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动物园里寻古桥

 北京的骑士 2022-08-21 发布于广西
北京动物园的前身,为清末官办农事试验场,其开办本意是“研究农业中一切新旧理法”,达到“全国农业日有进步”之目的。选址考量灌溉需求,毗邻长河南岸,引水入场灌溉造景。慈禧太后及光绪帝亦多次垂训部臣注意风景,故场内山石水桥亭台楼阁皆园林造景。为开通风气增长见闻并鼓舞国人注意农学,场内附设京师博览园供公众游览,内设的动物园仅占园内东南一隅。

翻阅老地图,园内水面很多,有六大块,由东向西,松风萝月轩东北一块,豳风堂与荟芳轩间一块,海峤瀛春(今水禽湖)南一块,万字楼(今鸟苑)西一块,畅观楼两侧分别一块。六大水面通过河道相互连结,形成水系。

园内水域多自然桥多。清末农事试验场时期,园内镜真照相馆提供“二十四景”取景照相服务,其中即有“大桥”一景。1909年出版的《农事试验场全景》中,收录镜真照相馆拍摄照片107张,其中就包含园内十三座桥的风采。1941年,实业总署园艺试验场时期,园内有桥二十二座,且皆有雅名。1943年出版的《闲话西郊》写道:“各种桥梁,形式各异,无一同者,多作高架或穹隆式,以便舟楫往来。”

图片

今日北京动物园,长河以南依旧保留着最初园林布局框架,水系亦大体保留,仍为六大水面,这在城市动物园中是独一无二的。可惜那些与景相融各具特色的古桥大多早已拆除,依旧保留的,也多已改建,强化了实用与坚固,弱化了农事景观搭配的巧思。动物园中寻古桥,回看古桥之美,回望百年园囿。

观鱼桥 & 眠鸥桥

图片

▲  老地图中的动物园。
老动物园在今猴山以西,雉鸡苑以东,育幼室以南,园南墙以北的区域。观鱼桥与眠鸥桥为进出动物园的必经之桥。《闲话西郊》中写道:“动物园在本场大门之东偏,界以短垣,环以流水,有门二,通西门有桥曰观鱼,北门内有桥曰眠鸥。

图片

▲  动物园西门,门内即观鱼桥。
《京师博览园游记》中这样写观鱼桥:“入门有一板桥,桥下一带都是活水。过桥便是动物场。”平桥闲步看鱼游,桥名“观鱼”应源于此桥观鱼之乐。明代《长物志》中写“观鱼”:“至如微风披拂,琮琮成韵,雨后新涨,縠纹皱绿,皆观鱼之佳境也。”

图片

▲  眠鸥桥,《农事试验场全景》中名“劈柴桥”。

眠鸥桥形态又不同。《天然博物院游记》云:“北有一桥,桥面皆为方砖,隆起甚长,名曰「眠鸥桥。」”为何名“眠鸥”呢?《京师博览园游记》中写道:“水桥旁边靠园北门处,河中有一大铁丝编的方围,内有鸭子、鹭鸶等等。”结合梁实秋先生《动物园》中所述:“我难以忘怀的是在池塘柳荫之下并头而卧交颈而眠的那一对色彩鲜艳的鸳鸯,美极了。”这应该就是“眠鸥”的来历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两桥随动物园扩建而拆除。

稻香桥

图片

稻香桥在眠鸥桥以北,今熊猫研究中心南侧。眠鸥桥与稻香桥之间是雇赁车轿处,河道两侧植矮松。东侧望过去大片稻田,应是桥名“稻香”之所出。这里的景色恰如画家吴冠中在《桥之美》中的一段:“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1930年间,场内稻田共三大区,稻香桥东、畅观楼西、北,中外水稻11种,共一百余亩。游人出动物园,行至稻香桥上,近岸苍松拔地,远地金波稻田,正是“云兼野色过松径,水带秋声入稻田”的农野景象。

20世纪50年代初期,稻香桥拆除,河道填平,该处建象房与儿童运动场。

古泉桥

图片

古泉桥在今松风萝月轩西侧,最初为一座木梁桥,桥北直达原问津桥及东北宫门。《天然博物院游记》中提到了桥名的来历:“栏为古钱之状者,是为「古泉桥」”。泉,古音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遂将“钱”称为“泉”。今桥已改为钢筋混凝土拱桥,桥南端岸边临松风萝月轩,名“松风萝月轩桥

