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我们更懂得爱和珍惜——《男孩与小狗》精读

 石头052631 2022-08-23 发布于河北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575

让我们更懂得爱和珍惜——《男孩与小狗》精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五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一、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友谊、死亡、理解、勇气和爱的故事。一起长大的小狗突然死去了,男孩哈里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在一次又一次像现实一样真的梦境中,哈里与小狗重聚……

二、绘本信息

书名:男孩与小狗

文:[]玛格丽特·威尔德

图:[]弗蕾雅·布莱克伍德

译者:赵静

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3

三、绘本精读

【封面】

解析:

封面展示出一个温馨、有爱的瞬间,男孩与小狗都深情而陶醉,有力地互相拥抱着对方。小狗高高翘起的尾巴,是自豪与欣慰,是喜悦和友善;男孩闭着眼睛,微微仰着头,送去笑脸与微笑。

男孩粉扑扑的脸颊微微泛出红晕,这在很多主人公身上都有体现,好像一团火烧的云,既含情脉脉又提升亲和力,既是活力的象征又体现天真的感觉,显得非常的可爱。

温暖亲切的黄绿色背景,时而能够表现出自然的感觉,时而能够表现出未来虚幻的味道。

男孩与小狗演绎出怎样的情感故事呢?我们一同感悟吧。

【环衬】

解析:

七只小狗仔,无助地卷缩在一起,趴在地上,只有一只黑白花的小狗站起身,伸出前腿,仰头看着画外,有一种祈求的心态。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在苦苦期待,一种在丧失信念,围在一起消除寂寞与孤独。

略带灰色的背景,干净中凸显了孤独。

【扉页】

解析:

小狗看到一个小男孩立刻飞奔过来,小男孩也对跑来的小狗产生了兴趣,而身后的男人则看向远处的另几个小狗,投去关爱与同情。

另一个小黑狗也摆出上页中花狗的坐姿,但缺少欲望与冲动。身后的其他小狗更是只顾打闹而无暇顾及来人。

作者用素描的笔画勾落出小狗一路跑来的两个虚化的造型,小男孩弯下腰,指向小狗,眼神和注意力都被奔跑的小狗吸引过去。

男孩和小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小狗的灵动与男孩产生了交际并结下了缘分。

男孩与小狗的故事就此展开了。

【第1画面】

原文:小狗刚来到哈里家时,像蚂蚱一样跳来跳去,于是哈里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跳跳。

解析:

哈里给小狗起名叫跳跳,像蚂蚱一样跳来跳去。

跳跳朝着男孩跑来,兴奋地扑在他身上。哈里被扑到,整个身体屁股着地,一只大手杵着地上,一只脚已经腾空,看得出男孩有点猝不及防。小狗趴在男孩身上,做出了亲昵的动作,男孩脸上却露出微笑。显然他们这种玩耍的模式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个画面的最大特点,用一个大跨页,用了一个纯白的背景,用炭笔勾落出跳跳连续跑动的姿态,有力的奔跑,连贯的动作,形象而生动,也看出跳跳兴奋的状态,为了和主人来一个亲密的接触。

我看着画面似乎脑海中浮现出这个真实的场景。

【第2画面】

原文:哈里教他如何坐、如何停住、如何跳起接球,还有怎么抓住牵狗绳,怎么摔跤。等跳跳长大些后,他会帮哈里做作业,哈里帮他逃避每周洗澡这件麻烦事。

解析:

这是哈里家后花园正面的全景,却用不等分的竖格分成六个不连续的不同场景的瞬间,都是在后花园中完成的,只是时间点不同。花园中有角落里的车库,有中心的晾衣架,有洗澡的装置,还有垃圾桶,围墙外邻居的屋顶和烟囱都清晰可见。

展现出哈里与跳跳相互学习的瞬间,有动有静,有逃避有帮助,有合影有独处,满满都是互帮互学,就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从左至右依次为:学习坐与停、学习跳起接球、怎么抓住牵狗绳和摔跤、帮助哈里写作业、上交作业及如何逃避洗澡等。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看出他们很默契,从接球到上交作业再到逃避洗澡。

对于哈里来说,他知道其实狗狗只是喜欢玩水而已,但说到洗澡,就非常惧怕而躲的远远的。狗狗很聪明,能听懂关于它的所有语言,一说要给它洗澡,可能本来趴着睡得正香的狗狗会突然爬起来,往床底下钻……

显然哈里了解跳跳的喜好,并为之帮助他。

这里把小狗跳跳做了拟人化的处理,哈里已经把他当做了最好的朋友相处了。飞出画面的皮球,看到了跳跳的跳跃能力与相应程度。安静下来跳跳也能随之温柔,放下皮球似乎能听懂哈里的话。

