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街区│崇雍大街沿线社区与居民的日常及意愿

 研究s 2018-08-17
缘 起

城市公共空间从根本上来说是服务于社区和市民的,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意愿表达。好的空间设计既要了解居民群体的生活状况、社会活动、日常习惯甚至性格特征,又要了解居民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既要关注项目周边的居民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想象和使用空间的,又要关注南来北往的行人和远方的客人是如何在匆匆一瞥中享受空间和感受惊喜的。这就需要设计师用专业的技术手段找到居民、市民、商家、规划师和政府之间的平衡点,从社区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需求出发,自下而上的开展项目设计工作。基于此理念,崇雍大街沿线公共空间设计项目充分引入公众参与的环节,成立“崇雍大街沿线公共空间提升公众参与”课题组,选取磁器口大街和桥湾地铁站两个节点共三个地段,通过线上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居民需求、表达居民意愿,最终引导他们投身项目方案设计,最大限度提升公众参与公共空间设计的程度和参与质量。


调查方法和内容

崇雍大街是东城区最重要的南北主轴,沿线遍布商业、办公和居民住宅等设施,集城市交通、功能和历史文化传承于一体。大街沿线汇集了老城平房、新建商品房和老单位住宅楼,居民社会结构复杂多样、南北往来人群密集。为全面了解社区和居民状况,项目组采取线上调查、深度访谈和座谈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桥湾地铁站周边和磁器口大街进行了社会调查。


调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是进行了详细的社会学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一是周边居民日常活动及其空间利用状况;二是各个社区内部公共空间的基本情况、居民的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三是对于设计改造地段居民的具体想法;四是邻里关系和社区状况分析,通过上述调查课题组形成了各个社区的社区调查报告。第二部分调查是面向过往交通的人流以及周边上班的人群即市民,开展的线上意见征集的工作,主要内容是市民对于景观的需求、功能需求等。

工作场景之一:在现场做问卷调查


工作场景之二:在地铁站进行线上意见征集


旧城人口基本社会状况
不尽如人意

调查发现,从整体上看,磁器口大街和桥湾地铁站周边社区都面临着旧城社会经济衰败的情况:一是人口外流严重。最典型的的表现是人户分离的很多,一半以上的本地人不在此居住,尤其是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以及年轻人,基本上都会从平房区和周边地方搬走,很多住户只是为了小孩上学和照顾老人才在这里居住。


二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以致于调查在白天很难找到年轻人,调查人群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三是由上述问题连带的问题是旧城房屋空置率高,其中大约一半的平房都是外地人租房子,比如磁器口大街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由于区域整体基础设施和环境状况较为恶劣,租房的外地人也属于经济状况较差的那部分人群。


此外,在居民空间需求上,正是由于人群社会分化严重,不同类型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空间需求差异很大,狭小的公共空间和薄弱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单一群体需求,遑论众口难调。

社区老龄化现象严重


公共空间的两个维度:
城市空间与社区空间

具体到三个调查点,对于居民来说,虽然三个地段都位于崇雍大街沿线,但在空间公共性上呈现出较强的层次感:桥湾地铁站周边是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磁器口大街既是城市公共空间又是社区公共空间,而前门东小街则仅仅是一个社区公共空间。首先,桥湾地铁站周边是前门街道辖区,临近社区包括草厂社区、大江社区等,都属于平房居住区,这些社区经过长时间的腾退和改造,很多居民已经动迁,留下来的本地居民不足三分之一且主要聚集在北侧而并不紧邻地铁站,社区未来将作为旅游或者是高档酒店来进行保护性开发。


从居民情况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留下来的居民,二是从大江社区搬过来的居民。他们普遍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留下来的居民出于改善居住条件等意愿,他们其实想搬迁。第二个问题是外迁此地的居民面临着社区融合的问题。在居民日常需求上,由于社区公共服务配套缺乏,对基本的餐饮店、便利店、菜市场等设施需求很大。而在公共空间和日常活动上,与一般想象不同的是,老年人对地铁站周边公共空间的需求并不强烈。例如,他们每天主要从事散步、溜弯等活动,这在胡同里面就可以解决,只是目前的铺装地面不适合老年人活动。而对于腿脚灵便的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喜欢去周边的大公园,如天坛、三里河公园等,反而对社区里面提供较大活动场的需求并不高。因此,桥湾地铁站周边我们认为更多的是城市公共空间,要更多的考虑周边上班人群的需要。

改造一新的草厂社区(大部分居民已经外迁)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桥湾地铁站周边环境


对于前门东小街来说,由于地块非常小,周边居民的需求情况也类似,但不同的是这里以多层楼房为主,虽然老龄化程度较高但多是退休职工等。对于楼下的小公共空间,只有七八十岁的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会使用,五六十岁的居民即便是散步和锻炼都喜欢到天坛和周边公园,对于他们来说,公共空间不仅仅是就近方便,更重要的是人多朋友多和热闹的气氛。因此,他们更喜欢周边安静和有序的生活环境,这就对空间的噪音和秩序管理提出了要求,比如如何克服流浪汉占用公共空间睡觉的问题、临街马路汽车扰民和沿街商户扰民的问题等等。


磁器口大街对于居民来说,其功能介于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公共空间之间。这一地块是体育馆街道的西塘社区的辖区,西邻天坛街道、北接东晓市社区、南邻西园子社区,目前道路沿线两侧密布住户和商户,人口结构和状况更为复杂,具体复杂在哪呢?


首先,处于几个社区交叉地带的这一地块,不同社区的居民对于空间的想法和需求完全不同。这一片作为拆迁滞留区,基本属于北京市老城内居住环境最差的地方之一,大多数居民都想搬迁。因此,在此背景下,社区公共服务和基本配套相当薄弱,居民认为他们的需求是希望可以提供更多的社区便利服务设施,如菜市场、超市和便利店等。与之完全相反的是,住在街道两侧的居民则希望保持现状、不被打扰,“尽量少来人,不要有其他东西,也不要有过往人群”。


其次,即便是社区两侧的住户和商户,不同年龄和家庭状况的居民需求差异也很大。整体上看,年轻人不断外迁,剩下的居民以老人为主,但即便目前住在磁器口大街两侧的居民,也可以分为三类人,第一类是留下来走不了的老年人,第二类是承租的外地人,第三类是照顾老年人的子代,他们对公共空间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对于住在这里的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非常依赖于门前的空间,因为腿脚不方便,也走不远,每天需要在门口晒太阳、休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提出的要求是门口不能有任何东西,不能种树、不能放各种设施。为什么?第一,他们希望救护车可以随时到家门口,第二,他们希望门口空间是自己的活动空间,不要被其他空间占掉。甚至他们会把自己的东西摆在门口,占地。对于住在这儿的外地人来说,他们条件非常差,他们希望把磁器口大街做成商业街,人流多一点,自己买卖东西方便。此外,这里面有很多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他们的子代会在白天返回照顾他们,这些人首先反对做成步行街,同时要求自己家的汽车能停在家门口,而且由于他们是白天返回,因此必须能白天停车。可以说,这条街道既属于城市公共空间,又是社区公共空间。

即是城市公共空间,又是社区公共空间的磁器口大街


结 语

对于崇雍大街沿线的公共空间设计来说,由于不同社区、不同人群对它的需求差异很大,从空间设计上解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但如何使得空间设计落地、接地气,能够理顺其中复杂的社会关系、解决其中突出的社会问题,则需要很大的智慧来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而对社区与居民的日常及意愿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平衡,无疑是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