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说苑》卷19修文诗解17以道制欲乐而不乱广乐民正情深文明

 琴诗书画情 2022-08-22 发布于山东

刘向说苑卷19修文诗解17以道制欲乐不乱广乐民正情深文明

题文诗: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

奸声乱色,不习于听;淫乐慝礼,不接心术;

惰慢邪辟,之气,设于身体;使耳目,

鼻口心智,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然后,

发以声音,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

从以箫管;奋至德光,动四气和,万物,

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而复,

象四时,转,以象风雨;五色成文,

而不乱也;八风从律,而不奸也;百度得数,

而有.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唱和清浊,

代相为经,乐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如此故曰:乐者乐也.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

不乱;以欲忘道,惑而不乐,是故君子,

反情以和,其意广乐,以成其教,故乐行而,

民向方,可观德矣.德者性之,端也乐者,

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

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

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化神,

和顺积中,英华发外,惟乐,可以为伪.

【原文】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习于听,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 鼻口心智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然后发以声音,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着万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

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唱和清浊,代相为经,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故曰乐者乐也。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意,广乐以成其教,故乐行而民向方,可以观德矣。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乐 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惟乐不可以为伪。

【注释】礼记乐记-乐化

”:邪恶;罪恶;恶念

【译文】

所以君子就摒弃淫溺之情,以调和自己的心志,’效法好的榜样以成就自己的德行。邪恶的声不听,杂乱的色不看;淫荡之乐和非礼之礼,心中根本没有它的位置;惰慢歪邪的习气,不让它沾染身体。使耳目、口鼻、心灵和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沿着正道,以履行其职能。然后砚发为声音,用琴瑟来伴奏;跳武舞时手执干戚,跳文舞时手执羽旎,用箫管来伴奏。这祥的乐就能够展现至高道德的光辉,调动四气的协和,从而昭示万物之理。因此,这样的乐,其清澈明朗像天,其无所不载像地,其终而复始像四时,其周回旋转像风雨。虽然乐器的色彩五彩缤纷,但却井然有序。虽然八音杂奏,但也不互相干扰;乐舞虽富于变化,但也像百刻计时那样有一定之规

高音与低音相辅相成,十二律互相配合,或倡或和,或清或浊,轮番为主。所以,这样的乐流行就能使伦类向善,耳聪目明,心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所以说:乐这个东西,是让人快乐的。但是君子快乐的是得到了仁义,小人快乐的是满足了私欲。用仁义来约束私欲,其结果是得到快乐而不会迷乱;只顾私欲而忘掉仁义,就会陷入迷惑而得不到真正的快乐。推就所以前面说过,君子要摒弃淫溺之情以调和自己的心志,广乐教来完成教化,乐教推行则人民就归向仁义之道,至此,可以通过乐教看到君子之德了。所谓德,是人性的发端。所谓乐,则是由德开放出来的花朵。金石丝竹,是乐器。诗是抒发人的心志的,而歌则是拉长声调表达心志的声音,舞则是用种种姿态表达心志的动作。诗、歌、舞三者都是发自内心,然后用乐器为之伴奏。因此,乐所表达的心志,情感深厚而文采鲜明,气氛浓烈而使人潜移默化。和顺的品德积累于心,才能使乐的精华表现于外。有什么样的德,便有什么样的乐,只有乐是虚伪不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