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宣布制造业重返市中心,这不是逆城市化,而是防止空心化

 颐源书屋 2022-08-21 发布于云南

过去几十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非常快,但是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同时,城市的人口压力,交通压力,租金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城市都只能将工业搬出市中心,然后把更多的土地腾出来,用于发展商业或者房地产。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大部分城市的市中心都是以居民楼以及商业楼、写字楼为主。

图片

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人口、资金和商业其实都是随着产业流动的。

过去十几年,很多城市在市中心采取腾笼换鸟的策略,将工业赶出市中心。

比如早在2007年,广州就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环城高速公路以内184家企业的搬迁整改或者关闭,随后市中心的很多企业都开始搬迁到郊区,包括万宝冰箱,广州锅炉厂,五羊摩托等一些大企业都只能跟随这个潮流,将市中心的厂房搬到其他地方。

但随着工业的流失,很多城市的空心化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电商的冲击之下,目前很多城市的线下商业活动都并不太活跃,很多城市的店铺空置率也越来越高,城市空心化越来越明显。

比如广州的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就直接从2015年的29.12%下降到2019年的24.22%,在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之后,广州的GDP也在2016年被深圳超越,让出了广东GDP第1城的宝座。

好在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产业空心化带来的后遗症,所以最近两年时间,有一些大城市开始重新重视工业,并引导工业重返市中心,广州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城市。

图片

比如在今年广州市政府报告当中,他们就首次提到了“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在立下这个定位之后,广州各区也在积极落实这个政策。

比如广州的海珠区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广州市中心,这里面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土地非常昂贵。

为了让土地价值最大化,在十几年前,海珠区也跟其他地方一样实行去工业化,从2007年开始就将几十家工业企业搬出市中心。

受此影响,海珠区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一路不断下降,从最高峰时期的60%左右一直下降到2010年的12左右。

但是现在海珠区却重新为工业开绿灯,积极引导一些高端制造业回流到市中心。

根据海珠区的规划,在十四五发展期间,他们将都市工业列为六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力争在5年内新增10个都市工业园区,释放超100万平米的优质载体,届时都市工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最近几两年时间,海珠区也积极进行土地规划,一方面是利用现有的园区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是将土地腾出来用于建设工业园区。

比如正在建设当中的珠江科创园位于琶洲实验区南片区,这个园区就属于都市工业园区,建成后预计带来的工业产值将达到30亿元以上。

图片

实际上海珠区引导工业重返市中心只是广州重新振兴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最近两年时间,广州其他区也在积极为制造业开绿灯,很多区都在市中心打造都市工业区,重点扶持一些优质工业企业,而且很多区都将都市工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比如根据天河区十四五规划,他们将现代化工业列为该区的主导产业,力争到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重新提升到9%以上;

再比如荔湾区也致力于将总部经济、医药健康、产业信息技术等一些产业资源留在市中心。

在广州越来越重视工业发展的背景下,最近两年时间广州的工业发展也相当快。

2020年,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9569亿元,在疫情影响之下逆势增长2.8%;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734亿元,同比增长6%;

到了2021年,广州工业增加值进一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67.18亿元,同比增长7%。

在工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目前第二产业占广州GDP的比重也在逐渐上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从2019年的24.2%上升到2021年的27.35%。

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广州的GDP这两年时间跟深圳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图片

这说明重视工业的发展是非常明智的一种做法。

广州这些举措给全国各大城市带了一个很好的头,那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工业不能放弃制造业,制造业才是立市之本,才是夯实产业根基的根本,才是聚集资金、人流、物流各种资源的重要载体,离开了这些载体去谈一些虚拟化的东西,那将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来源:毒舌财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