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崂山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究竟何人如此大胆

 严高才 2022-08-22 发布于广东

“周恩来未成为一名他的家庭希望他日后成为的达官贵人,他少怀大志,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甚至没有一只属于他自己的皮箱,他就这样走进了北京,开始肩负起从根本上改造世界上最大国家的任务。”

这是英国著名记者、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周恩来传》中记载的一段话,写出了周恩来舍小家为大家,一生都在为国事奔波的奉献精神。

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国士,却一生遇险无数次,其中在延安崂山遇刺,是最让人想不到,也是最惊险的。

“我一生遇到过很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就是那一次,那次是陈友才同志代替我牺牲了。”

这是周恩来自己亲口诉说的话语,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往事的艰辛与对友人牺牲的悲痛。

1937年,周恩来前往西安会谈,途中崂山遭遇刺杀,11名警卫壮烈牺牲,震动全国,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究竟何人如此大胆?

一切还得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讲起……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在洛阳等地完成了“剿共”的部署后亲赴西安,以临潼华清池作为“剿共”的临时据点,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

蒋介石冷漠地威胁道:“如果反对这道命令,我便对反抗之人严加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曾数次劝说蒋介石抗日无果,屡次遭拒。

12月12日凌晨,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铤而走险采取“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由此爆发,并提出了由宋绮云起草的八项抗日救国主张。

蒋介石被抓后,张学良迅速致电全国,希望中共中央派人前往西安共同商讨对策。

中共中央知悉事情原委,诚挚配合张学良等人,确保能促成国共抗日大计,派周恩来作为会议代表到西安和谈,并提出了六项处事协议。

12月25日,张学良、杨虎城释放蒋介石。

至此,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

二、崂山惊变,友才牺牲!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加速了国共两党走上合作的抗日之路,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

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号召。

当时虽然解决了内战,但依旧有一个艰巨的任务摆在眼前——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这个任务再一次落到了周恩来身上。

时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率代表团往返延安与西安、杭州等地,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谈判,担任警卫任务的是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兼周恩来随从副官陈友才。

图|陈友才

事关重大,每一个部门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对沿行地域地势进行了充分详细的考察,沿途将会发生意外统统排除,认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同意共同对抗外敌,基本不会有什么差错了。

4月25日,周恩来动身,启程前往南京。

同行的有红军副参谋长张云逸、军委参谋处负责人孔石泉、陈友才以及警卫队共三十余人。

“周总理,来,您穿上这个!”

此次谈判不容有失,身为周恩来的警卫员,副官陈友才在出发前特意要求周恩来换上军装,自己则穿上了笔挺的西装,扮成周恩来的样子。

做完这些,陈友才望向远处,那里风平浪静,但他却隐隐感觉不安,似乎这路上会发生点什么,还是有些不放心的他,细心在口袋里放了一张周恩来的名片。

也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才使得周恩来不久后逃过了一场大劫……

事实上,周恩来前往南京这件事是保密的,就连参与行动的警卫队,大部分人只知道要保护好周恩来,却不明白具体要去干什么。

很多人看到陈友才与周恩来换装表示不理解。

当天上午九时,三辆大卡车从延安南门兵站出发,一路上蜿蜒崎岖,坡度起伏陡峭,卡车颠簸摇晃得厉害,掀起大量烟尘。

警卫大多是第一次出行任务,虽然出发前陈友才明示了任务的艰巨性,务必时刻高度警惕,但他们掩盖不了出行任务的激动之情,情绪高昂,有说有笑。

陈友才坐在车厢前方无奈摇了摇头,余光不断搜索四周,保持极高的警惕,一花一草尽收眼底。

穿过铺兵站,进入崂山北麓的湫沿山。

这里山险林密,少有人烟,却经常狼豺出没,亦有断路的土匪横行,曾经有很多人都在这里遇险。

说起土匪,此刻正是清剿之际,给他们一万个胆子估计也不敢贸然出现。

“啪!”

