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0年毛主席突然将徐向前调离前线,5年未让其上战场,有何用意

 9tx22v工人 2022-08-22 发布于重庆

1940年,抗日战争正焦灼之际,时任八路军129副师长的徐向前突然被毛主席调离山东战场前线。并且在随后的五年时间内,他再也没到前线指挥战斗。

当时八路军正在开辟敌后根据地,带领人民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而国民党顽固派却消极抗战,刻意制造摩擦,国共关系迅速恶化。

徐向前元帅

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将徐向前这样的高级指战员调离战场的指令,实在是令人费解。

那么毛主席做出这一决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而徐向前为何在此后的五年都没能再返回前线作战,他在后方的五年里又做了些什么?

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1940年,八路军129师第一纵队司令徐向前,突然接到了从山东返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的命令。

由于当时鲁冀晋地区的交通干线被日军所控制,徐向前只能带上几名警卫员,伪装成商人从山东向延安进发。

这一次延安之行并不太平,途中徐向前一行人多次与日军展开遭遇战,耗费了200多天才安全抵达延安。

因常年艰苦作战,徐向前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这次跋涉对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加上当时七大的会议时间一直推迟,他就留在了延安休养身体。而正在他的身体逐渐好转时,意外发生了。

1941年2月,中央往山东派去了一批干部,心系山东战场的徐向前自然要去送行。不料前去送行的途中一匹马突然受惊,徐向前不慎被踢到左腿,造成了他的左腿骨折。

由于徐向前的身体过于虚弱,他治疗时不仅伤势没有好转,还反复出现低烧的情况。

中央十分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派工作人员送来鸡肉、水果、白糖等在当时十分珍贵的物资,给徐向前补身子。

徐向前却一一拒绝,要求将这些东西全部送到前线,他自己只靠着猪油和泡菜来填饱肚子。

而同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徐向前的身体状况如此之差,就让罗荣桓实际领导了山东战场,让徐向前一边养伤,一边负责生产和备战工作。

徐向前虽然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但贵在他心细认真,将生产建设的工作的十分优秀。

可他毕竟是个军人,在战争局势紧急的时刻,定然是不甘心只待在后方的。

他虽然人在延安,心却始终在山东战场上。当时一有从山东战场回到延安的干部,徐向前就要找他了解前线情况,并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建议。

如此劳神费力,也让他的身体久久不能痊愈。他曾不止一次地向主席提出想回到前线作战的请求,可毛主席担心他的身体,始终没有同意。

1943年,抗日局势逐渐明朗,日本战败已经是只是时间问题。徐向前的身体经过调养也有所改善,他再次向毛主席请缨,想要去前线指挥作战。

但毛主席有着自己的规划,他交给徐向前一个新的任务:去党新成立的抗日军政大学做校长。徐向前觉得自己不懂教育,赶忙推辞这一要职,毛主席却坚持此议。

在我党生存极其艰难的时刻,不让一个高级指挥员去打仗,反而派去去搞他不擅长的教育工作,这不免引起了军中许多将领的议论,更有甚者,觉得这是对徐向前的“雪藏”。

实际上,毛主席之所以选徐向前当这个校长,并非“瞎点将”。他所作出的这个这个决定,完全是基于对徐向前此前在战场上表现的了解,和对当时局势的分析,从而进行了正确的判断。

红四方面军的一面旗帜

早在1929年6月,徐向前就被任命为鄂豫皖红军第31师副师长。当时的第31师十分寒酸,师里仅有300多个农民出身的游击队员,几个人只能分到一条枪。

虽说徐向前身为黄埔一期生,但队伍里的战士们对这个身材高瘦的“北方侉子”没有任何信心。然而,徐向前高超的军事才能很快就让这群战士们对其心服口服。

第一次指挥这支部队作战时,面对敌人机枪的扫射,许多“新兵蛋子”都吓得趴在地上发抖。而徐向前却岿然不动,沉着指挥着战士们进行反击。

每逢战斗,徐向前必定身先士卒,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总是能看到他手持驳壳枪的身影。在他的感染下,红31师的战士们个个英勇无比,部队作战能力十分强悍。

徐向前采用“避强击弱”的战术,成功粉碎反革命武装的三次围剿。红31师的规模也扩展到700多人,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杆枪。

当年年底,徐向前就当选为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委主席。他通过和反革命武装的斗争经验总结出了七条游击战术,成为了鄂豫皖根据地的指导性战术。

徐向前的七条游击战术和毛主席、朱老总在井冈山总结的“十六字诀”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

能在与其他根据地信息隔绝的情况下,总结出与毛、朱二人相似的战术,足以说明徐向前的战略水平之强。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成立,徐向前担任第一军副军长兼红一师师长。

