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人生是一场修行?

 碧海蓝天kx32di 2022-08-21 发布于内蒙古

个体进化

以及我不着边际的思绪

讲给旧友听,愿君来

图片

常听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那我们到底修的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修行呢?不修行可不可以?

修行有两层内涵,一是指修心,心即思想;二是指修行为。

为什么要修人的心呢?因为人的心里有贪、嗔、痴。贪婪、嗔恨、愚痴这三种东西会遮蒙人的双眼,让人看不清楚人生的正确道路,会因此而犯错,损人害己,所以要修心。

行为来源于思想,思想由行为来体现,思想改变了不一定是真的改变,要通过行为来检验,所以,修行的第二层内涵就是,规范生活中行为。

你看,修行甚至是其他一切活动,都是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或目的性,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少犯错、更好地活下去。活下去,是我们每天的任务,也是一生的任务。更好地活下去就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实每个人都在修行,都在总结经验、增长智慧,都在完善思想、改变行为,只是程度不同,有的人被动成长,有的人主动成长。

当然,要想加速成长,成为超级个体,就要主动地、有意识地修行,而不是靠从一次次的错误和血泪教训中学习。

修行有什么方法呢?

1 读书。书是个好东西,承载了大量先贤哲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虽然也有许多滥竽充数骗稿费的书,但整体上,我的个人体会是开卷有益,读书收获远远胜过那点烂书带来的负面情绪。我相信,每个人读书都会有会心一笑的时刻,那不同于搞笑短视频给我们带来的短暂的、转瞬即逝的、停留在表面的喜悦,而是由认可和共鸣而引发的深层喜悦。

2 反思。每天、每月、每年回顾自己的生活,看这段时间内有没有犯错或者做的不得体、不合适的地方,分析原因,下次再犯或者痛改前非。为什么会有下次再犯的情况出现呢?也许是错误的后果还不够痛,也许是我的懒惰,我发现我反思的问题有很多都是之前出现过的,比如,拖延。但反思还是有效果的,至少拖延症已经是偶尔发作、轻度发作了。

3 学佛、学哲学。佛家最注重修行,苦行僧是修行,吃斋念佛、打坐诵经也是修行。佛讲“六根清净”,修的就是舍得,把尘世得失看通透,放下一切。而哲学研究的内容也都紧紧围绕人,比如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去?学哲学能收获与学佛同样的境界——智慧而通透。

4 与牛逼的人聊天。聊天就是交流,就是思想碰撞,这样才能获得新知,刷新自己的旧观点和原有认知,积累到足够的程度,量变引起质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这个过程也同样发生在读书、学佛、学哲学的过程中。牛人不在世了,就只能看他的书;对于当世的、但难以企及的牛人,就通过视频、音频去进行单向聆听,比如,我很喜欢看《圆桌派》《十三邀》这类采访类节目,每期都有嘉宾带来的新观点、新认知,收获很大;对于身边可接触到的牛人,那就面对面的进行双向交流,这效率最高,收获最大。

当然,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很多路径。比如,王阳明当年就“格物致知”,通过“格竹子”来体悟人生真谛。你如果开发了自己的修行方法,坚持下去就好,条条大路通罗马。

修行与学习、获得新知非常像,但个中的微妙区别在于,修行还有一层是关于自我内心承受力的,与佛家的“放下”类似,能够看淡荣辱得失,特别是在取得别人未能实现的成就时能做到不狂妄自大,在被误解、受委屈、绝望时能够做到心如止水,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一颗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并可以将其放下。我想,这样的人生,才是豁达、恬静、幸福的人生,也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图片

心若在,万事可修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