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模型之我解 | 03 反脆弱模型

 蔚蓝8yvdz1pss8 2022-08-22 发布于内蒙古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

能从压力、重负甚至绝望中成长起来的事物,往往比之前更强大,这就是反脆弱。比如人体的肌肉,比如人体免疫系统,比如有限赌注。

1
什么是反脆弱?

世上的事物根据抗压性不同分为三类:脆弱类,强悍类,反脆弱类。

我们寄快递的时候,总是在易碎品的箱子上打上“易碎”、“小心轻放”的标签,避免包裹在运输途中受损。它们是脆弱的,脆弱的事物在受到外界压力时会破碎,受损伤,就像精致的瓷碗掉在了水泥地上,很容易摔成了八瓣。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定的生活,非常在意环境的变化,博物馆中金石馆、书画馆里那些忽明忽暗的灯光可以证明这些珍贵的展品是多么地脆弱。

图片

那么,强悍的事物是怎么样的呢?在遭遇压力时不受外界的影响,怎么都伤不到自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焰覆盖下的凤凰,拳击手的身体。面对压力和不确定性,强悍的事物能保持不变。我们习惯用“强悍”“彪悍”形容一个人的勇敢大胆和无所畏惧,面对压力能够百毒不侵,甚至恣意高歌。很多人认为这就是面对压力的最高境界。

图片


其实不然,在这个三元结构中,强悍性介于脆弱和反脆弱之间。反脆弱才是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的最高境界-----不仅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承受不确定性对自身的影响,而且还能够从这种混乱和波动中收益,更有甚者,需要这种混乱波动才能维持生活和实现繁荣。

就像传说中的九头蛇,砍掉一个头后就可以长出两个。就像2004年非典中成长起来的淘宝和京东,挑战即是机遇。


 “反脆弱”思维模型是芒格赞赏的模型之一,不过,真正提出这个观点和理论模型的是《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他在《反脆弱》这本书中,创造了“反脆弱”这个词。

图片

他强调“反脆弱”的最主要特点---从不确定中获益。也就是说,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不仅能安然无恙,还可以主动拥抱风险,进而对冲风险,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是一个超越复原力和强韧性的概念。复原力是抵御冲击,并在重创后复原的能力,而反脆弱性超越了复原力,让事物在压力下逆势成长。

比如:

你把一个玻璃杯放在地上,脚一踢,它碎了,这是脆弱。

你把一个铁球摔在地上,它完好无损,但是它自身也没有什么受益, 这是强悍。

你把一个乒乓球用力地摔在地上,它被狠狠地撞击, 然后呢,反弹得更高, 这是反脆弱。


又或者,

疫情当前,有人失业了,别无他技,职业防火墙一触即溃,这是脆弱。

有人利用之前学习的技术或者知识,很找到了和之前收入不相上下的工作,这是强悍。

有的人,趁机把自己的副业发展成了主业,还实现了财务自由,这是反脆弱。
这是对“反脆弱”概念的基本理解,作者在《反脆弱》这本书中,从反脆弱角度对现代化、非预测性、教育和创新的矛盾以及新事物狂热症等现象给出了大量的剖析。大家如果感兴趣还是要去看原书。
2
疫情中的反脆弱

近期触动我的,是疫情中的各种反脆弱行为和现象。

昨晚的新闻里报道,疫情发生以后,一些家政企业推出了全屋深层消毒的服务,并对传统家政清洁做了升级,项目推出后,园区、大楼、社区,居民纷纷购买。这是企业自救的方法,在疫情中尽了社会责任,也提升了自己的效益。

图片

另一个报道关于上海的某人力资源公司,疫情期间他们紧急研发了共享用工平台,将存在用工荒的线上零售企业和大量员工闲置的餐饮酒店行业进行有效对接。运行两个月,完成了万人以上的用工缺口,解决了大量员工的再就业问题。传统人力资源公司向科技型的主动转变,就是反脆弱的典型代表。

图片

还有一家知名酒吧,疫情初期关门大吉,然而老板大开脑洞,借助自己酒吧的场地,在抖音平台上进行了一场DJ打碟直播,4个小时在线人数最多时达到7.1万人,打赏总收入达到72万元。

