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中《璟汉石》这项技艺已有千年历史,快来一同感受非遗魅力

 璟汉坊有财石刻 2022-08-21 发布于陕西

汉中这项技艺已有千年历史,快来一同感受非遗魅力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暑期三下乡非遗圆梦社会实践队:传承非遗文化圆梦文化自信

西乡文化悠久,文化深厚。近期,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非遗圆梦社会实践队在汉中西乡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了解汉中绿茶制作工艺及茶文化、了解西乡石雕技艺发展及面临的问题、参观非遗文化展馆等等。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为非遗文化传承尽绵薄之力。

茶香情亦浓

7月26日,实践队一行人前往柳树镇丰东村的鹏翔茶业丰河生态茶园进行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充分了解西乡茶文化的前世今生以及西乡茶叶在当今社会发展状况。

在参观生态茶园的时候,经茶园负责人介绍得知,西乡所种植的茶叶多以绿茶为主,且为保证茶叶的品质,均采用绿色有机的方式来种植茶叶,多为小叶种,产量低,生产周期长,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多。负责人称秉承“品质第一,产量第二”的理念。

下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鹏翔茶业的主要产业园区,在这里了解到绿茶的制作工艺由摊青、杀青、冷却再到揉捻、摊凉、复干、摊凉再到最后的车色。被誉为茶中皇后的子午仙毫也是如此制成。在交谈期间,在陈老师的介绍下,我们得知,西乡茶文化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始于战国,最早的贡茶便产自这里,后期成为宫廷御品,更是上流社会象征,一度达到了男废耕女废织昼夜制茶的地步。这便是西乡茶叶的前生,在今天,西乡县城大大小小的茶叶店林立着,闲暇之余,品茶成为生活习惯。听茶歌、采茶叶、喝茶水、逛茶山也依然融入西乡人生活当中。西乡县在2003年便提出茶叶经济强县的战略,目前,西乡茶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西乡经济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图为实践队参观生态茶园田芳供图)

图为实践队参观茶叶生产车间田芳供图)

千年璟汉石

在山清水秀的西乡,智慧的西乡人不仅懂得种茶树同时还在石头上进行雕刻。这种在石头上的雕刻被称为西乡石雕石刻技艺,西乡石雕石刻技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7月28日一行人来到松风堂查找关于西乡石雕制作的记忆。松风堂内所展示出来的作品,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极具生命张力。石雕制品种类繁多,据介绍,眼前所雕刻的为古代时喂马时所用的马槽,这款为古代祭祀时所用的鼎……我想用文化去传承文化这便是极致的浪漫。








(图为实践队参观西乡石雕传承人制作间 罗璐供图)

图为实践队参观西乡石雕传承人松风堂展示销售店罗璐供图)

在与非遗文化传承人秦有财先生的交谈中得知当代非遗石雕发展的尴尬处境,年轻人不学习意愿低,已然出现断层。石雕原料的挑选具有很大限制,对原料要求极高,如同采玉般可遇而不可求。随着科技进步,手工技艺逐渐被机器替代。西乡石雕技艺的传承发展面临巨大威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技艺该如何保护的问题亟待解决。

秦巴山水英才辈出

西乡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过去千年岁月中涌现出诸多英雄儿女。陈浅伦、陈因、李文敏、范鸣岐……他们在西乡这片土地书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在西乡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被西乡人民所牢记,他们所书写的西乡传奇会被永远传下去。

今朝,无论是鹏翔茶业的段成鹏,亦或是省级非遗传承人秦有财。正是因为他们踔厉奋发,臻于至善,以及对非遗文化的坚守。使得更多人了解到西乡文化和西乡人的无限情怀。

结语

大风泱泱,大潮滂沱;非遗文化,千古未绝。西乡石雕、汉中绿茶,传承的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对精品有着执着坚持、追求完美的坚守的手艺人。谓之’工匠精神’。非遗文化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光,在新时代文化浪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化自信,是西乡茶叶千百年来的坚守,是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坚守,是最基本最深沉的力量。非遗文化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时时刻刻无不在激励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愿你我携手,重拾起非遗文化之砖瓦,共建新时代之大厦。

作者:罗璐

来源: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