他抓住蒋介石与军阀混战的时机,率红一师主动对平汉地区发起了攻击,在杨家集、杨坪口、花园站三战三捷。

短短50天内,红一师歼灭了3000多名敌军,部队由700余人扩充至3000余人。更为重要的是,此战的胜利让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建立。

1931年,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合并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担任参谋长。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狠、硬、快、猛、狠”的战斗风格。

“狠”就是在敌人进攻之时,将敌人放到几十米的距离后猛然出击,将敌人的锐气冲散。己方进攻时所有指战员要带头冲锋。

“硬”就是作战一定要坚持,当己方坚持不住的时候,敌人也快坚持不住了,一定要坚持到打倒敌人为止。

“快”就是部队要令行禁止,命令一下所有人必须迅速行动,战斗力求速战速决。

“猛”则是打起仗来一定要比对方勇猛,冲锋的时候一次不成就再冲一次,直到敌方崩溃为止。

“活”就是柿子要挑软的捏,用灵活的战术避强击弱,避实击虚。在运动战中消耗敌方实力,抓住时机集中兵力击溃敌人。

这样的战斗风格使红四方面军打出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漂亮仗,更是培养出了韩先楚、许世友、皮定均、王近山、陈锡联等猛将。

也正是这样,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打出了三胜一平的骄人战绩。

1931年2月,徐向前率军突袭孤军深入鄂豫皖根据地的国军第34师。他们在短短七个小时内全歼敌军第34师,俘虏了34师师长岳维峻及5000多名敌军,彻底粉碎了国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蒋介石听闻后怒不可遏,在3月中旬又调集12个师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了第二次“围剿”。

徐向前令各部红军开展广泛游击,在独山、浒湾、桃花等地痛击敌军,共歼敌6000余人。

晕头转向的国军找不到主攻方向,在追剿中处处被痛击,最终第二次“围剿”也被鄂豫皖红军粉碎。

蒋介石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曾经被自己断言“难成大器”的学生,竟一次又一次地粉碎自己的进攻。

到后期国民党不惜悬赏20万要徐向前的人头,这甚至和毛主席、朱老总的“价码”相同,足以看出蒋介石对他的忌惮。

两次“围剿”不仅没有将红军消灭,反而“越剿越多”,这让蒋介石坐立难安。1931年秋他在武汉亲自部署了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意图彻底歼灭鄂豫皖红军。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示意图

徐向前一反常态,在敌人尚未部署完毕之时主动出击,首战位置就挑选在了国军的黄安据点。黄安据点固若金汤,而徐向前就是要通过“围城打援”的方法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11月10日,红四方面军开始清理黄安周围各据点,将黄安据点围得水泄不通。等到将敌军的支援部队彻底击退后,红四方面军对黄安城发起了总攻。

徐向前动员了群众前来助战,还调用了缴获而来的“列宁号”飞机对城内进行轰炸。这种声势浩大的进攻彻底击溃了守军的心理防线,最终黄安战役大获全胜。

红四方面军活捉了敌师长赵冠英,歼灭了国军一万五千人。随后,徐向前又指挥了潢川战役,苏家埠战役等。

苏家埠战役旧址

在苏家埠战役中,红四方面军以两万兵力歼灭了三万国军,俘虏一万五千余人。让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计划胎死腹中。

经过三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红四方面军成功发展到4.5万人,根据地规模也达到了4万多平方公里。

1932年,蒋介石亲自上阵指挥,调集30多万兵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了第四次“围剿”。这次由于张国焘等人的错误指挥,致使红四方面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

西征途中,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英勇作战。在敌人的层层堵截中转战三千里,终于在抵达了川陕地区。

红四方面军画作(图源网络)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巴蜀地区地势险峻,怎么看都不适合作为根据地。川军军阀们同样也是这样想的,他们断定红军不会在这里建立根据地,放心地在成都相互厮杀。

然而他们小瞧了红四方面军的毅力,徐向前带领红军顶着风雪翻越崇山峻岭,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了川军军阀身后。

在当地民众的向导下,红军在一个月内连克通江、南江、巴中三城,并在随后以破竹之势击溃川军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剿”。

红军的兵力迅速扩张到8万人,成功在川陕地区站稳了脚跟。讽刺的是,内斗了20多年的川军军阀们,在红军的威慑下结成了“盟友”。

在“盟主”刘湘的指挥下,他们集结了20多万兵力,兵分六路进攻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依旧拿出对抗“三路围剿”时的老办法——“避其锋芒”,诱敌深入后痛击敌军。

在10个月的围攻中,红四方面军靠着出其不意的反攻消灭了8万余川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36年10月9日,红一、二、四方面军成功会师。徐向前成为了西路军的总指挥,率领两万西路军西进作战。

可西路军既没有根据地作为依托,也没有任何援军,在敌人的重重围堵下最终覆灭,只剩徐向前独自一人,在茫茫的戈壁滩向陕西方向走去。

川军军阀刘湘

徐向前靠着要饭一路艰难地回到了延安,面对热情迎接他的毛主席,他十分惭愧地汇报了西路军惨败的军情。

作为败军之将,他已经做好了以死谢罪的准备。可是毛主席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拉起徐向前的手宽慰道: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嘛!”

