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1990版小村《郁氏宗谱》前言·序言·后记(文/郁正礼 郁学华 郁正福)

 百年yesuo 2022-08-22 发布于江苏
郁氏文化


——1990版小村《郁氏宗谱》——

前言·序言·后记

郁正礼  郁学华  郁正福



01


1990版小村

《郁氏宗谱》前言



文/郁正礼

郁氏晋阳堂(原黎阳堂)祖传家谱不慎遗失,时郁氏(二世)祖郁禄野(秉哲公)任海州胭粉监管(县丞)时立谱于海州园陵寺郁祠,谱封面经圣封为二龙抢珠,传后裔小村房保管于古宅内。一时不慎却被族下岗埠房门客郁殿安老智取而失(又据传失于沭阳过沟墩道口族下),自此后由小村上庄九世祖郁公维敬老人(字仲卿)苦心立草成卷(草谱)。当一次佟纡房还猪愿时曾论此谱,不知何缘将前序撕没。公元一九五〇年(此谱险些)又将遗失,(幸)被十一世学华公挽回残缺珍藏于今。
周而复始,而我郁氏族确发源(于)江西南岭县郁家园,计三十二世时,当时自然灾害旱涝交加,大江南北遍地哀鸣,为了求生(存),祖乃迁徽州,又计二十三世,时正当崇祯帝政治将安偏 ¨,宫内宫外各层分裂。下层黎民遭殃,生活难渡,饥寒交迫朝不饱夕,当时南明区域(包括徽州、苏州阊门一带)人民大量流居大江南北海内海外。因此我族祖也遂之背乡离井,故于徽州等处跋涉风尘之苦而流居到江北,终成五个房族:一房落于南通启东县郁家园,一房落于官路口后又迁虎头庄,一房落于郯城后又分支于日照,一房落于过沟墩,一房落于海州郁顶(现改为刘顶)。

从史料仅能知我始迁祖(一世祖)“郁询 .字问我”为此谱记载。后因时代变迁,又悉我二世祖秉哲公分居于墟沟陶庵(又云刘顶东桃庙过沟墩陶湾,后世也只见其坟园而不知其详)。而我三世祖大公“伟 .字韦仁”、二公“侹 . 字廷侯”俩兄弟靠勤劳双手落户于郁州山下(云台花果山)鸡鸣山脚下北首小村创建家园。时祖有薄田数亩,犁房数间,终年勤劳耕耘,忠厚传家,大公祖坟园在鸡鸣山中麓糖梨树灵地小村南山下,(该碑刻乃后巷房十一世学雅公雕刻);二公祖坟园立碑于小村大团山中麓,该碑刻乃十一世学涵公多年之愿竖立,经老人精心雕刻,终于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农历己已年冬月中浣吉日之良辰,被小村郁氏族人在三拜九叩之爆竹气氛中巍巍耸立于坟灵之前。
乌乎哀哉,人生于大地为万物之灵,而寿难比日月之长如山川之久,而时光似江河东流,所谓人生几何!几何,确实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古今相传若无汗青记载焉知沧海桑田,若无历史记载何知炎黄(尧舜公天下而夏后家天下呢)?孔子相传七十三代系宗族之谱遗传后裔(而无讹)。
而我郁氏族虽不诗书门第(书香继世)可谓清白传家,历经沧桑,无计春秋朝朝代代,而我氏族人丁日益兴旺昌盛发达,族内字辈排列位次字埒日趋复杂混淆。因时代在不断前进,神州又在腾飞,为了使我氏族排行字埒位次不至于紊乱,使后裔一目了然,承先志宗功祖德,发扬传统,使之长幼有序,子孝孙贤,佑启后人之风以昭一脉,故主草立谱告族内诸房以便遵循是为序。
此族谱宗旨欲愿子孙后代为振兴华夏为神州腾飞,更为我中华崛起而作无私奉献,从而树立楷模,时刻要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幸福而鞠躬尽瘁。
草谱中尚存在着许许多多封建色彩,奈时代背景之限(廿世纪九十年代),不过从中更能体现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风俗人情观念,但总之不能脱离其宗、为国为民。综上谱序而立书,期待后世光大发扬吧!
谨续字埒三十二字列后:开祥守玉,以文传家,廉名保发,成展长恒,化雨济泽,斯润隆昌,仪庭尉茂,旺庆凌云。

    《郁氏宗谱》续委会

岁次庚午年仲春月下浣三月初二于小村

本文由小村十二世  郁正礼根据1990年版油印(草谱)原文整理。

02


1990版小村

《郁氏宗谱》序言



 文/郁学华

人生于天地之间,是万物之灵,可是寿命难比日月之长,生存难如山川之久,花草树木有越千载之数,胎卵湿化亦有百年尚存。回忆人生一世,如同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只一瞬间耳。时光易去,江水东流,试问何期再来?古今流传万事,若无记载,焉知沧海桑田。历代千头万绪,不载史书,何分舜夏商周?孔子相传七十三代而无讹,乃系宗族之谱遗传后世。

