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后觉无所谓 IP属地:北京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271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一生清白,一世得体。离开包头后,父亲又相继在宁夏大学和汕头大学任教。对于在1955年把爸爸从分配的第一方案中国社科院直接调成内蒙古包头市教育局的北大历史系相关(唯一)负责人,爸爸不仅从未与之结仇,而且与他同为北大历史系校友的妻子一直是好朋友——明眼人都知道,当年两个不同的分配方案对我们一家意味着什么,在天壤之别的去向和处...
汤先生是吴宓先生多年好友,贺先生也和吴先生很熟。谈话间隙,贺先生忽然问了一句:“吴雨僧现在去贵阳,不知走了没有?”冯友兰先生听了大吃一惊,作为文学院长,还不知道吴先生要离开联大。当时我的家在西安,我要由重庆经成都去西安,顺路看望钱穆先生和吴先生,在吴先生处住了一晚。陈寅恪先生当年一无外国博士头衔,二无成本著作问世,吴...
止庵:40岁我就辞职,回家过我的读书生活止庵是中国知名作家,出生止庵:40岁我就辞职,回家过我的读书生活止庵是中国知名作家,出生于1959年,13岁开始写作,20岁发表了自己的作品。止庵的文字典雅老派,他坚持对文言文的研读,其作品《周作人传》《张爱玲事迹》已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绕不开的著作。他认为如果工作稍微跟中文沾一点边的话,...
然而,一年接着一年,我听见故乡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越来越稀少,远离故乡的人偶尔回乡,口音里已带有异乡的腔调,故乡的声音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寂静同样是一种声音。但我并没有在完成《声音史》后立即投入《寂静史》的写作,因为在《声音史》中,已出现苟军和桂平昌这对邻居,我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人性的张力——那是一条触目惊心...
顾廷龙还先后为商务印书馆所出《张元济书札》(1981年6月,1997年12月增订本)、《张元济日记》(1981年9月)、《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1983年10月)、《近代出版家张元济》(1984年11月)、《张元济诗文》(1986年10月)《张元济年谱》(1991年12月)、《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2003年9月)、《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2004年1月)题...
除蒋天枢找钱锺书帮忙,陈寅恪子女到钱府拜访,在一波三折的陈寅恪骨灰落葬过程中,钱锺书也出现其中。杨绛对学界有关“钱锺书看不起陈寅恪”的争论是知晓的。她压根不同意这种武断的结论:“锺书并不赞成陈寅恪的某些考证,但对陈的旧诗则大有兴趣,曾费去不少时间精神为陈残稿上的缺字思索填补。蒋天枢中风去世后,他这份心力恐怕是浪抛了。...
口说无凭,还是听听一位老南开人的回忆吧:“南开大学教师宿舍,20世纪50年代就很紧张。1952年,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先生从北京大学调到南开,没有住处,杨老就从自己一套房子中腾出一间给郑老,郑老一住就是六七年,两位享有盛誉的学者就是这样相处于东村43号。杨老有一颗广阔善良的心,他待自己西南联大时的老朋友的尊重、理解和热忱的爱心,...
1952年院系调整,束星北调到山东大学 沈福彭是山东大学医学院教1952年院系调整,束星北调到山东大学。由于束星北在青岛一直比较有名气,曾荣三顾茅庐,终于请到束星北到海洋局一所工作。为了让束星北方便工作,曾荣腾出了当时最好的两间办公室供束星北夫妇居住和束星北上班,还安排了战士(研究所当时属海军)送饭送报,安装了电话和配备了专车...
在最输不起的年纪出局,想想就害怕。
@立马观花 的一位同事因病去世,人很年轻,比我还小 很多老师都很@立马观花 的一位同事因病去世,人很年轻,比我还小。太多的论文、项目,哪里有多少学术的含量。许多一百年前的学术专著今天读起来很多已经没法看了,许多几年前的学术论文今天读起来都是笑话,但是几百年前的小说还能让人读的下去,读的进去。以前的学者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上课...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