图片

▲  下:今松风萝月轩与松风萝月轩桥。

原松风萝月轩东侧藤萝架前即是船坞,可在此行船游园,分段计价。池中泊船三种:寻常游船、苏式灯船、御座船。御座船专为清皇室游园而制,船为房屋形,中间高起,如同屋脊,两旁斜板形似屋檐,板边儿有牙儿如同瓦楞,下边窗扇分两截,雕刻精美,装饰华丽。御座船停泊在轩前荷塘内,为园一景。《万生园百咏 · 御座船》赞曰:“船上篷舱仿殿廷,珠帘镜槛月穿棂。玲珑花样雕工巧,王母西来此降灵。”

图片

▲  御座船。

问津桥

图片

▲  上:原东北宫门与问津桥;下:今北宫门与北宫门桥。

问津桥在今狮虎山北侧,铜狮广场附近。因位于原东北宫门前,问津桥亦称东北宫门桥,又因桥面中间一段铺活动桥板,可随时撤去以便舟楫往来,又名断桥。

问津桥北侧为东北宫门,西洋券柱式门,是原清农事试验场的重要出入口之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十三日,慈禧往颐和园,路经农事试验场巡视,光绪皇帝亦随侍视察。总管内务府知照中记:“…皇太后办事毕,乘轿出德昌门…西直门至倚虹堂少坐,乘船至乐善园下船乘轿进北宫门…至各处游览…”。20世纪50年代初,问津桥拆除,河道填平,附近建狮虎山。

图片

2018年,参照原问津桥样式,对今鹰山西南跨长河的北宫门钢桥进行了修复,栏杆为仿木铁质。

磊桥

图片

▲  磊桥今昔对比。

磊桥位于荟芳轩东侧,与古泉桥平行,桥南端西侧立自然山石,上刻“磊桥”二字。三石为磊,众石堆垒之意。观此桥,钢筋混凝土桥身,汉白玉栏杆,何称为“磊”呢?翻阅资料得知,最初该桥称青石桥,与现存桥大为不同。《闲话西郊》中记述该桥:“累积青石,错综成为桥础,上架天然形成青石板,不加斧凿,于自然之中,尤其巧思。”1923年,时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的李根源先生来园视察,为青石桥名,更名“磊桥”,刻碑立于桥南靠西处,书“磊桥  李根源”。

文革时山石被毁,不知所踪。北京市召开第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有委员提案恢复园内“磊桥”名称与刻石,增加人文景观。1998年7月1日,恢复“磊桥”石刻,为李根源之子所书。

图片

卧波桥

图片

卧波桥在荟芳轩西北侧,原为一浅波形木梁桥,卧于莲池中,划分东、西两大水面。桥面平缓临水,便于游人近观游鳞莲蕖,生凌波漫步之感。桥上观景绝佳,东北为中式花园牡丹亭、豳风堂,植名品牡丹;东南为荟芳轩,轩前琪花瑶草。西为海峤瀛春日式建筑,岛上植樱花。桥两侧水面遍植荷花,《万生园百咏 · 各处荷花》赞云:“陂塘到处藕花开,每值花时我必来。此地园林占优胜,东瀛西国好楼台。”

《农事试验场全景》中因桥东北临中式花园,称该桥为“中式花园木长桥”。1928年,“北平农事试验场全图”称该桥为“卧波桥”。1934年,地图中未绘制该桥。今桥为钢筋混凝土桥身,汉白玉栏杆,称“荟芳轩桥”。

牡丹亭东、西廊桥

图片

▲  牡丹亭西廊桥今昔对比。

豳风堂西南即牡丹亭,又名中式花园。由南北两个半圆廊组成,廊之南北中间,各有轩三楹院中为圆池,皆种牡丹,亦有“中式花园的圆游廊”之称。《万生园百咏 · 圆廊》赞道:“小厅南北曲池涡,扇面回廊转折多。分手须臾又覿面,东来西往若穿梭。”

