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舜为尧友?

 江北大汉 2022-08-23 发布于江苏
就连老百姓都知道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与“朋友多了路好走”,所以,对于那些比之前者墨水要多出许多的读书人来说,这样的道理他们是再了解不过了。而对于什么样的人能够做朋友——也可以说交结朋友到底该坚持怎样的原则,早在2000多年,孟子就给他的学生万章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意即“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依仗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的富贵的人,可以交朋友”。
孟子的建议,也可以说是他对交友的原则的看法,很有道理。因为“挟长”、“挟贵”、“挟兄弟”而与别人交朋友,那么,在相处的过程中,自然就很难将心态摆正、放平和,而极有可能居高临下、傲视他人。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孟子列举了鲁国的大夫孟献子,小国之君费惠公,大国之君晋平公以及尧帝、舜帝交友的例子。然而,撇开别的不说,单单就尧帝这一例子来说,是不是恰当,我以为是很有疑问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尧帝和舜帝的关系有些特殊,特殊在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因此,他们之间此前或许可以视作君臣关系,但这之后就该是翁婿关系——他们是一家人了。既然是一家人,那么,再拿朋友说话,或者说视其为朋友关系,是不是恰当,就很值得商榷。虽然说父子、母女也可以是“朋友”,但毕竟这是建立在特殊家庭关系基础上的朋友,与一般朋友是很有一些不一样的。
人是很感性的动物,需要有感情的寄托,所以,亲情在诸多关系中无疑是第一位的。但是,父母也好,儿女也罢,因为关系太过密切且利益攸关,所以,有些话可以跟朋友说,未必好跟亲人说。因为这一点以及其它某些因素,所以,人在亲人之外,还需要朋友。作为朋友,一般而言,往往具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酒肉朋友”乃是对这一点最生动的注释。作为朋友,彼此的年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往往相同或者相似——这是彼此能够平等相处的重要基础。那种跨越阶层、经济等差别而成为朋友的也没有?有,但只占很小一部分的比例。而这也同时是这类朋友能够成为“佳话”的重要原因——因为稀少,所以才更加引人注目。
人又是理性的动物。尤其是当作为朋友各方面的差距较大的时候,最能体现这一点。比如说,孟子说到的鲁国的孟献子,晋国的晋平公,作为大夫作为国君,也有自己的朋友,我以为或许他们之所以交这样的朋友,有他们深远的考虑:当自己出现危难的时候,有人能够“临危救主”,或许是为了做给人看,以此作为招徕各路豪杰的广告——须知,战国之时各国诸侯养士成风,还不就是为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至于尧与舜之间,尧请前来谒见他的舜住在另一处官邸中,请他吃饭,而舜有时也做东道,互为客人和主人,这哪里能够说是天子和老百姓交友的范例?不过是他们各有所图、也可以说各自心怀鬼胎的缘故罢了!为什么这么说?那时,尧正在为接班人的问题犯愁——到底选择是自己的儿子丹朱和还是女婿姚重华?在一时难以拿定主意的情况下,他只能两边投资,哪个都不得罪。
老百姓可以有朋友、大夫可以有朋友,小国之君也可以也朋友,但是对大国之君,尤其是对天子之人来说,是绝少朋友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不需要朋友,需要的是臣民、是“驯服工具”。所以,历古以来,帝王之人通常都是“孤家寡人”,相当孤独和寂寞。因此,孟子将舜说成尧的朋友,太过勉强。当然,我们又都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与周文王、周武王等一样,尧舜都是儒家十分推崇的人物;因为推崇,所以,有时会罔顾历史与事实,甚至把“疤”说成“花”。因此,对孟子的很多话,我们也需要保持必要的警惕,多问一问“为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