【第3画面】

原文:每天晚上,跳跳会绕过爸爸,悄悄睡到哈里的床上。他先是趴在床尾,然后慢慢挪到床头,躺到哈里身边。晚安,跳跳。哈里说。然后他们俩相互注视着,眼睛里闪着调皮、快乐的光芒。

解析:

晚上他们在一起的过程,描述的很细腻,绕过爸爸,悄悄地睡到哈里的床上,先趴在床尾,然后慢慢挪到床头,最后躺到哈里的身边。非常温柔而小心,这里也透出爸爸的不同态度,更体现出哈里与跳跳的关系。

一个俯瞰的镜头,把跳跳挪到哈里床头的瞬间再现出来。跳跳躺在一边,趴在哈里的头前,面对面,安静而温柔地躺在一边。

晚上睡觉了还彼此不能分离,可见他们就像是亲人一样。

黑黢黢的画面,夜深人静,灯光已灭,只有他们俩相依相处。

淡蓝色条状被子,床周围暗淡的黑影,当然在明亮处记录下文字,还有一只鞋子平衡着画面。

前后三页展现出哈里与跳跳一刻不离的深厚感情。

【第4画面】

原文:可是一天下午,哈里放学回到家,跳跳却没有在门边等他。哈里没听到欢快的狗叫声,也没有小狗跑过来亲热地舔他。

解析:

哈里放学回到家门口,没有看到跳跳的影子,没有听到跳跳欢快的叫声,更没有跳跳跑过来亲热地舔他。显然这是他们每天的见面礼和标准流程。

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靠近门口一块骨头孤零零躺在草地上,这可是狗狗的最爱。还有跳跳的皮球也静静地放在围墙一边的草地上。哈里抓住铁门,他预感到不祥,神情非常紧张。

这个俯瞰的镜头,让空荡的院落一览无余,预示着哈里的空唠唠的内心,没有了一点抓手,只有影子相随。

芙蕾雅·布莱克伍德偏好运用栗黄、棕咖等中性偏暖色彩,渲染出恬淡舒缓的基调,也传达童心世界的美好。与此同时,她善于运用炭笔,把看似忽略整理擦拭的轮廓勾勒线条,来绘制人物、物件,而线条的轻重、粗细在展现人物情绪张力上,别具表现力。

《男孩与小狗》用清新淡雅、洋溢着满满温情的水彩画与炭笔线条的结合,她巧妙的选用孩子日常生活的一个个小细节,生动细腻地阐释了一个关于友情,简单又动人的故事。特别是在跳跳连续跑动的虚幻线条镜头中看出绘者的用力。

【第5画面】。

原文:爸爸在门前台阶上坐下。他对哈里说:“过来,坐在我身边,我有件事要告诉你。”“跳跳去哪儿了?”哈里问,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好像已经预感到了答案。爸爸擦了擦眼睛说:“我非常抱歉,哈里。出事了,跳跳死了。”“不可能!”哈利说。

解析:

一个纯白的背景会带给人寒冷、严峻和白色恐怖的感觉,却非常准确描述了此时他们内心的苍白、失落与空荡。

父子俩蹲坐台阶上的背影,让读者来揣摩爸爸跟哈里诉说了什么,表情又如何!

看出爸爸很愧疚,且内心很伤感,只说出了事情的结果,跳跳死了,却没有说出原由,也没有让哈里看到跳跳。

哈里没有目睹跳跳的离去,不承认这一现实,只说了三个字“不可能!”就像我们的亲人突然离世,我们内心迟迟不肯接受一样。

哈里已经把跳跳当做了亲人,哈里听到自己预感到的答案,反而非常镇定,我们似乎听到他坚定无疑的铿锵之声“不可能!”。

哈里凛然端坐,眼前可能空空如也,脑海中可能一片空白。他没有哭闹、没有表情、没有行动,就像是一座雕塑。

父亲身体倾向哈里,一个侧脸,像是诉说着什么,解释着发生的事情,又像是无语,无声的沉默是彼此最好的结果。

【第6画面】

原文:他步代沉重地走进房子,放下书色,打开电视。他的眼晴盯着屏幕,但却完全听不懂电视里在说什么,他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爸爸问:在我把跳跳埋进土里前,你想过来和他说再见吗?”“不。哈里回答,他把电视的声音开得更响了。

解析:

哈里双腿盘坐在沙发的一边,眼睛木讷地盯着屏幕,却完全听不懂电视里在说什么,在他心中仍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爸爸征求他是否要跟跳跳有一个告别,他只是说了一个字,其实他从内心里根本就无法接受跳跳离开他的事实。他把电视的声音开得更响了,是想彻底打乱内心翻滚的思绪,屏蔽掉跳跳的画面和声音,是想让节目把自己拉回到现实中,可是即使再大的声音也做不到。

