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希小验方(十一)

 经方人生 2022-08-2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01      

这一期,是对“小验方”系列的增补。

“中成药”与“小验方”系列,都是偏于临床向的应用类中医科普文,会根据简希的所见所得,不定期的更新。

对此系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公号以前的相关文章。

我们进入正题,讲今天的小验方:升降散。

升降散:

僵蚕、姜黄、蝉蜕、大黄

煮取后,拌入米酒或黄酒50ml,蜂蜜30ml,冷服

升降散来源不明。

只知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内,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病。大人服-丸,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

杨粟山《伤寒温疫条辨》说:“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服法,名为赔赈散,予更其名曰升降散。”

“炼蜜丸又名太极丸。”

杨氏改后的升降散为: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钱,川大黄生四钱合研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最重者分二次服。黄酒两盅,蜜一两,调匀冷服。

也就是我们今日临床使用的升降散方。

实际使用的时候,黄酒与蜂蜜就算不添加,疗效也很不错。

乍看之下,升降散似乎临床使用的机会不多。

但是,杨氏将其列为治温病15方之总方。

足见“升降散”对温热病效果之神奇。

近代名医李士懋评价“升降散”说:

其为治疗温热、郁热之总方。

我(李士懋)曾治疗经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而服用众多中西药物无效的发烧患儿,予以升降散合栀子豉汤加减,3剂患儿病愈,亲验其治郁热之迅速。

外感病中,高热不退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升降散在此发挥了重要的功效。

近期暑热炽盛,由于外感病而高热不退的人特别多,简希在近期多次使用升降散,体会尤深:

即便在对症治疗的前提下,使用“升降散”的患者,仍然较不使用的患者,退热更快,诸多症状缓解更迅速。

这种“郁热”或“高热不退”的发热情况多见:

温度往往超过39度以上;

热势炽盛,不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等),无法有效退热;

一旦退热药时限过去,患者体温会逐步重新攀回高热状态;

发热时往往无汗,身体皮肤扪之滚烫干燥,热度攀升时患者常有恶寒感觉;

发热常伴有口渴、咽干;

发热常伴有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甚至轻度恶心,一部分患者同时伴有便秘或大便干结;

舌苔常白厚或厚腻微黄,舌体则颜色鲜红或深红;

脉搏常有力而快速。

很多相关症状,难以一一例举,如伴有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状者,伴有烦躁无法安睡等精神症状者,伴有小便短黄,头疼胸闷等症状者。

在发热症状上,这种温热或郁热的一致性很高:那就是“外寒内热”,高热不退,怕冷又不出汗,一副内外不通,里热不能外透的憋屈感觉。

一旦出现符合描述的发热证型,我们不妨用“升降散”来试试看。

方中,以僵蚕为君,辛咸性平,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善能升清散火,祛风胜湿,清热解郁,升而不霸,为阳中之阳。(向上、向外透热)

蝉蜕为臣,甘咸性寒,升浮宣透,可清热解表,宣毒透达,为阳中之阳。(向上、向外透热)

姜黄为佐,气辛味苦,行气活血解郁。(保持散热路径通畅)

大黄为使,苦寒泻火,通腑逐瘀,推陈致新,擅降浊阴。(向下透热)

四味药,并非是十分强力的清热药。

但“透达”的劲头,都十分充足。

这是典型的中医思维模式:

退热既要用寒凉之品,又要在人体开通路径,让内热能够迅速的从各个路径散发出去。

也就是“驱邪外出”的思维。

气血畅达,清升浊降,郁伏于内之热自可透达于外而解,故凡郁热者皆可以升降散主之。

图片

02      

这里简希用了电脑主机CUP的冷却系统来做比喻(上图),风冷+水冷系统。

要想不发热,CUP的功率得低,发热量就小。

散热的方法,除了用导热的水或金属,还得打开散热的“风路”。

机箱的风扇设置合理,热空气就能够及时排出,热交换的效率就高,散热就快。

“升降散”就是用开窗透气的方法,来增加热外透的路径和效率,从而消除高热不退的症状。

由于升降散这种打开通路的思维模式非常有代表性,后世医家在临床应用上进行了拓展。

从“透热”,给“郁热”以通路的思维,拓展到了给一切内在的郁积之病邪以通路。

中医认为病邪久积在体内,亦会有发热或类似的症状。

如局部的炎症,饮食的积聚不散,有形之病邪如结石、积水积液、肿瘤、包块等,甚至情绪的压抑不舒,都会产生郁结不解的相应症状,表现为发热、疼痛、烦躁等方面问题。

我们在临床上,无论是外感病,杂病等,只要碰到有这种“郁热”或“郁邪不解”的场景,都可以尝试结合“升降散”来进行治疗。

比如说急性的扁桃体炎伴有化脓的高热无汗,可用小柴胡汤加升降散与桔梗、生石膏;

心烦失眠,情绪烦躁者,只要见到舌红苔厚,脉有力而数者,也可用升降散配连翘、焦栀子等,清散心经之郁热,安神助眠;

牙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只要见到郁热之象,都可用升降散配合桑叶、菊花、栀子等清肝经郁热之品,清热消肿定痛;

水土不服,气候湿热导致的湿热内郁,证见胸闷不舒、热势不退,精神不振、恶心呕吐等,可用升降散配合茵陈、滑石、佩兰、菖蒲等,清里郁之湿热;

代谢类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尿毒症等急性期,出现的热、痛、闷、烦等证,只要脉证相应,也可以考虑结合升降散来治疗。

总之,在各类疾病的不同症状中,只要见到里邪郁结,不能透达的情况,都可酌情使用升降散,来开导气机,通透泻热。

由于升降散的灵活机动性很强,所以简希在使用时,往往只开蝉蜕、僵蚕、姜黄、大黄四味药,让患者与原来服用的中成药,混合一起服用,有时即可收效明显。

而常有外感病高热不退情况的孩子,家中也可常备几份升降散,在对症治疗却退热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加用“升降散”,可达到迅速降温,缩短病程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升降散中的“蝉蜕”与“大黄”,一般采用“后下”的煎煮方式,即在药物即将煮好前约5-10分钟,将两药投入煎煮片刻即可,不要久煎这两味药。

而根据不同的症状,大黄的用量也可进行调整,有便秘腹痛腹胀,或肛门红而灼热者,用量可大一些(9克);而仅有高热者,简希一般只用3克,甚至使用“制大黄”来代替“生大黄”,效果也是有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