图片

▲  牡丹亭东廊桥。

圆廊东、西连廊桥,下有流水通过。东侧廊桥桥面、护栏、倒挂楣子、平顶边缘做曲折造型,远看似三曲游廊桥,近观桥面并未弯折,仍为直游廊桥,通豳风堂;西侧三叠游廊桥,通海峤瀛春。

图片

▲  牡丹亭西廊桥。

游人立于廊桥之上,南北荷池映入眼帘,北池紧凑,池北一带高坡,青葱掩映下堆砌假山石,小瀑布从假山石间冲流下来,注入荷池,颇有宅院园林之意境。南池开阔,荟芳轩隔水相望,心旷神怡。

之桥 & 步瀛桥

图片

之桥为通往海峤瀛春景观的必经之桥。海峤瀛春景观建在今水禽湖北部两个小岛上,已无存了。游人过之桥上西侧岛,又经步瀛桥上东侧岛。

图片

▲  今水禽湖北部两岛。
西侧岛上原有东洋房,房四面都是玻璃窗,可以左右推动,门即窗。屋内分两层,低处放许多东洋凉鞋,高处地板上铺席子,为“榻榻米”,入内须盘腿坐。西侧岛上原有东洋亭。

图片

▲  之桥。
之桥为一木梁木柱桥,桥面较高,桥下可行舟,过桥后接续一三折板桥至岛上东洋房。步瀛桥为一木梁桥,“步瀛”当取自步入海峤瀛春之意。1930年,《天然博物院游记》中已无步瀛桥:“由此东望,水中又有岛,岛中有一阁,亦为东洋式,观图所载,似有步瀛桥,今无此桥,故此亭可望而不可及也。”

图片

▲  东洋亭与步瀛桥。

梯云桥

图片

梯云桥位于原万字楼西侧的农事试验地中,今热带小猴馆附近。桥下之水灌溉南北,南为五谷实验地,为蔬菜实验地。桥正北有菜圃茅亭,西北有风磨房。

图片

梯云桥为一木梁木柱桥,桥下河道较窄,又需行舟,桥面较高,因此两侧台阶颇陡,拾级而上,有登云之感,“梯云”之名想必由此而来。观此桥,不免想起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
有秋桥

图片

有秋桥位于原来远楼的东南,混同花园的南侧,今已无存。资料中并未得见有秋桥的样貌。老地图中的有秋桥跨南北河道,东西走向。今河道已改,有秋桥位置为一跨东西河道,南北走向石拱桥,称“办公楼南桥”。

图片

▲  今办公楼南桥。

桥四周为园内开展农事实验较集中区域,东北为植物园,东南为蔬菜实验区、五谷试验区,西北来远楼后为稻田,西南不远为果园。“有秋”含有收成,丰收之意。每到秋季丰收之时,园内便将试验的优良品种,分发和出售予乡农。

南薰桥

图片

▲  上:南薰桥与畅观楼;下:南薰桥与铜狮。

南薰桥,原桥面高高拱起,又称“罗锅桥”,《天然博物院游记》中记畅观楼南:“有砖桥隆起,左右木栏,色为红绿,名曰「南熏桥」。”桥面隆起多高呢?《重游万牲园记》中写道:“桥之前面有石狮二,高与桥齐。”“南薰”又称“熏风”,即清凉温和的东南风,典出先秦歌谣《南风歌》。南风之歌,即赞颂“南风”煦育万物、播福万民的恩泽之歌。
今桥上部已进行过拆旧换新,桥面平缓,桥基花岗石部分未做变动,单拱券和桥身为青砖所砌。《万生园百咏 · 锣锅桥》云:“浅浅清波水一条,危梁高驾若虹腰。逐层拾级人相引,尤忆昆明绣绮桥。”

图片

南薰桥与昆明湖绣绮桥相比未免有些夸大,但畅观楼、南薰桥、石狮,三者组成的建筑之美还是值得观瞻。我国近代公园建设先驱之一的李驹先生也曾评价这里的楼、桥与喷水泉三者的布置与分量相称。建筑带给人的感受因人而异,梁实秋先生就认为桥本身不错,放在这里却有些不伦不类了。
如今南薰桥拆改后桥面平缓,游人立于桥南一眼可望见畅观楼大门,少了桥对于楼的抑景与屏障作用,确是有些可惜的。

