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乐悠悠:小麦

 中州作家文刊 2022-08-21 发布于河南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968】 

小 麦


河南南阳      乐悠悠 

说起小麦,人人皆知。但我对小麦的情感和认知,可能要比你更深刻些。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的童年,是在生活极度困苦的年代度过。在我幼小时,就知道小麦很“金贵”。用小麦磨的面,叫“好面”;用“好面”蒸的馍,叫“好面馍”“白蒸馍”。农村人,视“好面馍”为“圣物”。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习惯把蒸好的好面馍,作为祭祀神灵和先祖的祭品,恭奉在堂屋的神台上;“老人了”,或去上坟,亲人们的首选“供物”就是“白蒸馍”;家里来客了,烙个盘子大的油旋馍,这是最好的招待;平时过节,不管是用“好面”炸油条、包扁食、摊煎饼、烙油旋,哪怕是碗“好面条”,母亲也总让先“供享”,再食用。

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能吃上“好面馍”。

长大了,我种过小麦、管过小麦、割过小麦,打过小麦(打场脱粒);我也曾把那黄灿灿、饱满满的麦子晒干扬净,作为公粮,交给国家。

更有幸的是,我成为农业技术员,先后晋升为助力农艺师、农艺师和高级农艺师;曾有一段时间我担当某县小麦科研组组长。对小麦不同品种、播期、播量、施肥、拌种、一喷三防、地膜覆盖、小麦移栽、夏播小麦等不同方面,进行过全方位试验示范,取得过第一手资料。我的小麦科普文章和有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多次见诸于报刊;也曾出现在政府的小麦工作报告中,给予肯定,并要求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后来,我调市直单位工作。主要负责农村科普工作。编写《小麦》和其它农作物培训教材,自然成了我的工作职责;开展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成为我分内之事。我主持编写的上百万字农民培训教材,曾在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全国多地农村使用。在“科教兴宛,教育为本”中,我尽了一点微薄之力,做出了应有的奉献。

我说我,对小麦的情感和认知,可能稍微比你深刻点,这不过分吧。
 

我对小麦的前世今生多有了解。小麦,原产地不在咱中国。据考古发现,距今有一万多年历史。它的老家,源于西亚地区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家。这些曾经文明古老的亚洲西部国家,早在公元7000年前,就广泛种植栽培小麦。

我国最早发现碳化小麦,是在新疆楼兰遗址的小河墓,距今有近5000年历史。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已开始逐渐大面积种植小麦。南阳是“中州粮仓”,种植小麦历史悠久。据统计,全国每生产一百斤小麦,其中有三斤产自南阳。是真正的“天下粮仓”之大户。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等多种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据《本草纲目》记载:“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兼寒热温凉之性。”说明“天降瑞麦”,既是“食”又是“药”,实为健康养生之宝物。

有人说:“麦子养人”。是的,老家的“好面疙瘩”是产妇、婴儿和病人,养生康复之首选食品,营养极为丰富,古传至今。

特别是,南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极适宜小麦生长。不管是南方北方、东方西方的小麦面粉,都不如咱南阳的小麦面粉质量高,口感好。

南阳“面食文化”丰富,在“好面”加工美食方面,有很多源自南阳。单就一碗面条,聪明智慧的南阳人,有着数不过来的特色做法和口味。如方城烩面、新野板面、邓州窝子面,还有蒸面、焖面、炒面、捞面、浆面等等;博望锅盔、王店火烧、宛城油烙馍、油旋馍等等,这些美味面食,在全国都很有名气。更有趣的是,张仲景发明了“娇耳”(即扁食);诸葛亮发明了馒头和包子,这都有史书记载。看来,小麦与南阳的缘分还不小呢。

在我老家,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小麦一株可结10穗,人们吃不完用不尽。一天,一个败家的村妇,突发奇想,用“好面”烙成大薄饼,让孩子当座垫坐在上面。玉皇大帝知道后,大怒。即派雷神捉拿归案。并将小麦收回天庭。众生跪求。感动上帝。仅留一穗。即,仅让小麦,一株只结一个麦穗。以此来惩罚人类。直到现在。说明,要爱惜粮食,不可造孽、遭罪。

小麦虽小,但粒粒皆是人间烟火。这个大自然赐予人类生存的生命之源,以极其丰富的营养和魅力,统治了我们的餐桌,是食用人群最多的主食之首,故被誉为“五谷之贵”。

小麦是单子叶,小麦属,禾本科,草本植物。植株分蘖。由“野草”,经人类驯化而成。作为主粮,是目前种植范围最广、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故称为“五谷之最”。

小麦自播种到成熟,即由种子到种子,在整个生活周期内,其形态、特征、特性诸多方面,都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涉及到土、肥、水、种、管等方方面面。农谚说:“麦在种,秋在管。”种好小麦,是争取小麦丰产的关键环节。
 


