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安 | 达克效应不可怕

 新麻Ande 2022-08-22 发布于河北

达克效应是认知偏差中的一种,而达克效应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比较负面的。在生活中,达克效应是很常见的,每个人都有过,甚至我们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是反反复复发生的。达克效应不可怕,可以认清自己,但是就怕固执己见、否认事实。

越差,越自信

达尔文有句名言:“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而且,这种自信特别固执。

这类人,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对任何事,轻易产生美好的想象,然后确立无比宏大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实践中,理想破灭,找各种理由自我安慰,重新回到最初的原点。

正如心理学家分析的那样:“在他们的思维体系里,最缺乏的,就是自我激发、自我负责、自我驱动的模块。越差的人,往往躺在自我膨胀中傲视群雄。活得不通透的人,往往自认为的聪明,其实是愚蠢之极。

越强,越谦虚

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中,苏格拉底的名字,一定榜上有名。他对自己有一句著名的评语:“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都是强者,一定是内心充实,而外表谦逊。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过:真正的学者就像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出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

越是活得通透的人,是感觉自己无知的人,越会敞开心扉,接纳和学习他人的优点。

越拼,越成事

电影《夺冠》中,有一段对话,令许多人感慨万千。

郎平问:“你为什么打球?”
“为我爸妈。
“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
“成为你。
“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活得通透的人,会明白:我们那么努力拼搏,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要成为最好的自己。但凡在一个领域成为佼佼者的人,都不是靠耍“小聪明”就能做到的。

或许,有人会说,他们天赋异禀。可是,有句话说得好: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还到不了拼天赋的地步。真正的现实是:极少一部分人,凭借着百分之1的天赋,付出的是百分之99的努力。

无知减一寸,谦逊加一分。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认为:人的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圈,知识越多,圆圈的周长就越长,就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

外在如何评价自己,都没关系,如何自我定位非常重要。

不要泡在无知的蜜汁中自我陶醉,活成通透潇洒的样子,走出“达克效应”的怪圈。

要在自知中清醒,在努力中发现不足,在拼搏中成长。

多发现他人的长处,抱着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的态度。

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像曾国藩那样每天检视自己的不足,自我修正提高。

愿你活得通透,有一天,在某个人生的拐弯处,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END

⭐ 若喜欢"卓越星"的分享,记得点亮在看...

心里藏着小星星,生活才能亮晶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