流音桥

图片

流音桥位于畅观楼东南侧,为一木梁桥,是通往八方亭小岛的必经之桥。八方亭因顶部形如僧帽又名“僧帽亭”。岛石上立假仙鹤一对,中心有水喷出,多至五、六道,高至一、两丈。游人行至流音桥上便能听到水石交汇之音,清脆悦耳,流音琤琤。

图片

▲  八方亭与流音桥。
1943年,拆除八方亭。20世纪50年代后期,地图中已无流音桥。岛西侧另有一桥连接陆地。1970年间,西侧桥拆除,形成孤岛。后在原流音桥南侧建一石桥与陆地连接。今岛上为朱鹮研究中心,不对外开放。
桠桥 & 枫桥 & 杏桥

图片

三桥相距极近,犬牙相错排列。枫桥在有秋桥的正南,桠桥在枫桥的西南,杏桥在枫桥的东南,三桥今已无存。杏桥为出园必经之桥。三桥西侧备有人力车、肩舆,游人付资乘坐,可直至南大门西出口。

图片

▲ 上:左为杏桥,右为枫桥;下:左为桠桥,右为枫桥。

桥名“桠、枫、杏”来自附近植木。张恨水在《春明外史》中描写了三桥附近的杏花:“这面前的一架木桥,对过有一树半白半红的花,树枝斜伸在水面上,水里头也有一树花影子。……他忽然想起五个字'红飞花影瘦’。……想着一直走过木桥,走到树下,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株杏花,满树已开得十分烂漫,一朵花蕾也没有了。”

环碧桥

图片

环碧桥初名高石桥,位于鬯春堂正南,为一砖石结构拱桥,桥面较高。1941年更名环碧桥,“环碧”之名应来源于周围环境。《京师博览园游记》写道:“过桥是围墙,没有路出不去,游人往往误走。”游人出园须折返回三桥处,过杏桥东行。

图片

今环碧桥位置已在动物园外,且早已起了高楼。《北京动物园志》中记高石桥:“场内人又称其为白石桥。”鬯春堂西北湖畔有一乱石堆砌的废弃石桥,桥南一石,上书“白石桥”三字,翻阅动物园相关资料未发现此处曾建有桥梁。石桥与石刻是否为原环碧桥拆除后搬移堆叠在此的遗物呢?有待进一步考证。

图片

印月桥

图片

印月桥位于农事试验场中部,果园环绕,为一半月型石拱桥。西北侧初为万字楼,周围栽种果树,1935年万字楼因火灾焚毁,遗址连同附近区域成为山楂园。印月桥西南侧初为桃园,1933年在此建陆谟克堂,保留至今。印月桥东侧隔水相望的岛上为山楂园。园内种植山楂共三种,为大山楂、小山楂、实生山楂。

图片

春季,桥之西南桃花灿烂。秋季,桥东、西两侧山楂树上挂满山楂果,近看像一盏盏红色小灯笼,远望一片红霞。石评梅在《母亲》一文中这样描写秋季的印月桥畔:“隔岸有鲜红的山楂果,夹着鲜红的枫树,望去像一片彩霞。”

如今印月桥位置亦为一石拱桥,与古桥样貌相近,桥面略平缓,称“月桥”。

以上二十桥外,园内还曾有东部农林房附近劈柴桥、中部万字楼北侧蓝桥、西部畅观楼东南侧易桥等。

图片

▲ 农林房劈柴桥

今天的北京动物园内依旧保留着许多古迹,这些古迹足可串连起一条古迹文化游览线路,若再能恢复部分古桥,或仅是恢复古桥的名称与特征,如古泉桥的名称与古钱纹样栏杆、卧波桥的名称、磊桥的众石堆垒桥基、南薰桥的高拱桥面、印月桥的名称等,定能进一步提升景观的文化价值,彰显北京动物园厚重的历史。

    ■  本文参考资料
北京动物园管理处    编;杨小燕    主编,《北京动物园志》,中国林业出版社
赵省伟    著;吴志远    主编,《洋镜头:1909,北京动物园》,广东旅游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