而我郁氏祖先,虽不书香继世,可谓清白传家。从大周年间分姓,我家分在江西南岭县郁家园居住,共计三十二世,最后遭受水旱二灾,又迁到徽州,共计二十三世。至明未清初期间,那时徽州人民遭了不幸,出了天虫,又名红蝇,大约有一寸多长,如同我们家中屋檐下边蚂蜂一样咬人,如有被咬的人,时间不久就死,因此先祖在徽州地方被红蝇所迫,就拖家带小南移北迁,受很多跋涉风尘之苦。迁到江北只剩五家,记在下面:
落一户在南通齐东县郁小村居住;落一户在官路口,后又迁居虎头庄;落一户在郯城县白老城,后由白老城几户小分支迁往山东日照县;落一户在过沟墩居住;落一户在海州郁顶,现在改为刘顶名称。后有两户小分支迁往云台山小村居住,最后又有分散他处。
至于家谱也是有的,是一总本,不知落在何家。后有郁绿野(二世祖秉哲公),做海州烟粉监(县丞)时,他又记载宗谱一本,封面设计是二龙抡珠,又盖上一个政府大印,保存在小村古宅大家天屋内,后被岗埠郁殿安借去,现在又不知落在何家。后有我堂叔三祖父郁维敬公,他又按迁到小村两户小分支(祖乾)手抄草谱一本。后又在下圩烧猪愿时,又为家谱争论,将此本头一张损毁,此本也末结束,他就仙逝去矣。
始迁祖、二世祖坟墓详细情况难以稽考。至于堂号,原来是黎阳堂,后被我堂叔三祖父郁维敬公改为晋阳堂。

而我本人考虑有年,深思木本水源,早想续修宗谱,以济后用,自愧才疏学浅,又兼独木难支大厦,受很多跋涉风尘之苦。特往各地外迁户数,登门访问,以便编写入谱,兼之户大人多,犹不免义子之称,并望后辈子孙等将此本续修,以昭一脉,乃知长幼有序,而吾族之根源庶领略於心目也。

附诗一首
宗谱已经修成功,
惟愿后继谨遵从。
原有祖遗勿更动,
按序排列要从容。
慎终追远承恩德,
木本水源永记胸。
努力续修传后辈,
先祖德泽胜龙文。

       十一世  郁学华

        时在公元一九九0年季春上浣作

03


1990版小村

《郁氏宗谱》后记



  文/郁正福

郁氏族黎阳谱(卷首)不慎遗失,后由小村(老三房)九世祖维敬老苦心起草续谱,此后(改名)为郁氏晋阳堂。解放前夕又(险)将(此谱遗)失,巧被十一世学华公将残缺珍藏于今。(此乃此谱完善之基,亦是萌发此谱之源)。    
五十年代郁氏族佟圩房(十一世)郁学东(族)兄曾立谱,因年迈末能完成心愿而辞世,其孙洪斌继祖父遗愿,终于(促成)“学”字辈议立草谱。
小村房族十一世“学”字辈多年倡议欲完善家谱,特别在整个八十年(代)里,为收集资料不惜一切风尘(之苦),披星戴月,风餐露饮,“学”、“正”诸辈到省内外各地郁氏房族(走访),近处如刘顶、佟圩、大兴圩等(地),远者如南通、沭阳、郯城、日照等处。近者步履,远者信通,彼此信访,平时凡有机(会)与郁氏房族的子孙接触时,均往来相互议论(续谱之事),彼此交流,其目的,是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完善家谱积累资料而做一切准备工作。故不惜跋涉风尘之苦...。
“学”、“正”辈立谱之潮源,乃是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小村郁氏族口口口口,(十一世)学涵辈多年立愿,精心雕刻口口三世祖二公廷候之灵碑后,从思想上而受到莫大的激发,使之为尽快完善宗谱立雄心壮志。初,先由“学”字辈十余人酝酿议论立谱方案和(实施)计划,达成共识。结果将世代昭历,定人定点各负其责,关于谱版排口口口口,由专人负责。通过资料汇集综合,终于一九九零年三月二十八日十时许(岁次庚午仲春月下浣)将初(稿)草谱,以油印版本印发族人试用,以待各房酝酿汇总(后),再次成卷,排版印发诸房族立为正谱。是记嘱。
有诗赞曰:
往事千秋岁月迁,
鞠躬尽瘁细详研。
齐心协力终成谱,
期盼子孙承继传。

      小村《郁氏宗谱》续委会

        一九九0年三月二十八日  

本文由小村十二世  郁正福根据1990年版油印(草谱)原文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