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只读一本书 · 没有构造完美的城市,但有永远到达不了的彼岸

 正午文化 2022-08-22 发布于辽宁

“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在这越来越难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

城市是自然的缝隙,人们在缝隙之间进行交易。交换彼此的物品、故事、欲望与回忆。城市是这一切的背景和载体,这是个被容纳物所决定的容器。只要用心去观看一座城市,就能读出其中发生过的故事,就像马可波罗从一块木料中读出它作为树的故事。

《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关于马可·波罗给忽必烈汗讲述城市的小说,或者说是关于概念城市的寓言式随笔,是卡尔维诺“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书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城市:记忆的城市、欲望的城市、连绵的城市、符号的城市、贸易的城市、死亡的城市、隐蔽的城市等等。最终忽必烈汗发现所有马可·波罗描绘的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城市——威尼斯的一个个侧面或片段。

卡尔维诺像是画抽象画一样,把一堆零散的想象拼接在一起,盖起一座座城。对于作者本身来说,这应该是一个非常轻松有趣的事情。不需要考虑可读性,不需要考虑读者怎么想,只要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记下来就好。《看不见的城市》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对于和卡尔维诺频率不同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差的作品;而相反的人会认为,卡尔维诺恰好写出了自己用语言表达不清的大脑里朦胧的场景。

曾经连续、和谐的城市空间就这样被“一个个”个性张扬的概念城市的肌理取而代之,城市的清晰个性和水平性被城市的隐蔽和垂直的特质彻底颠覆,重构起虚构而本源关联的城市框架。也就是说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个”概念城市,而永远无法看到“一个”物体城市。博尔赫斯说过:“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

书中寓言式的城市是幻想虚构的,然而卡在卡尔维诺的笔下,城市是存在的,但又是无法定义的。卡尔维诺只是凭借一种神奇的虚构,以及颠覆思维的模糊性认知方式,指向了城市空间存在的另一种可能——细节。当细节虚构得逼真,追求某种真实性时,就体现出某种现实状态下的物质特性。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人们找不到能认得出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的,它们每个都取了一个女人的名字。记住一个城市名字并无意义,它的标志性建筑也并不让人难以忘怀,而是我们在那里度过的辰光,我们体验到东西,有时,也许仅仅是树下的月光,或者是暗中浮动的气息,仅仅是我们以我们自己能体验到的,并且是碰巧,也不得不在那种情境下相逢的东西。

回忆把现实拉入了虚空,重新用碎片和符号构建起来。空间与时间上得不连续,情绪和知识型上的极限和阈值,当细节被勾勒时,城市主体消解了,但它的即刻性被瞥到,并且熠熠闪光,它处于积极性的发端,但无发被掌握,只能描绘它延展的空间。马可波罗说,那些城市,你不能认为能够停止对城市的寻找,也许在谈论的时候,它已在帝国疆域内散乱的显露出来。

《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Le città invisibili
译者: 张密 
ISBN: 978754477799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