说时迟那时快,卡车刚驶入山间小溪的平地上,前方突然传来一声脆响,在这等时期,这般动静,可谓人心惶惶,提心吊胆。

“什么声音?!”副官陈友才立马警觉起来,眉头一皱,昂头望去。

“好像是放羊人的鞭子声。”车后的警卫刘久洲不以为然地回答道。

但一旁的战友却觉得有些不对劲,沉声道:“不对不对,这里林密曲折,不是牧羊之地,怎么可能有放羊的人……”

怵怵怵……

就在几人说话间,子弹如雨点般从林中投射而来,百树摇曳,惊得飞鸟逃窜,子弹挟持着震耳欲聋的破空之声,在众人眼中无限放大。

一场残酷的恶斗在崂山公路上展开,眨眼间卡车千疮百孔,警卫员几乎乱成一锅粥,悲凄的惨叫声此起彼伏。

突然,卡车剧烈摇晃起来,车身左右不定,巨大的惯性险些将车上的人员甩飞出去。

这一看不得了,司机的腿部竟然中弹,无法平稳操控卡车,这才导致车身晃动。

砰!

巨大的爆炸声从车底传入每个人的耳朵里,紧跟着车身,几乎贴着山体摩擦而过,不幸车胎被敌人打爆,这简直比噩梦还可怕啊!

“快,快下去!”

周恩来临危不乱,沉着中带着一丝果决,不等卡车发生二次伤害,当即下达指令,随后推开车门,一跃跳下驾驶室,潜伏在前车轮胎后面,伺机观察敌情,指挥战斗。

敌人在暗处,我方在明处,只有三十几人的队伍其中还有非战斗人员,此刻还被敌人三面包围,处境可谓堪忧。

不过虽然人少,但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张云逸迅速做出选择,令副官陈友才和警卫跳车保护周恩来,确保能够安全转移,令警卫队副队长陈国桥率战士掩护。

图|张云逸

暗处的敌人疯狂攻击,火花在林子里迸射,但都被警卫战士全力顶住。

“不好!陈副官腿部中弹!”

可很快噩耗传来,副官陈友才被子弹洞穿了腿部,导致无法及时下车,他只能在车上观察敌人的火力部署,精明地发现右侧没有敌人,就命令警卫战士刘久洲、陈贤仁、向三光、曹鸿都护卫周恩来撇下公路,向右侧树林转移。

随后陈友才艰难跳车,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镇定自若站在车厢前指挥众人。

很快,陈友才的举动引起敌人注意,又因为他穿着干净的西装、系着领带、戴着礼帽,手持驳壳枪,毫不畏惧,敌人便一致认为他就是周恩来,于是疯狂向他扫射。

假扮周恩来的陈友才面对枪林弹雨,英勇机智,借助卡车作为掩体,时而卧倒,时而站起,学着周恩来的口音大声指挥,把敌人绝大的火力引到自己身上。

“快离开这里!”

陈友才连声催促周恩来等人,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突围,摆脱敌人!”

周恩来当机立断,低声命令众人,随即带领孔石泉、陈贤仁、向三光、曹鸿都等警卫员迅速撤下公路,插向右侧一片开阔之地,转入丛林之中,并很快冲出了险区。

另一边,张云逸也率领四名战士,边打边撤,把敌人火力引到另一山梁上。

陈友才依靠沉着冷静,指挥警卫战士,顶住了密集的火力,奋勇阻止敌人进一步前行,每每险而又险击退妄想冲上来的土匪,为周恩来等人争取充足的逃离时间。

“应该离开了吧……”

但遗憾的是,双拳难敌四手,因敌众我寡,待子弹用完的那一刻,陈友才等警卫员弃枪而上,用身体阻挡对方的枪火,敌人则如饥饿的狼群飞扑而来……

最后,陈友才身中六弹,身躯却依然挺立在敌人的视线中,望着周恩来等人离去的方向,方才英勇地倒在地上,体内鲜血染红了一方焦黄的泥土。

副队长陈国桥、班长邓庭荣、副班长王开明等人也先后中弹负伤,在挣扎中壮烈牺牲,刘久洲、温太林等人则身负重伤。

“活捉!”

