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

 读书人心系天下 2022-08-23 发布于山东
目录:

总序
前言
1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
1.1  城市发展与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利用
1.1.1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概念
1.1.2  当代城市发展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建设
1.2  国内外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概况
1.2.1  社会经济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
1.2.2  国外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概况
1.2.3  中国当代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概况
1.3  当代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动因与趋势
1.3.1  当代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动因
1.3.2  当代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发展趋势
1.3.3  当代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类型

2  地铁站及其区域——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重要发展区
2.1  地铁站是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动机
2.1.1  地铁站:城市人流发生源
2.1.2  地铁站人流对站域空间的激发
2.1.3  由地铁站催化的空间使用发展趋势
2.2  地铁站引发的地下公共空间活动行为
2.2.1  地下公共空间的活动行为类型
2.2.2  地下公共空间的活动行为特征
2.2.3  地下公共空间的行为组织
2.3  地铁站地区的地下公共空间构成
2.3.1  空间构成要素
2.3.2  地铁站点地区的地下空间构成类型
2.4  上海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4.1  发展现状
2.4.2  发展趋势

3  地下街——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形式
3.1  地下街概述
3.1.1  地下街的起源
3.1.2  推动地下街多样性发展的因素
3.1.3  地下街的定义
3.1.4  常见地下街类型
3.1.5  地下街的空间构成
3.1.6  地下街的空间特征
3.2  地下街在各地区的发展
3.2.1  日本的地下街
3.2.2  欧关的地下街
3.2.3  中国台湾的地下街
3.2.4  中国大陆地区的地下街发展与矛盾
3.3  地下街的转变——处在地下的城市公共活动平台
3.3.1  影响地下街转变为城市公共活动平台的原因
3.3.2  地下街与城市之间关系的转变
3.3.3  新型态的地下街案例

4  下沉广场、下沉中庭和下沉街——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与地面联系的介质
4.1  地下公共空间与地面联系的介质
4.1.1  地上地下联系的问题与对策
4.1.2  地上、地下联系方法的发展
4.2  下沉广场
4.2.1  下沉广场概念
4.2.2  下沉广场类型
4.2.3  下沉广场的空间形态
4.3  下沉中庭
4.3.1  下沉中庭概念
4.3.2  下沉中庭类型
4.3.3  下沉中庭的空间形态
4.4  下沉街
4.4.1  下沉街概念
4.4.2  下沉街类型
4.4.3  下沉街的出入口方式

5  地下、地上一体化设计——提升地下公共空间有效性的策略
5.1  地下公共空间有效发展的主要障碍
5.1.1  心理障碍
5.1.2  机制障碍
5.2  克服地下空间心理障碍的策略——从地面导入地下空间愉悦源
5.2.1  引入自然光
5.2.2  引入地面景
5.2.3  引入城市活动
5.3  克服地下空间建设机制障碍的策略——运用城市设计立体整合城市要素
5.3.1  地下公共空间与公园绿地一体化
5.3.2  地下公共空间与城市道路一体化
5.3.3  地下公共空间与地面建筑一体化

6  地下公共空间中的心理与行为
6.1  对地下公共空间的认识
6.1.1  地下公共空间的环境特征
6.1.2  人在地下公共空间中的心理特征
6.1.3  对地下空间的辩证认识
6.2  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认知
6.2.1  空间认知的研究案例——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公共空间
6.2.2  地下公共空间认知的影响因素
6.2.3  空间的辨识性
6.2.4  空间的方向感
6.2.5  易记忆的认知图
6.3  地下公共空间的环境与行为
6.3.1  通道尺度与行为
6.3.2  标识与行为
6.3.3  空间特色与行为
6.4  地下公共空间的易读性设计
6.4.1  平面布局的易读性设计
6.4.2  空间组织的易读性设计
6.4.3  通过地面关联提升易读性
6.4.4  标识设计
参考文献
索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