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德二载,也是燕国圣武二年(757年)正月,燕国风云突变,安史之乱的发起人燕帝安禄山竟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夺位后,一点不耽搁地派自己任命的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尹子奇率归州、檀州及同罗、突厥、奚族劲卒与将领杨朝宗合兵,共计军十三万余人,攻打唐朝重镇睢阳。 当时睢阳守城的是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人。先前真源令张巡在雍丘之战中奇迹般地以二千人击退四万敌军,名声在外,许远便向他求助。张巡知道不能凭雍丘小城御敌,为了保住唐朝的江南,睢阳决不能丢,便趁夜率本部三百马、三千兵去睢阳合兵,加上许远的家底,一共六千八百人。 张巡先派将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与燕军战于宁陵西北,斩燕将二十人,杀万余人,将尸体投入汴水,水为之不流;杨朝宗趁夜离去。 唐肃宗下诏,拜张巡主客郎中、副河南节度使。张巡向河南节度使嗣虢王李巨请功,李巨却只授予折冲、果毅告身三十份,连实在的物品都不赏赐。张巡进谏说社稷尚危,不可吝惜赏赐,并写信责难,李巨却装聋作哑。 张巡激励士卒固守,昼夜苦战,有时一日二十战,擒将六十余人,杀敌二万余人,士气不衰。许远自知才能不及张巡,便对张巡自称懦弱不知兵,您智勇双全,不如我们换过来,您主持守城,我听您调遣,专治军粮、战具,向您禀报军事。 大敌当前,也不是谦虚推辞的时候,从此许远有名无实,而张巡有实无名。 最初城内有数万人,张巡一见他们就问姓名,后来都互相认识了。 先前,许远部将李滔投敌,大将田秀荣又和他暗自勾结。一次田秀荣告诉许远:“早晨出战时,用绿帽子做标识。”结果戴绿帽子的部众都被消灭了。田秀荣回来就说:“我是在诱敌。”请求派精锐骑兵前往,换上锦帽。许远告诉张巡,张巡召田秀荣上城,历数罪行,斩下他的头给叛军看,然后出战打败尹子奇,尹子奇夜间遁去。 守军缴获的车马牛羊,张巡都分给将士,一丝一毫也没有拿进自己家。 肃宗诏拜授张巡为兼御史中丞,许远为侍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张巡想乘胜进取陈留。尹子奇得知后,再率大军回来围城。 张巡对将士们说:“我受国恩,以死守城,但念诸军捐躯于野,赏赐却不及功勋,为此痛心啊!”闻者皆感慨。张巡杀牛给士卒,全军出战,燕军见守军少,笑话他们。张巡与许远亲自擂鼓,张巡执军旗率诸将直冲燕军阵,燕军大溃,被斩将三十余人、杀士卒三千余人,被追逐数十里,军旗也被拔。 次日,燕军又到城下,张巡出战,昼夜数十回合,屡屡挫其锋芒。虽然每天都被燕军围城,唐军斗志却不松懈。 战斗进行到五月,张巡重新搬出自己之前的战法:夜间擂战鼓。燕军听了,以为唐军要夜袭,只能安排夜班,导致睡眠不足。后来燕军起疑,造了飞楼居高临下看睢阳城中,什么也看不到,觉得张巡不过虚张声势,就不管了。然而张巡等的就是这个,见燕军松懈了,就派南霁云和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将各率五十骑开门突击敌营直至尹子奇麾下,燕营大乱,被斩将五十余人、杀五千余人。 燕军有个大首领披着甲,率领一千拓羯骑兵挥动旗帜登城招降张巡。张巡暗中缒下数十名勇士藏在城壕中,拿着钩、陌刀、强弩,约定说:“听到鼓声就奋起。”首领仗着人多,不加防备。