匪徒冲到大卡车旁,狂笑大叫,将地上的陈友才翻了过来,而后从其衣袋中搜出写有“周恩来”的名片,一帮土匪以为伏击成功,庆祝般地在陈友才遗体上凶残连捅二十余刀。

“喂!喂!”

激烈的枪声惊动了驻守在附近山头的红军通讯班,他们急忙与步兵一连联络,但是电话线已经被割断。

没办法,他们只能通过另一条线路,直接向红军总参谋部报告。

事情很快就传到毛泽东的耳朵里,他急匆匆赶了过来。

要知道,过去哪怕是天塌了下来,毛主席也总是镇定自如,有时还乐观地开玩笑。

“无论如何都要把周副主席救回来!”可这一次,毛主席却面带忧容,帽子都没来得及戴就匆忙奔了出来,急促地对警卫员说道。

那一天,全军列阵,严阵以待,随后快马加鞭,一路狂奔,当进入三十里铺时,刚好遇见突围脱险的周恩来等人。

“快、快去救援,将战士的遗体都带回来!”

周恩来见援军赶到,立马下达指令,让支援来的警卫员火速赶往作战地点,把受伤的同志和牺牲的烈士遗体带回延安。

战士很快抵达战场,敌人却早已逃之夭夭,只剩下血淋淋的遗体。

当战士看到陈友才糟糕的遗体时,所有人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敌人如此残忍,心狠手辣,由于伤势过重没能抢救过来。

“我们一定不能忘了今天的仇,友才是为了保护我牺牲的!”周恩来望着陈友才的遗物,悲愤交加。

后来,张云逸等人脱离了危险,回归大部队。

崂山事件不久后,在延安之地,为沉念这些牺牲的烈士,红军总参谋部为牺牲的陈友才等十余位战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周恩来秘密行动,一行人却惨遭偷袭,震惊全国,到底何人如此大胆?

三、揪拿真凶,大难临头各自飞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遇刺,11名警卫壮烈牺牲,情形恶劣,震动全国!

前往西安会谈一事,理应绝密,除高层领导外不应该还有人知晓,况且警卫部门在出发前也进行了周密排查,任何风险都没有遗漏,可以说不可能发生意外。

但是,意外却发生了,这说明什么?

有人泄露信息!

周恩来,是党的高级领导,即便事前准备工作做得堪称天衣无缝,却还是发生了意外,为查明真相,并防止类似事情再发生,相关部门决定让谢滋群调查此事,务必有一个说法,还天下一个真相!

图|谢滋群

谢滋群很快深入民众,不负众望,大致了解情况后,亲力亲为下,立马给出了三个疑点:

一,有人想利用刺杀周恩来,破坏国共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国共合作破裂,崂山的伏击是早有准备的,很可能是日本特务或国民党的亲日派所为;

二,军队内部有卧底,属于托洛茨基派,刺杀周恩来,不希望国共合作;

三,土匪以抢劫为目的。

谢滋群凭借丰富的经验,并没有当机立断,而是对第三条线索尤为看重,因为勘察现场后发现,敌人只是拿走了钱财和武器,但是文件和关键密码并没有动。

所以谢滋群认为,这件事情很可能是土匪所为,并且相信既然崂山有歹徒出没,那么附近肯定就有线索可查。

于是,谢滋群按照这个想法立马派出了大批调查员,深入基层,在周围进行地毯式搜索,很快,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案件得到巨大突破。

据一位李姓老人说,周总理遇刺前一天,他曾到崂山砍柴,正巧看到大约两百多个土匪在山里挖战壕,不知道要干什么,但害怕被抓报复,不想打草惊蛇,便索性悄悄回家没有走漏风声。

根据李老汉提供的线索,结合土匪的行为,谢滋群很快推断出两个重要信息:

一,这些土匪早就知道了周恩来的路线,必定是受人指使,所以才能事先伏击;

