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邓小平?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2-08-22 发布于北京

每到这一天,总不禁回望历史。

文章图片1

跳出历史看历史,历史其实就是一根松紧带。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了,我们可以发现,在那60年中,前30年毛时代“紧”,后30年邓时代“松”。

何谓松紧?

紧,强势、铁腕、严政,收权、集权,突出国家、中央政权的力量。

松,宽和、宽松、宽政,放权、分权,突出个体的能动和地方的潜力。

至刚易折,至松易朽,物极必反,用极必衰。当一种维度走到极致,以致弊端尽现的时候,另一种反方向的维度就会反作用于它,并且压制住它,从而实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我们无意于用前后30年互相否定,代际相承,破立相循,这里面有大历史的规律在,人破不了历史的周期。

但是,发现历史的规律,站在时代的潮头,领袖人物依然有抵挡不了的巨大作用。

文章图片2

今天,我们常常怀念邓小平,感念他为中国人民做出的丰功伟绩。邓的伟大在于,他放弃了“紧”,选择了“松”(都是相对而言),开启改革开放的进程,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相对匹配、让所有方在改革进程中都可以受益的“帕累托改进”,真正让我们“富起来”。

他没有违抗历史,和常人相比,他看得更准一点、更远一点,他站得更超前一点、更坚定一点。伟人不需要别的,只此一点,就足以伟大。

文章图片3

历史是一根松紧带。有张有弛,张极必弛,弛极更张,亦松亦紧,确实有历史的周期在,但更蕴含着人为的推动。

汉初五帝,可以很鲜明地进行“紧——松——紧”的代际划分。

文章图片4

高祖从泗水布衣到位列九五,先经反秦战争诛灭暴秦,又经楚汉战争击败项羽,坐稳社稷后诛杀韩信、系狱萧何,剿灭黥布彭越,遍封同姓之王,作为开国皇帝,一系列铁腕施政扶稳刘家政权。

吕氏乱政后哀鸿无数,百废待兴,之后的惠、文、景三代,休养生息,黄老治世,修无为之学,演“萧规曹随”之道,倒也朝民相安,但社会已呈颓靡之态。

武帝更世,代以严政,内讨外伐,风风火火。西汉就按照这样的“松紧带规律”走向兴盛,步入发展周期。

文章图片5

清朝康雍乾三代,更是有着“松——紧——松”的鲜明划分。

康熙开创盛世,对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对抗沙俄,积极作为;对内重民厚生,鼓励屯垦,永不加赋,施行仁政。

康熙末年,诸子夺嫡,朝纲松弛,腐化盛行,不紧已难以维系。接下来的雍正施行苛政,刚猛治世,用严酷手段重振朝纲,使天下归一、百姓平乐,既替他爹收拾了贪腐滋生的朝廷,又为儿子的功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用“紧”维系盛世。

及至乾隆重施宽政,坐食皇粮吃老本,笑看天朝盛事多,有了紧的根基,才有了松的根本,终于成就“十全武功”,成就一代盛世。

文章图片6

历史是一艘船,你看时代的潮流既可以向前推它,也可以往后挡它。

领袖人物有时更像那船后的推手,在逆流时挡它一把,在顺流时推它一下,推挡之间,确保航船不倾覆、不跑偏、不逆流,最重要的是,不回头。

登高望远,张弛有度。重新回望共和国走过的70余年,邓公的伟大,也许正是在于“顺势而为”这四字。

本文最初发表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锐评”(后更名为“国际锐评”),作者张雪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