因此,反脆弱”不止是打不死的小强精神,更是指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死棋之外找到活棋的能力。

2007年芒格在一次法学院毕业典礼上演讲中曾说:“……另外一个你们要应付的问题是,你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公平的打击。有些人能挺过去,有些人不能。我认为爱比克泰德的态度能够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反应。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每一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训的良机。

图片


他所提到的,就是这个“真正集希腊哲学思想之大成者”的奴隶爱比克泰德!他自拟的墓志铭是这样的:“此处埋着爱比克泰德,一个奴隶,身体残疾,极端穷困,蒙受诸神的恩宠。

图片


他称自己“蒙受诸神的恩宠”,大部分的人会理解为:他出身如此低微,却最终幸得诸神的恩宠取得了莫大的成就。我所看到的有点不同:诸神的恩宠不仅是指带给他的极端成就,还有曾经的极端厄境。有一天,一个遭受了痛苦的朋友对我说“我没想到,老天是以这样的方式眷顾了我!”我想,爱比克泰德应该也这么质问过诸神。

所以,我认为反脆弱性这种能力,不只是外在的一种表现,不只是春风得意的审时度势和运筹帷幄,对于更多的人,反脆弱性的培养不得不以经历苦难和被迫成长为基础。

就像我们只看到花蝴蝶破茧而出的那一刻,却忽视了那个最痛苦的过程---毛毛虫要经过多少个日夜痛苦的挣扎,坚守着信念,不放弃希望,再加无限的努力才能实现华丽丽的转变。美丽的蝴蝶,如何回过头去看过往?又如何从沉默中学会成长和独立?

图片

3
反脆弱性和反脆弱性结果的结果

我认为,看待反脆弱性应该有两个角度,即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和面对这个事物的其他事物。

从压力中获益的事物的确具有反脆弱性,但是这个获益仅仅是指它自身的“获益”,不带任何的感情和道德色彩。那么,这个“获益”对于它周边的事物而言,影响就是不确定的。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反脆弱性”都是正向和积极的,或者值得尝试和提倡的。

例如,我们的房价,越调控越涨;比如2015年股灾,越救市越跌。哈,我还想到那个哑剧小品《吃鸡》。

图片


如果拿这次英国抗击疫情的处理方式为例,三月初它们奉行的是“群体免疫”的观念。的确,在所有的反脆弱系统中,生物体是最典型的代表。人体免疫力是具有反脆弱性的。我们都知道,细菌或者病毒进入了人体,对人体造成了打击,这时候,人体的免疫力不是变得虚弱,而是更加强大。比如一旦身体哪个地方有了炎症,去医院检查的结果就是白细胞增加,我们会说“那是白细胞在打仗”。同样,适度地耐寒训练和轻断食,以及某些人积极进行冬泳、雪浴都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脏器功能、提高反脆弱性的方法。

2020.3.15,英国首相讲话,英国要推行“群体免疫”政策, 并表示:英国民众要做好失去所爱的心理准备。利用人体的自我恢复和抗击病毒的能力,以牺牲一部分“白细胞”为代价获取人群整体免疫能力的提高,英国的“群体免疫”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

然而不到两周,这个免疫计划就破产了。因为,即使群体免疫的确通过这种残酷的方式获益,这个过程带给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完全无法承受。确诊的英国首相肯定也是不肯冒这个险了。

图片

这也是芒格经常提到的,人们往往对二级或者更高级别的效应关注不够,因为结果产生结果,而结果的结果也会产生结果。太多的决策是把问题过度简单化,然后选择不去关注以后的结果。

4
反脆弱系统

塔勒布在《反脆弱》这本书中,虚构了两个人物尼罗和胖子托尼,用他们的语言讲诉了如何利用反脆弱性获益,并且提供了很多典型的脆弱系统例证和大量的反脆弱系统的例证,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密,实在无人在这个领域能出其右。

例如,关于理财,他提出一个杠铃式理财结构,即将你90%的资产放在最稳健位置,然后拿10%去投资风险大的项目,永远不要做那种风险不大也不小的中庸投资。这样的就是一个标准的反脆弱性经济状况----最大风险是已知的,就是10%输掉,而收益却可以无限大。