二,袭击者并非正规军,而是强盗。

从现场的遗迹来看,大部分财产、武器等财物都不见了,但是文件等资料却没有拿走,显然是来打劫的。

两个信息一整合,谢滋群就找到了突破口,将目光瞄准了金盆湾和临镇、宜川、甘泉交界的地方,那里有两方流寇势力。

一方是明的惯匪,以李青伍为首;一方是暗的,以姬延寿为首的民团。

其中姬延寿是当地土豪劣绅,也是80个人组织而成的民团团长,虽不是山贼,但比山贼更加凶残,没人敢招惹他。

而且,这支民团传言与国民党甘泉县党部有着密切联系,是一支政治土匪,周恩来遇刺,很大可能就是他们所为。

当年中央成立剿匪司令部,想要歼灭所有土匪,还人民安宁,当时李青伍和姬延寿“识时务者为俊杰”,见红军实力强大,一见面就投降。

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姬延寿奇怪地将民团所有人带进了山沟里。

姬延寿的举动引起剿匪司令吴台亮的注意,立即逮捕了姬延寿,但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不得不释放了他。

图|周恩来

这一释放,就是放虎归山,姬延寿一头钻进山里,带着民团所有人与李青伍会合,从此两帮人马进行了合并,人数多达二百。

种种疑点似乎都指向这两大土匪头子,谢滋群带着几名侦察员伪装成入伙土匪的痞子,成功进入匪区。

这一查才知道,李青伍最近很少回来,行动诡异,坐镇匪区的只有李凤山。

李凤山被秘密逮捕,从他口中得知,周恩来遇刺事件正是李青伍和姬延寿所为。

虽然二人所在匪区是政治土匪,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把国民党放在眼里,依然打劫路途人民,甚至还抢劫过东北军的军车!

李青伍更是在延安南门安插眼线——冯长斗,监视军队和各路商人的动向,伺机抢劫。

周恩来出行前的所有动向都被冯长斗知晓,他一看这么多人护送,车里面肯定有不少财物,于是就悄悄回到金盆湾,告知了李青伍等人。

李青伍听完冯长斗的讲述,顿时涌起贪婪劲,认定这里面定是个大官,各种财宝少不了,因此24日那天,他们在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

当日,李青伍在山神庙里指挥,只要目标进入了伏击范围,就开枪明示,周恩来遇刺前听到的第一声枪响就是李青伍打的。

但是,当时他们只知道车里有一个高官,并不知道是周恩来,直到在陈友才的衣袋里翻出周恩来的名片,才知道惹了不该惹的人,杀了不该杀的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捅二十多刀,毁尸灭迹。

逃跑前,李青伍等人还惦记财宝,却发现大多数是文件,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去后,李青伍自知大事不妙,连夜解散土匪队伍,大难临头各自飞。

解散后,李青伍一刻也不停,向赵家河方向逃跑,为了躲避追捕,他更是每过一段时间换一个地方躲藏,如韩城、樊家屯等地。

一日,李青伍见时间过去很长了,认为风头应该过去了,便索性悄悄回一趟老家,可怎料锄奸队早就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最终,李青伍、姬延寿和冯长斗等人被处决,结果让人拍手叫好!

四、惨痛教训,刻苦铭心

山匪剿灭,崂山事件终于告落,但中央谨记历史教训,终是成立中央警卫营,职责是保护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众高级领导。

后来在陕甘宁边区更是成立了保安司令部,统一指挥陕甘宁地方部队和自卫军。

这还远远不够,不久后中央还加强了情报和保卫工作,成立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管理全党情报。

至此,类似的袭击案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1947年,胡宗南进军延安,那场战争将陈友才之墓捣毁。

“他为革命牺牲了,为我而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崂山遇刺,成了周恩来的心头刺,每当想起替自己牺牲的陈友才时,都潸然泪下。

1973年的一天,周恩来回到延安,处理手头上的事情后想要看望陈友才之墓,但工作人员却告诉周恩来,陈友才之墓被胡宗南摧毁,难以寻找。

“陈友才同志死得非常英勇。尽管我一生中经历的危难关头很多,但最危险的莫过于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把那次事件中牺牲的红军同志名字搞清楚,将他们全部迁入烈士陵园,为他们立碑纪念!”

周恩来听后流下了悲痛的泪水,再三叮嘱找到陈友才之墓,亦要把所有烈士的名字清楚记下,他们是为革命牺牲的,有价值、有情怀,决不能辜负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