟后面的苍龙飞龙的建造实际上是在同一时期。日本人当时并不知道把上层建筑放在左边是个糟糕的设计。

黄蜂号航空母舰

美国人这边也有麻烦。美国人当时还是比较尊重军控条约的。根据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美国还可以再造14500吨的航母。这样的话,美国航空母舰总吨位将达到135000吨。从海军方面来讲,他们有了突击者号的经验。大航母发挥的作战效能绝不是小航母能比的。但是没办法,领导只给这么多钱。所以美国人就只能可丁可卯的造了一艘15000吨级的航空母舰。
这艘航空母舰实际上是约克城级的缩小版。美国海军还是在尽量避免突击者号所犯的错误,这艘航母被命名为黄蜂号,有时候也翻译成胡蜂号。很多人经常把这艘船和大黄蜂号给搞混了。因为在中文里面这两艘船的名字很相似,但是在英文里面完全不是一回事。

从线条图上很容易看到黄蜂号上两部舷内升降机的位置

这艘船比约克城号小很多,为了能够搭载同样数量的飞机,只能牺牲了航速。整体设计上还是中规中距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要说出彩的地方,那就是第1次用的舷侧升降机。过去升降机都是在甲板上挖个方形的洞,就把升降机安放在这个洞里,学名叫做“舷内升降机”。黄蜂号第1次把升降机安装在甲板的边缘。
如果在甲板上开个洞,对甲板的强度是有影响的。如果是开在侧边上,那么影响就可以降到很低的程度。如果是在甲板中间挖个洞,那么舰载机的尺寸就必须比这个洞口要小。如果你升降机建造在甲板的边缘,那么空间就比较宽敞了,你往前多伸出去一截也没关系。这种结构叫做“舷侧升降机”。

当然,黄蜂号有3部升降机。有两部还是老老实实的在甲板上开了两个方形的大洞。但是最前面的一部是安装在舷侧。其实这部升降机和现在看到的航母舷侧升降机很不一样。基本上就是个金属架子,刚好能把一架舰载机卡在上面,然后托举到飞行甲板上。后续建造的大黄蜂号还是回归传统。用了舷内升降机。一直到埃塞克斯级航母才有了一部正式的舷侧升降机。比黄蜂号上简陋的钢架子要强多了。

马罗岛号用的是舷内升降机


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的舷侧升降机伸出很长

对航母来讲,最好是用舷侧升降机。但是对于两栖攻击舰来讲,那就不一定了。韩国的马罗岛号就是舷内升降机。美国人还是喜欢把升降机放在侧面,不过咱们的075两栖攻击舰和法国的西北风级把升降机放在了屁股上,也就是船尾。本质上和舷侧升降机类似,但是位置不是在侧面,而是在后面。

建造中的075两栖攻击舰,升降机位置一目了然


扯远了,我们还是把时间线拉回来。1939年的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1939年的9月25号,大黄蜂号开工建造,这个时间很微妙。

1936年底,不管是华盛顿海军条约还是伦敦海军条约都已经失效了。大黄蜂号的建造不受任何条约的限制。转过年来的1937年,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美国人也感觉到了战争的紧迫感。在众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卡尔文森推动下,美国国会批准建造两艘新的航空母舰和6艘战列舰。为什么如今美国的超级航空母舰里面有一艘叫做卡尔·文森号,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众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

当时才30岁的卡尔·文森众议员,他作为民主党人,一直在国会干到81岁

他还亲自为卡尔·文森号航母举行了掷瓶礼

美国海军在造舰方案上有所犹豫,因为约克城级虽然不错,但毕竟受到海军条约的限制不能造得很大。所以美国海军很想重新设计一条更好的航空母舰,但是时间实在是太紧迫了。美国人尽管这个时候没有参战,但是保不齐哪一天战火就会烧到自己身上。所以他们只能沿用约克城级的设计。大黄蜂号跟约克城号的前两艘其实差不太多。

