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0年毛主席唯一侄女去世,丧事从简葬在韶山,主席残信让人泪目

 城北十五里666 2022-08-21 发布于江苏

1990年7月6日,毛主席唯一的亲侄女毛远志在北京去世,这位“党的好女儿”默默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她的丈夫曹全夫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封残信,打开后阅读,其中的内容让人泪目。这封信里都讲了些什么?毛远志的一生又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文章图片1

主席唯一的侄女

毛远志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的女儿,1923年出生于韶山老家,和母亲王淑兰生活在一起。毛泽民追随主席在外参加革命,常年不在家里,因此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重任就落在了王淑兰的身上,同时她还要参加农会和妇女工作,忙起来就是连轴转,根本不得片刻空闲。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远志反倒无忧无虑起来。她还年幼不用操心生活,只要不给大人添麻烦就好。因此在老家的田野中,毛远志自由自在地徜徉,和家族里的伙伴玩耍嬉闹,性格大大咧咧,活像一个男孩子,被伯母杨开慧称作“野妹子”

关于父亲毛泽民,毛远志的印象是很模糊的。小的时候也就见过父亲两面,一次是她刚出生的时候,一次是她5岁那年毛泽民奉命回老家征集军饷。这两次相见的时候,毛远志都还很小,可以说完全没什么记忆,她对父亲的了解都是靠着母亲的描述得来的。

文章图片2

大革命失败后,老家变得不安全起来,毛泽民还在外奔波,无法顾及家中。无奈之下,母亲王淑兰只能和毛远志离开韶山,在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了长沙,做一些地下联络工作。毛远志因为年纪小,可以给情报工作打掩护,所以经常被王淑兰带着四处流浪,吃了不少苦头。

1929年,王淑兰因为意外被捕,母女两人被关押在监狱中,受尽了折磨。幸好第二年红军攻打长沙,王淑兰等人趁乱逃了出来,随后辗转湖南各地靠乞讨为生。1931年,王淑兰从组织那里打听到毛泽民在上海工作,所以打算去那里寻夫,母女两人又一次开始了奔波。

这次见面没能成功,因为毛泽民已经返回了苏区,扑了个空的母女俩只能再次返回湖南。王淑兰因为在路上耗尽了路费,无法养育孩子,所以只能让毛远志去给大户人家当童养媳。直到1937年,多年杳无音讯的毛泽民才现身延安,通过组织的关系找到了妻子和女儿。

文章图片3

毛泽民请求将毛远志送到延安这里,起码可以保证她的生活,王淑兰没有犹豫立刻同意了。办事处的同志护送着年仅16岁的毛远志,长途跋涉到达了革命圣地。本以为可以趁此机会见到父亲,没想到此时的毛泽民已经去了新疆,这次父女相见又没能成功。

毛主席在窑洞中见了这位多年未见的侄女,刚开始的时候毛远志还很害羞,后来在主席的慈祥面容和亲切谈话中她逐渐放开了,渐渐和亲人熟悉起来。毛远志这次前来还带了家乡的特产云片,毛主席很开心,这让他回忆起了曾经的岁月。

聊过家常之后,毛远志就被送到了延安的小学中学习。曾经的颠沛流离让毛远志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她的基础比起同龄人来说是很差的,经常因为学习进度不快而流眼泪。

但是多年的苦难生活也培养了毛远志坚忍不拔的性格,擦干净眼泪之后,她就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追上别人绝不善罢甘休。

文章图片4

优秀的共产党员

在延安学习的时候,毛远志了解了更多的共产主义思想,心中那份革命者的情怀越发坚定。她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由于过硬的政治素养转正。在这个阶段毛远志没有依靠任何人,其他人也很少知道她的身份,她完全是依靠努力和勤奋取得的这份成就。

参加工作之后,毛远志因为在受教育程度上比其他人低出了不少,应对工作的时候常常力不从心。不过这位姑娘没有喊苦喊累,她牢记着母亲曾经的教诲,不要轻易去麻烦伯伯,所有的一切都是毛远志自己想办法改进,不断积极进取。

毛主席对子侄是很严格的,毛远志到延安之后水土不服,早年间落下的胃病一直纠缠着她,让她的身体状态出了很大问题。毛主席知道后鼓励毛远志克服困难,不要被一点小事吓趴下,于是她逐渐适应了环境,用顽强意志摆脱了病痛。

文章图片5

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毛远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化名的形式现身的,和她在一起工作的同志中,不少人都被瞒在鼓里。根据地的条件很恶劣,毛远志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密切联系群众,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靠着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毛远志获得了很多荣誉,“模范妇女”、“优秀党员”的奖状不知道收到了多少,在整个系统内部都是十分有名的。逐渐成长起来的毛远志除了在工作方面卓有成效之外,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与一个从山东来的进步青年相识相恋。

对方名叫曹全夫,之前在家乡组织工人罢工,思想先进,为人豪爽,抗战爆发后来到延安担任抗大的教员。曹全夫的身体不太好,经常去医院治疗,毛远志那个时候恰巧也在医院,两人的病房挨边,经常能见面,一来二去的就熟络了起来。

文章图片6

曹全夫的性格很好,而且文武双全,属于绝对的优质青年。毛远志少年爱慕的年纪,对于优秀的异性难以抵抗,常常借着请教问题的名义去找曹全夫。在交往过程中,毛远志从曹全夫那里知道了辩证法,知道了其他国家的趣闻,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清晰了。

理所当然的,两个互相有好感的青年走到了一起。当时还是战争年代,毛远志的亲人都不在身边,只有大伯可以祝福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毛远志和曹全夫两人去见了毛主席,听取伯伯关于他们感情的意见,并对下一步的计划征询建议。