抗日初期战功赫赫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向前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和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一同开辟晋冀豫敌后抗日根据地。

可是这一行为却遇到了“山西王”阎锡山的反对。阎锡山作为山西的“土皇帝”,就连蒋介石他都不让插手,更不会让八路军进入山西建立抗日根据地。

所以为了能顺利建立根据地,毛主席就找到与阎锡山是老乡的徐向前,由他去给阎锡山做思想工作。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他一向十分重用自己的同乡,在晋绥军中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会说五台话,能把洋刀挂”

早在徐向前成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时,阎锡山就对自己这个老乡很是欣赏,还不止一次游说徐向前的父母,想要将徐向前收为己用。

阎锡山

而他本人也是真心抗日的,因此对徐向前的来访,阎锡山表示了热烈欢迎。在徐向前的劝说下,阎锡山最终松口同意了八路军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8年,日寇调集三万精兵,对晋察冀根据地发起了“九路围攻”。在刘伯承、徐向前、陈赓的联合指挥下,129师先后取得了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伏击战的胜利。

但让徐向前这样一位帅才担任副职,实在是大材小用了。所以一年后,中央将129师分为了两个纵队,分别由陈赓和徐向前带队,命徐向前率部开往河北。

徐向前犹如蛟龙入水,鸟上青霄,很快就在河北地区作出了巨大成就。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他铲除了当地几股较大的汉奸组织,将分散的抗日游击队收编为伍,迅速扩大了冀南根据地的实力。

根据河北地区游击队及自身的斗争经验,徐向前总结出了一套平原地区游击战的思想。这一思想日后成为华北平原游击战的基本准则,为游击队对抗日军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冀南抗日根据地站稳脚跟后,中央又将徐向前派往山东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八路军一纵队击退了日军的一次次扫荡,并将山东八路军部队扩充到15.3万人。

正当徐向前在山东的革命工作如火如荼之时,毛主席却突然一个命令将他调离了前线。此后他虽然没能再回到前线指挥战斗,但却在后方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建设后方,为革命培育新苗

1942年,也就是徐向前被调离前线的第二年,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地区及晋西北地区的八路军进行了经济和信息封锁。

5月,中央成立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任命徐向前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在日军及国军的包围下保卫中央并实现生产自救。

因此徐向前一上任就立即精简部队,下放大量干部,主抓生产建设。成功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妄图困死陕甘宁根据地的阴谋。

1943年春,正当生产建设工作干的火热时,毛主席却有了新的规划,那就是建设抗日军政大学,为革命培训大量富有军事和理论知识的干部。

可是从前线调回进行培训的许多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难免有一些心高气傲的人,觉得不需要军事理论一样能打胜仗。

所以不服从学校管教,扰乱学校纪律的事情频频发生。为了整治这一情况,敲定一个能镇住局面的抗大校长人选,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这个校长既要有能压得住前线将领们“犟劲儿”的威望,又要有很强的军事理论水平。

毛主席思来想去,只有两个人适合,那就是刘伯承和徐向前。可刘伯承此时正在指挥河北战场,因此这一重任便交到了徐向前手中。

虽然没有教学经验,可徐向前也接受过黄埔军校的正规教育,他在军中的威望也自然不必多言,一经上任就将那些骄兵悍将治得服服帖帖。

刘伯承

毛主席之所以选择徐向前,同样也是看中了他认真,细致,对新事物入手快,善于总结的性格特点。

徐向前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重托,耗费了极大精力整治抗大的纪律,又结合黄埔军校的制度和自身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正规完善的军事教育体系。

抗大不仅恢复了正常教育秩序,还将许多“大老粗”军人,转化成了军事理论和作战能力兼备的优秀将领,并培养了大量革命新力量,源源不断地朝着各根据地输送人才。

在后来我军初入东北时,党中央直接输送了两万名干部去进行地方建设。

徐向前和毛主席

抗大在开办期间为党一共培养了10万多名干部,在各根据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足以见得毛主席战略眼光之深远,同样也体现出了毛主席对徐向前有多么重视和信任。

而所有的议论也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对毛主席高瞻远瞩的敬佩。毛主席和中央“雪藏”徐向前、“站错队”之类流言在历史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徐向前元帅戎马一生,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战略能力。他为人俭朴,谦虚低调,有“布衣元帅”之称,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徐帅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不管是在前线浴血奋战,还是在后方鞠躬尽瘁,千千万万像徐向前这样的前辈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信念和使命。是他们的抗争和奉献,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致敬徐帅,致敬伟大的革命前辈们!

那么对于徐向前的事迹,和毛主席将其调离前线的决策,大家有什么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