生产队时期,小麦播种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称为“小麦备播期”。那时,没有农业机械,仍处于农耕年代,小麦生产完全靠人工和畜力操作。因此,播种前的“备播”时间持续很长。若遇到天旱或阴雨,拖延时间更长,不能按时播种,多有发生。

立秋以后,成熟的庄稼要早腾茬、早施肥、早整地、早蓄墒,适播种。农民说:“仨月种,一个月收”,就是说小麦备播时间需两仨月之久。又说:“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秋耕秋种紧。”“三秋大忙”,其中“秋耕”犁地、整地,是种好小麦的关键。农谚说:“麦收一张犁”这是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要求犁深、耙细,上虚、下实、无坷垃,土暄、墒足,争取适期播种,苗齐、苗壮,为小麦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小麦的适播期,因地域不同,各有差别。农谚说:“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十月寒露霜降至,播种小麦要及时。”一般冬小麦,在我们老家,每年10月20号左右开耧,两三天播种完最好。

小麦从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扬花、灌浆到成熟,历经12个生育时期。在我们老东乡,大约需要生长230天左右。在这漫长的时期内,她要经过秋冬春夏,风霜雪雨的残酷考验;她饱经风霜,坎坷一生,嘉穗满盈,粒粒皆辛苦;她具四季之风流,融四季之韵致,食四季之美味;是五谷杂粮中,最坚韧、最典雅、最美丽、最动人的庄稼之最。

小麦的种子,很神奇,生命力非常顽强。她入土后,种子便吸水膨大,有了生命的依靠,即开始萌动、生根、发芽,七天就出苗了。那针尖似的嫩黄嫩黄的幼芽儿,不几天,由嫩黄而变嫩绿,成趟成行,十分美丽。农夫们,站在田头,顺垄望去,喜笑颜开。那一望无际的青绿麦苗儿,十来天后,就完全遮盖住地皮了。

深秋,万木萧条百草蔫。惟有小麦,面对日渐荒凉的原野,在黄叶飘零的季节,长出了春的气息,用羞涩的鲜绿,扮靓着广袤的大地,给清寂的旷野,带来了盎然生机和绿意。你若是城市人,可能“麦苗韭菜分不清”。说它是草原,它比牧草高雅;说它是草坪,它比小草主贵;它是上天赐予人们生存的希望。

寒冬,万物蛰伏草木殇。惟有原野上,那大片大片的小麦,面对寒冬的考验和冷酷的打击,依然不屈不挠,在泥土中深深地扎下须根。条件适宜,即开始分蘖(分枝),农民说“破股了”能孕育出数个“双胞胎”,那勃勃生机,期待着生命的斑斓。农谚说:“麦盖三双被,头枕馍馍睡。”“瑞雪兆丰年”,冬天的雪,下得越大越厚越好,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厚厚御寒的棉被。雪化大半时,银白的雪与青绿的麦苗,在太阳光下,色彩绚丽,光点闪烁,风景分外妖娆旖旎。正是这苍郁的绿色,才给这苍凉的原野,增添了无限活力与妩媚;给勤劳朴实的农民,带来了明年小麦丰收的祈望。

春天,大地复苏,万物萌动。当温润的春风吹醒了野草野花时,地里的麦苗也开始苏醒返青了。正在返青的麦苗,毛绒绒、绿茵茵的,迎着春风起舞、随着春雨欢唱,春风拂过、麦苗青青,雨丝涤过,麦苗新新。蓝天下麦浪阵阵,看着清清爽爽、摸着柔柔滑滑、闻着阵阵清香。在朝辉下,泛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如诗如画,美丽动人。

一场“春雨贵似油”“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清明前后掩老鸹”。在春风沐雨的滋养下,吃饱、喝足的麦苗撒着欢儿,铆足了劲儿,不停地生长着。先后进入起身、拔节、孕穗期。直到一天天长壮了、长高了的麦苗,由青绿变黑绿,泛着油光,微风吹拂,波光粼粼。真是一幅美到极致的“春麦图”。

夏天,花草繁茂,万木峥嵘。在这激情似火的时节,万倾麦海,泛着绿油油的波浪。先是抽穗、开花、灌浆。随即走向成熟。麦子满了仁,麦芒和麦叶,开始转黄了。大部分籽粒的胚乳呈蜡质状,到了成熟期。这个季节的麦海,荡漾着金色的麦浪,放射出麦子诱人的清香味儿。
 


芒种前后,“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一株熟透的麦子,从根茎到麦穗通体金黄。那饱满的麦穗、那柔美姿态,是经历岁月风霜后的真实写照。成熟的麦穗,随风摇曳,飘散出醉人的芳香,翻腾着滚滚的金波,好一派丰收景象。

麦子熟了。那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海里,到处散发着小麦成熟的魅力,洋溢着农人们丰收的喜悦;那黄橙橙、金灿灿、沉甸甸麦穗,腼腆地勾着头,昭示着一生的辉煌,奉献着缕缕馥郁;那绵延起伏的滚滚麦浪,便成为夏日原野上最壮丽的图画,最动人的乐章!