毛主席很高兴这两人的交往,曹全夫的背景资料也已经调查过了,是一个很合适的结婚对象,因此主席对他们进行了祝福。当听到两人打算去北方工作的时候,毛主席有些愣住了,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将这丝不自然掩藏过去,继续和毛远志唠家常。

文章图片7

感人肺腑的残信

等到抗战胜利之后,毛远志的北方之行也已经确定下来,毛主席特意将她叫了过来,向她吐露一个秘密。原来毛远志的父亲毛泽民,在1943年的时候于新疆遭到了军阀的杀害,为了不刺激毛远志,这个消息就被压了下来,毛主席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说出来。

毛远志听到这样的噩耗瞬间呆在当场,她和父亲见面的时间非常短,人生阶段里也很少有父亲的身影。但是当亲人去世之后,那种血脉相连的痛楚不是外人可以理解的,毛远志泪如雨下,迷茫彷徨,不知所措,精神方面被刺激得有些失常,在主席的缓声安慰下才慢慢好转。

等到毛远志消化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之后,毛主席开始耐心地教导并安慰侄女:

“不要为革命的牺牲而伤心,这是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让这种牺牲白费,更好更快的完成解放全国的事业,你要牢记父亲的遗志啊!”

文章图片8

毛远志听进去了伯父的话语,她本就是坚强的性格,只不过突然而来的噩耗让人不知所措,等消化了一会后她也就缓过来了。由于工作需要,毛远志和曹全夫需要尽快赶往东北,她在临走之前给伯伯写了封信,说出了打算和恋人结为革命伴侣的想法,希望得到亲人支持。毛主席看到信后很是开心,立刻挥笔给侄女回复了一封信:

远志同志,侄女:

来信收到。并同意你们结婚,你们要走了,祝你们一路平安,祝你前途胜利。

毛泽东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四日

有感于主席的拳拳心意,毛远志十分感动,此后的时间里时常拿出这封信来观摩,从中汲取力量和信念。遗憾的是,由于时间较长,保存手段不好,这封信受到了很大的摧残,左上角部分的文字已经遗失,变成了一封残信。即便这样,毛远志还是将它好好保留了下来。

这封信并不被世人所知晓,其中的内容也只是长辈的简单祝福,但是对于毛远志来说意义深重。她对伯父毛主席的感情很深,因为在延安的那段时间,是毛远志最开心快乐的时刻,她可以和亲人谈话,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同志交流理想,也因此更加怀念那段日子。

文章图片9

而在这些怀念中,毛主席占据的分量又无疑最重。他给予了毛远志一直没有过的父爱,给她排除疑难、解决困惑,所以当分别到来的时候,毛远志表现出来的伤心和痛楚是可以想象的。同为当事人的曹全夫对这封信也是印象深刻,每一次提及都是感概万分。

其实不仅是他们,即便是我们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情,也难免会对这段朴素而又温馨的亲情所动容。如果再加上双方的身份如此特殊,听起来就又增添了不一样的观感,给人带来的感动就更多了,这封跨越时空和地域的家书就是有如此大的魔力。

文章图片10

默默奉献的一生

离开延安后,毛远志先后流转各地工作。全国解放之后,她也没有第一时间回北京,一直到1954年才转业进入北京的机关。这个时期的毛远志还是坚持着过去的作风,艰苦奋斗在第一线,绝不坐享其成,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不因为身份搞特殊化对待。即便在困难时期,毛远志还是坚持这样做,丝毫不因为时局的变动而有所变化,这份坚守让人感动。

虽然毛远志和毛主席都在北京城里,可是主席忙于国事,很少有时间和亲人聚会,毛远志还像过去那样,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易打扰大伯。于是两个人反倒没有了交集,互相忙着自己手中的一摊事情,这样的情况在亲人间也是不多见的。

建国之后的十多年里,毛远志担心着主席的身体,可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直到妹妹李敏结婚的时候,给家族成员都下了请柬,毛远志这才有机会见见大伯。

再一次见面就要推到1963年12月26日了,这一天是毛主席的七十寿辰,大部分人都到了现场,一大家子齐聚中南海,享受这难得的欢乐时光。

看着大伯苍老的面容,毛远志心头一阵阵伤感,两人拉着手,唠了很长时间的家常,都十分珍惜这次相见的机会。等到祝寿的人群散去,剩下的只有自家人了,毛主席很有兴致的提议照一张相片留念,于是晚辈们团团围住毛主席,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文章图片11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毛远志不得不离开北京,下放基层历练,没有机会再见到主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毛远志这才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迅速赶往北京瞻仰大伯的遗容,帮着操办亲人的后事。

当见到水晶棺中的毛主席之后,毛远志哭的撕心裂肺,她再也无法和这位家人相聚了。回想起曾经在大伯身前接受的教诲,毛远志心中还是非常的不舍。又一位亲人离她而去,可想而知那个时候毛远志的心理状态,可以说是极为脆弱和伤感的。

文章图片12

送完大伯最后一程之后,毛远志还要继续发光发热。她已经快要退休了,依然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发挥自己全部的能量。退休之后,毛远志没有了工作的操劳,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编纂父母的传记上面。她不断搜寻资料,整理相关史实,为前人做好记录。同时,毛远志还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回忆创作了一篇文章《怀念伯伯毛泽东》,以此表达内心的不舍情绪。

终及毛远志一生,她都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从没有把自己的身份当作特殊的通行证,更很少向外人述说和毛主席的关系。而是一直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力量。晚年的时候,毛远志还不忘教育子女奋发图强,不要辜负国家的培养。

1990年7月6日,毛远志在北京去世,遵从其遗愿丧事从简,遗体被安置在韶山老家,陪伴着逝去的亲人,见证着祖国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