关于健康,他提出人体机能的反脆弱性。比如吃蔬菜,其本质上以少量损害来强化免疫系统防御能力---植物为了防止茎叶被动物大量啃食,叶子里会释放微量毒素,人们摄入这些微量毒素就像打疫苗一样,会刺激免疫系统作战。又比如高强度举重,相当于先造成肌肉轻微撕裂,再通过肌肉纤维修复使之变得更强韧。

图片

诸如此类的分析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比比皆是,感兴趣的可以去阅读原书。

我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作者很推崇波普尔的一个思想,利用负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证据去接近真相。这和芒格的反面思考同出一辙。芒格不停地告诫读者“光是正面思考问题是不够的,你必须进行反面思考,反面思考!”。他思考难题总是从逆向开始。比如要明白如何得到幸福,首先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得强大,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

我们总是本能地去回避自己失败的经历,对别人的失败也经常是嗤之以鼻或者委婉叹息, 但是很少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分析他们出错的原因,即使有些人这样做了,也只是管窥一豹,只能抓住最表面的原因,舍不得多点精力深入探究下去,因为我们太习惯把“懂一点”等同于“搞懂了”。

图片

出生在北方的我一直以为落叶只有秋天才有。其实, 上海的春天也是落叶纷飞的季节,樟树、玉兰树、松树……经冬不凋怎么可能,只是新叶代替了老叶罢了~ 

学习各个领域错误的案例,分析他们出错的原因,然后自己避免类似的错误。是的,想避免什么,就去找导致它们的原因,然后反观自己。以前我们发现,影响谈判的往往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客户的一两个刁钻的问题,所以后来我们就经常模拟与客户谈判的时候会被问到哪些棘手的问题,并专门讨论最好的应对方法。

实际上,许多问题是无法通过正面思考来解决的。所以伟大的代数学家卡尔·雅各比经常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毕达哥拉斯学派也同样通过逆向思考证明“2的平方根是一个无理数”。

另外,你有没有感觉到,无论是谈论脆弱性还是反脆弱性,我们都在一个圈子里,我们努力地要坚强起来,要抗争,要克服恐惧和担心。

是的,人类总是有太多的恐惧和担心,最为担心的是失去所拥有的和马上就要拥有的。芒格把这命名为“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也就是说,失去造成的伤害比得到带来的快乐多得多。除此之外,如果有个人即将得到某样他非常渴望的东西,而这样的东西却在最后一刻飞走了,那么他的反应就会像是这件东西他已经拥有了很久却被突然夺走了一样。这是人类面对损失的自然反应。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能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呢?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跳出这个框架,跳出这个圈子。想象一下,你到一个地方旅游,酒店的服务员对你没有礼貌,你临时打工的老板跟你说明天不用来了,走在路上忽然下起了大雨……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有没有觉得其实这一切似乎也没有什么,无论好坏,都是旅行途中的一段经历。

图片

如果碰到如《破产姐妹》里服务员,尖酸刻薄,可是好心又好玩,你会有怎样的涵养?

是的,把目光放长放远,我们不都是过客吗?得到的,终归要全部还回去,那么又能说会有什么得失的问题呢。“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你看,完全的入世心和完全的出离心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不确定。

最后,从另一角度来看,脆弱和反脆弱本来就是相对的,例如,人体是有免疫能力的,但是如果高烧40度了,你千万别抗一定要去医院。又或者,好的拳击手能够在对手的强劲攻势中找到反击机会,然而,女朋友的离去会让他伤心欲碎……所以,我的结论是---不必凡事都要反脆弱。如果愿意,就让自己适当地脆弱一会儿吧。

可以掌控的,就让自己愈挫愈勇。

如果你无法控制呢?塔勒布是这样说的:我们不只是希望从不确定中存活下来,或仅仅是战胜不确定性……我们更希望……拥有最后的决定权。我们的使命是驯化、主宰甚至征服那些看不见的、不透明的和难以解释的事物。

我呢,尊重人类探秘的努力,可是对“征服”保留意见,能够看清生活的真相就已经很好了,而且,看清真相之前还要努力地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