农谚说:“麦熟一晌,蚕老一时。”一场热风,“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随着布谷声声,眼巴眼望的乡亲们,早已摩拳擦掌,磨镰霍霍,终于开镰了。

你看,那丰盈的麦穗颗粒饱满,金黄灿烂,层层的麦浪,踏着轻盈的舞步涌向天边。他们头戴草帽,手握镰刀,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竭力苦干,一路向前割去。远处布谷嘹亮,蛙声如潮。小麦,在镰刀的指引下,纷纷醉倒在乡亲们浸透着汗水的怀抱里;人们,在忙碌中,皮肤上被麦芒划破道道血口子,他们似乎完全忘记这些。然而,他们“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只怕耽误一点时间。因为,这是“龙口夺粮”,为的是“颗粒归仓”,哪怕脱层皮,时间必须抓紧。

从开镰割麦,到牛拉石磙打完场,再到麦子入库交粮、麦秸上垛,历经月余。那段时间叫“焦麦炸豆”“抢收抢种抢打”,那是“三夏大忙”,忙得地暗天黑。这样的场景,一去不复还了。现在,联合收割机进地一遍净。一个麦季,仿佛一眨眼就结束了。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与小麦打过交道。我知道,小麦是深秋里播种发芽,寒冬里积蓄能量,春天里茁壮成长,夏日里一片金黄。它历经秋冬春夏的耕耘灌溉,跨越四季和生命的轮回,接受着时令的洗礼和馈赠。

我与小麦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小麦的温情,已深深地滋润到我的血液里。



往期精彩回顾:
【中州作家】乐悠悠:锄头

【中州作家】乐悠悠:磨刀匠

【中州作家】乐悠悠:小炉匠

【中州作家】乐悠悠:挣工分

【中州作家】乐悠悠:遛红薯

【中州作家】乐悠悠:红薯情结

【中州作家】乐悠悠:露天电影

【中州作家】乐悠悠:年下禁忌

【中州作家】乐悠悠:赶年集

【中州作家】乐悠悠:过 年

【中州作家】乐悠悠:老 家

【中州作家】乐悠悠:算盘情结

【中州作家】乐悠悠:火盆

【中州作家】乐悠悠:石碾

【中州作家】乐悠悠:石磨

【中州作家】乐悠悠:秋收

【中州作家】乐悠悠:母亲的活簸箩

【中州作家】乐悠悠:老土布

【中州作家】乐悠悠:织布机

【中州作家】乐悠悠:纺花车

【中州作家】乐悠悠:货郎担

【中州作家】陈明道:说说老家的戏

【中州作家】乐悠悠:难忘拾柴火的辛酸岁月

【中州作家】乐悠悠:消失的牛屋文化

【中州作家】乐悠悠:摸乌米

【中州作家】乐悠悠:唐河正宗芝麻叶绿豆面条

【中州作家】乐悠悠:掐芝麻叶

【中州作家】乐悠悠:逮蝎子

【中州作家】乐悠悠:摔麦茬

【中州作家】乐悠悠:拾 麦
【中州作家】乐悠悠:楝花又开了

【中州作家】乐悠悠:童年记忆——“打账小鸡”

【中州作家】乐悠悠:过年童趣——拾炮

【中州作家】乐悠悠:漫话桐河

【中州作家】乐悠悠:秋野童趣——烧毛豆

【中州作家】乐悠悠:椿树情怀

【中州作家】乐悠悠:致徐木花

【中州散文】乐悠悠:童年记忆——洗澡

【中州散文】乐悠悠:晨练随笔

【中州散文】陈明道:苦涩的记忆——割麦

作 者 简 介


乐悠悠,实名:陈明道,南阳市直单位公务员,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科技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工作,已退休。爱好文学,偶有灵感,亦拙文弄字,抒怀情感;以流年碎影为主题,没事找事,老有所益,颐养身心,自娱自乐。
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  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张波  刘  娜   
                主播:雅 晨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 袁荣丽  鲁光芬


《中州作家文刊》各基地选稿编辑:  

三朵(京浙沪)万七顺(江西浮梁) 张三杰(西峡)左德浩(南阳)赵金厚(山东)戴杰锋(河北)武华民(洛阳) 阿拉毛毛虫(郑州) 李改红(内乡) 周喻晓(安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