陆军的B25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目标东京

美国人还可以隔岸观火。英国人早已经是火烧眉毛了。对英国人来讲,最大的威胁就是德国人的潜水艇。所以英国人让自己的航空母舰去参与反潜任务。一艘航空母舰搭几艘驱逐舰组成一个一个小型反潜编队,在海上进行巡逻。用舰载机来保护运输船队不受德国潜艇的攻击。但是这样一来就把航母自己放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潜艇神出鬼没,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冒出来。而且飞机能够投放的炸弹很小,对潜艇的威胁不大。

剑鱼鱼雷机从皇家方舟号上起飞

9月14号的时候,皇家方舟号发现附近有鱼雷航迹穿过,好在鱼雷没打中。旁边护航的驱逐舰马上冲上去用深水炸弹一顿猛炸。德国的U-39号潜艇受到重创,被迫浮出水面。
皇家方舟号是真幸运,勇敢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9月17号,勇敢号航母被德国人的U-29号潜艇发射的三条鱼雷直接命中,20分钟就沉了。勇敢号是二战开战以来损失的第一艘英国军舰。英国人马上把所有大型航空母舰召回,看来大型航空母舰是不适合担任反潜任务的,太不划算了。
不过航空母舰编队对付水面舰艇倒是很在行。德国人不是造了一大堆的袖珍战列舰吗?在正式开战前一个礼拜。德国的德意志号和施佩伯爵号就偷偷溜进了大西洋。开战以后这两艘袖袖珍战列舰就开始对英国人的运输船队进行疯狂的袭击。施佩伯爵号打沉了9搜运输船,总吨位达到了5万吨。德意志号打沉了2艘商船以后就回德国了,但是施佩伯爵号却不见了踪影。这艘船就成了英国人的心腹大患。

袖珍战列舰施佩伯爵号

所以,英国人就和法国人组织了8个搜索舰队,到处去搜索这艘船的踪迹。其中三个舰队是配有航空母舰的。鹰号航空母舰和两艘巡洋舰在斯里兰卡周围搜索。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和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在巴西附近海域搜索。法国的贝亚恩号航空母舰和斯特拉斯堡号战列巡洋舰在布列斯特附近海域搜索。
可以说英国人是拉开了大网,在大西洋上开始到处寻找施佩伯爵号。同时英国人让暴怒号航空母舰和哈利法克斯号掩护从加拿大开往英国的船队。光荣号航空母舰从地中海出发,穿过苏伊士运河调往印度洋。
你可能奇怪,为什么英国人要把航空母舰调到印度洋呢?道理很简单。大西洋和印度洋是相通的,施佩伯爵号经常在南大西洋活动,拐个弯儿就可以去印度洋嘛。英国人不可不防。于是英国人让光荣号去了印度洋。你别说,德国人还真就是这么想的,他们真的想玩一招声东击西,跑到印度洋去袭击一艘商船,然后让英国人以为他们在印度洋出没。然后他们再杀回大西洋,实现调虎离山的目的。

施佩伯爵号在蒙得维的亚港外自沉

但是德国人在开向南大西洋的途中看到了一艘英国货船多里克明星号,这艘船很大,诱惑力很足。于是施佩伯爵号就把这艘船给打沉了。这一下就暴露了自己的行踪。英国人的军舰马上就围过来了。最后是佩伯爵号还是被英国人给发现了。英国人把这艘船堵在了乌拉圭的蒙得维利亚港,乌拉圭是中立国,英国和德国谁都得罪不起,最后只能让施佩伯爵号停留72小时,这艘军舰无处可去,又不想被英国人俘获,最后只能无奈自沉。
开到印度洋去的光荣号,后来又被调回了大西洋,参与了挪威战役。1940年英法联军开始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候,光荣号也奉命从挪威海域回防到本土。就在这时候,光荣号被德国人盯上了。我们下次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