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阴市青虾红螯螯虾两茬轮养技术

 九日阳光 2022-08-22 发布于海南

资助项目: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SCX(18)3381]

朱雷阳等

青虾(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养殖是江阴地区的特色水产品之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为进一步拓宽水产养殖的发展思路,增加特色水产品的供给。本项目开展了青虾、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轮养,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准备工作

1.1 池塘选择

试验场所选择在江阴市祝塘永春家庭农场内进行,池塘净水面面积 0.8 hm 2 ,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塘塘埂坡比 1∶2,塘埂内侧采用尼龙网+防渗膜双层护坡,防漏性能好。池塘土质为黏土,塘底平坦,深 1.5 m,淤泥≤15 cm。池塘配套安装微孔增氧系统,功耗配比 1.5 kW/hm 2 。

1.2 消毒

春节前,池塘排干水体,晒塘 1 个月左右,用生石灰干粉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每公顷 750~1 125 kg;生石灰泼洒 2 周后开始上水。

1.3 水草种植

种植品种为伊乐藻和矮叶苦草,种植方式为移栽。春节前,伊乐藻成行成列种植,伊乐藻各株行间距不低于 4 m,列间距不低于 8 m。6 月底,春季虾养殖结束后,以两行留一行的方式将伊乐藻密度降低到原来的一半,同时降低水位,在移走伊乐藻的行种植矮叶苦草,矮叶苦草各株行间距 0.3 m,列间距不低于 0.5 m,一组 5 列。水草面积要求占池塘面积的 30%~40%

1.4 施肥

池塘晒塘结束后,注水 0.5~0.6 m,注水口用 60目以上筛绢过滤鱼卵等水生生物。每公顷施用自然发酵后的有机肥 3 000~3 750 kg,保持池塘水质有一定肥度,呈现清亮的水色,透明度 0.3 m 左右。虾苗放养前 7~10 d(具体据水温而定),池塘注水至0.7~0.8 m,同时每公顷施用自然发酵后的有机肥1 500~2 250 kg,以培育浮游生物。

2 虾苗放养

2.1 青虾虾苗放养

春季青虾苗放养时间为 1 月 10 日,放养品种“太湖 1 号”,规格 3 cm 左右,放养密度为 420 000~450 000 尾/hm 2 。要求放养的青虾虾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活力强。

2.2 红螯螯虾虾苗放养

6 月底,春节青虾养殖结束后,使用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消毒,每公顷用量为 22.5 kg;清后将杀死的水生生物全部捞岀。3 d 后,每公顷施用自然发酵后的有机肥 1 500 kg。施肥 4 d 后,开始放养红螯螯虾虾苗,采购自无锡市本地红螯螯虾苗种场,规格 3 cm,放养密度为 90 000 尾/hm 2 ,要求放养的虾苗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活力强。红螯螯虾虾苗运输时间不超过 2 h。虾苗放养一个月左右,投放混养250 g/尾的花白鲢 750 尾/hm 2 。

文章图片1

3 生产管理

3.1 水深

青虾养殖水生控制在 0.6~0.8 m,红螯螯虾养殖水深控制在 1.0~1.2 m。

3.2 饲料投喂

3.2.1 青虾养殖 饲料选用优质全价青虾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 36%。青虾虾苗规格 3~4 cm 时,投喂小颗粒幼虾料;虾苗规格 4.0 cm 以上时,投喂成虾料。

日投喂 1~2 次,视天气调整,只喂 1 次,选择在傍晚 17:00—19:00;投喂 2 次,分别为上午 8:00—9:00 和下午 17:00—19:00,上午投喂日投量的 1/3,下午投喂日投量的 2/3。

饲料投饲量结合不同月份水温、天气、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通常以投饲后 4 h 内吃完为宜(设置饲料观察台观察)。日投饵量控制在全池虾体总重量的 5%~10%。

3.2.2 红螯螯虾养殖 饲料选择南美白对虾颗粒饲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 4%~10%。投喂分早晚二次,投喂方式同青虾。6—7 月,按体质量的 6%左右投喂,8—9 月,按体质量 10%左右投喂,9 月中旬以后随水温降低,投饵率随之下降到 3%左右。

3.3 水质管理

青虾养殖保持一定的水质肥度,养殖期池水透明度控制在 0.3~0.4 m;当溶解氧偏低时,打开微孔增氧给水体增氧,溶解氧保持在 5 mg/L 以上,pH 值7.0~8.5。水草覆盖率前期控制在 25%~30%,中后期30%~40%。

4 捕捞

春季青虾 4 月底开始采用抄网和地笼陆续起捕上市,6 月底干池捕捞。10 月上旬,红螯螯虾采用地笼网,全池集中捕捞,一周内捕完。

5 收益情况

青虾总产量 550 kg,平均产量 687.5 kg/hm 2 ,红螯螯虾总产量 1 900 kg,平均产量 2 375 kg/hm 2 。青虾以均价 80 元/kg 计算,红螯螯虾以 90 元/kg 计算,平均产值达到 268 665 元/hm 2 (其中青虾 54 960元/hm 2 ,红螯螯虾 213 705 元/hm 2 ),扣除塘租、人工、饲料等养殖成本约 120 000 元/m 2 ,平均利润达到148 665 元/hm 2 。

6 讨论 

6.1 水草种植

本试验在传统水草种植模式基础之上,进行了适当调整,春季养殖以伊乐藻为主,夏季养殖以矮叶苦草为主。由于矮叶苦草市场售价较高,提前半年在其他池塘中载株扩繁,比较经济合理。养殖生产过程中,只要保证一定的透明度,矮叶苦草就不会疯长,总体控制在 0.4~0.6 m 的株高,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夏季水草不好控制,割草用工量大的问题。

6.2 茬口衔接

青虾、红螯螯虾具有不同的生物习性,青虾在江阴地区可以自然过冬,开春后即开始摄食生长,第一季青虾基本在 6 月底之前养大并上市销售。红螯螯虾在长江流域不能自然过冬,无法在春季养殖,虾苗场人工繁育的小苗,一般要到 6 月中旬才能开始达到池塘大水面养殖的要求。两个品种通过茬口衔接,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降低病害,提高产量。

6.3 经济效益

青虾市场价格多年来基本比较稳定,经济效益也不错,但青虾产量不高,限制了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红螯螯虾养殖能够达到 2 250 kg/hm 2 左右的平均产量,近几年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也较好。该试验引入青虾和红螯螯虾,开展两茬轮养,基本实现了产量、经济效益双提高的目标,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