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治则治法)11.13.灵枢·论痛

 昵称1Z7nN02j 2022-08-22 发布于福建

第五节  灵枢·论痛

题解  本篇以对比的方式,说明不同的体质对针灸和药物耐受力不一致。因为着重讨论人体的针灸耐痛情况,所以称为“论痛”。

提要  本篇说明人的筋骨、肌肉、皮肤、腠理以及肠胃之厚薄坚脆不同,而对于针刺、艾灸和药物的耐受力也不相同,提示在临床上,应根据体质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因地施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原文一

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1】,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炳【2】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愿尽闻之。少俞曰∶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烤亦然。黄帝曰∶其耐火螨者,何以知之?少俞答曰∶加以黑色而美骨【3】者,耐火。黄帝曰∶其不耐针石之痛者,何以知之?少俞曰∶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烤亦然。

【注释】

【1】坚脆∶坚实有力和脆弱无力。

【2】火熵(ru音弱)∶熵同燃烧,这里指艾火。

【3】美骨∶指骨骼发育坚固完美。张介宾《类经》注∶“美骨者,骨强之谓。”

原文二

黄帝曰∶人之病,或同时而伤,或易已【1】,或难已,其故何如?少俞曰∶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2】,易已;多寒者,难已。

黄帝曰∶人之胜毒【3】,何以知之?少俞曰∶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胜毒;故其瘦而薄胃者【4】,皆不胜毒也。

【注释】

【1】 易已∶病容易痊愈。

【2】身多热者∶指病在肌表阳分。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注∶“盖多热则邪气在表。”【3】胜毒∶对药物的耐受力。

【4】故其瘦而薄胃者∶身体瘦而胃弱。指气血不足者。张介宾《类经》注∶“其瘦而胃薄者,气血本属不足,安能用毒药也。”

经文分析

本篇主要讨论了“耐痛”和“胜毒”问题。说明不同体质的人,对针石、火螨引起的疼痛耐受性不同,对药物毒性的反应亦有差异。

所谓“耐痛”,是指对针刺、艾灸刺激所致疼痛的耐受力。耐痛力的大小,取决于患者的体质。一般来说,“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黑色而美骨”等体格强壮者,其耐针石而“肉坚”、“薄皮”,身体瘦弱者,则不耐针石。“胜毒”指对药物的毒性、副作用的耐受力。凡胃厚色黑,大骨及肥骨者,皆“胜毒”,强调了脾胃功能强,则对药毒的耐受性好,而“其瘦而薄胃者”则较差。即体质强健,腠理致密的人,其耐痛能力较强,亦较能耐受药物的毒性,反之则较差。提示不论在针刺或药物治疗时,均应考虑患者的体质状态,根据患者对治疗措施的反应强度和耐受能力而予以适当剂量。《素问·五常政大论》的“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亦即此之谓。

另外,本篇还讨论了体质不同的人,即使感受了同一种疾病,其预后也不一样。经文指出“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这是由于抵抗力不同以及外邪侵犯的部位不一之故。马莳的《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认为∶“多热则邪气在表”、“多寒则邪气在里。”说明不同体质对致病因素的反应亦不相同,提示体质的强弱不仅关系到感邪之后是否发病,而且对发病后的证候性质,预后,转归等亦均有重要影响。

总之,本篇所论的耐痛、胜毒及受邪发病后易已、难已等问题,都说明体质因素对疾病发病和预后的影响,是“因人制宜”治疗原则的理论根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