突然城上鼓声响,伏兵出来捉住首领,强弩向外射箭,燕救兵不能上前。不久被缒下的勇士又起来登上城墙,燕军都惊愕地看着,于是按兵不敢出击。 虽然屡次大量杀伤敌军,但张巡仍然在思考如何进一步重挫敌军士气,比如——打伤甚至击毙为首的燕将尹子奇。首先,他得辨认出尹子奇是谁,在哪——当时唐军没人知道尹子奇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 张巡不缺主意,他命军队割蒿草做成箭,射向燕军士兵。燕兵中箭了,发现自己没死,一看,唐军已经穷到用草当箭了,破城有望了,赶紧跑去报告领导。张巡看他们的路线,就明白了尹子奇的位置,命令弓箭手放箭。南霁云亲手发箭,尹子奇还没来得及为唐军没有真箭了而狂喜,就突然当场打脸成了夏侯惇,燕军大乱,甚至尹子奇也几乎被俘。 燕军士气大挫,围城终止。这次燕军围城才16天,却已损失二万人。尹子奇认为军队疲倦不能战,下令暂退重整。 两个月后,尹子奇增加新征兵二万,返回围城。 七月,唐军粮食奇缺,城内一斗米价格达八百。唐军士兵每天只得到一勺米,只能吃茶、纸及附近的动物、昆虫、树皮、树根;而燕军则粮道通畅,即使兵败也能重新征兵。 其实唐军原本是可以不缺粮的,因为许远为了备战准备了足以应付一年的粮食六万石。但李巨却不顾许远反对,坚令分出一半给濮阳、济阴,才导致睢阳唐军陷入绝境;更糟的是,济阴太守高承义得到粮食后就叛变了,白瞎了自己的好名字。 尹子奇注意到唐军没饭吃了,下令更多军队包围睢阳。 尹子奇用云梯攻城;但张巡预先在城墙上秘密凿了三个洞,分别从中伸出大木头,一个用末端铁钩将云梯钩住让其不得后退,一个顶住云梯让其不得前进,一个末端用铁笼盛火从中间烧断云梯,云梯上的士兵都被烧死。 尹子奇用钩车攻城,意图毁坏城墙使之塌陷;张巡用大树末端设置连锁,连锁末端设置大环,截断其钩头。 尹子奇又造木驴攻城;张巡将熔金汁灌下去将其熔化。 尹子奇又在城西北角用土袋和堆积的木柴垫底想登城;张巡每夜秘密将松明、干蒿投入其中,共十多天,燕军不察觉。张巡趁出兵大战的时候,派人顺风持火炬焚烧了尹子奇的土袋和木柴,燕军不能救,火烧了二十多天才灭。 燕军每次想出攻城的办法都不可能告诉张巡,但张巡总能临机决断破局,燕军作为敌人也不得不服,不敢再攻,在城外设三重壕沟立下木栅栏;张巡也在城内作壕沟拒敌。 但是,睢阳守军死一个就少一个,当初的六千八这时候只剩了大约一千六,且因为缺粮,多处在病饿状态。再打下去,除非等来援军,否则睢阳失守只剩下时间问题。 八月,睢阳城只剩下了六百守军,张巡守东北,许远守西南。守军最初吃茶叶和纸,张巡和许远也和他们一起吃,不下城。茶叶和纸都吃完了,就杀了马吃肉;马也被吃完了,就吃老鼠和麻雀。等这些都被吃完了,就把铠甲、弓弩煮了吃,甚至还吃人肉。 张巡杀了自己的爱妾,许远也杀了自己的僮奴。古代社会人权观念有局限性,对当时人来说,这些属于私有财产。为了确保战斗人口,先吃妇女,再吃老弱。 燕军士兵想必也知道跟着自己老大能吃饱饭,跟着张巡只能喝西北风。然而,张巡竟然还能把敌军策反过来。有一次,原本效力朝廷,但在被俘后效力燕军已经两年的李怀忠路过城下,张巡就和他聊天,问出他祖父和父亲都是朝廷官员,说:等乱平了,你的父母妻儿都要伏诛。于是李怀忠哭着离开了,不久就率数十人投降了。张巡前后策反燕军二百余人。 张巡行军不按古法列阵,令各将按各自的意思教阵法。有人问原因,张巡说:“现在与胡虏战,经常要变阵,几步之间就有变化。临机反应在于呼吸之间,不能总询问大将,这样来不及,不是知兵法变化的作为。所以我让兵认识将的意图,将认识士兵的情况,使用起来如同用手指挥手指一样。兵将互相学习,各自为战,不也可以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