哈里不悲也不哭,而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样,蜷缩着身体,大脑已经停滞,陷入了孤独。我希望他可以从这样的偏执中走出来,我有什么办法帮到他吗?爸爸也想帮助到他。

爸爸站在门口不愿打乱他此刻的心情,让他安静疗伤自己,也暗示哈里内心复杂的情感被包裹着,不让人侵入,不让人打扰。

此刻那种悲伤是无法言说的,人真的极悲伤或者极开心时,身体的反应其实是会滞后的,哭不出来也笑不出来,只是木木的,有种被麻痹的钝感,表现的却出奇的平静,甚至能用平静的可怕来形容。

墙上方形的画框,大大小小的方块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也暗示哈里此时的心境,五味杂陈,乱糟糟没有头绪。沙发另一端的抱枕,看似跳跳的头部,眼睛却没有光泽,静静在蹲在一边,不在上前。书包放在门口,有被遗弃的感觉,电视的声音,爸爸的声音都不足以引起他的兴致,哈里一滴眼泪未流,全身心都沉寂在悲伤中而不能自拔。

而水绿色的背景象征着哈里内心的坚强与希望。

【第7画面】

原文:那天晚上,哈里不想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因为跳跳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从床尾悄悄爬到床头了。于是,爸爸在沙发上铺好被子,留一盏小灯亮着。哈里蜷缩在沙发上,想念着跳跳睡在身边的感觉、他的味道、他的叫声。

解析:

跳跳出事的那晚,哈里不想睹物思人,不想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那样就会联想到跳跳悄悄爬上床的一幕幕。爸爸很体恤哈里的内心感受,让哈里在沙发上睡觉,并点亮一盏黄色的小灯,就像阳光一样,给哈里送去温暖与爱意。

看到客厅的摆件,沙发旁的球拍,电视机旁橙色的皮球,还有一把橙色的椅子,这是跳跳的座位吗?是否暗示跳跳的陪伴呢?

画面整体为夜色的灰暗,微弱的橘黄灯光似乎要照亮哈里,几抹黄色的跳色让灰暗的空间不在沉寂。这又是一个俯瞰的镜头,偌大的空间反而哈里变得很小,很孤独。

哈里此时能安眠吗?他蜷缩在沙发上,想念着跳跳睡在身边的感觉、他的味道、他的叫声,心里潜意识希望有奇迹出现。

【第8画面】

原文:早上,爸爸说:“如果你愿意,今天你可以留在家里,不用去上学。但是哈里摇摇头,仍然和平常一样去了学校。跳跳的事,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他的朋友们。

解析:

爸爸温暖的提议,没有让哈里改变正常的学习状态,这似乎可以避开跳跳随时随地出现的影子,换个环境可能会更好些。

面对好朋友却没有吐露自己内心的悲痛,强装坚强,他最怕的就是别人投来可怜的目光。但此刻悲伤的心态却融不进集体的氛围,孤独地而木然地坐着,看着像失了神一样。大家眉飞色舞的谈论,也无法让哈里走出悲伤,看不见的内心,出现了一个再也无法填补的空洞。

跳跳离开后,哈里不哭也不悲,表面上看特别坚强,仿佛就跟冰山一样,可实际上,他的内心却痛苦不堪,强大的抑制力,让他无法用泪水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在内心中默默流泪,却不让他人发现。

在一个人极度悲伤,已然无法用眼泪来宣泄悲痛的那一刻,相信他就会把痛苦收敛起来,让内心默默地消化极度悲痛的情绪。

故事让我们明白,对于一个突如其来的悲伤,我们的心需要时间来接受。爱与被爱的人都会因而留恋。分离会让我们悲伤,也会让我们更懂得爱和珍惜。

【第9画面】

原文:晚上,他仍然睡在沙发上。半夜,他被什么声音惊醒了。他转过身,看到一只狗,趴在窗台上一只和蚂蚱一样活跃的小狗!哈里跳下沙发,跑向后门,然后打开门。跳跳!”他大叫,你终于回来了!” 跳跳一跃而起,舔着哈里的耳朵。哈里抱住这个小小的、结实的、温暖的身体。

解析:

第二天晚上,哈里依然睡在沙发上,但幻觉出现了。

在漆黑的夜中,跳跳渴望的眼神闪现在窗前,他一跃而起,舔着哈里的耳朵。他们曾经经典的动作又回来了,哈里又能抱住这个小小的、结实的、温暖的身体了,还是微笑沉醉的神态,撬动的尾巴和身体的动作,让哈里又一次找回了原来的自己。

跳跳离开后,就意味着再也不会切身感受到跳跳的温度了,让哈里一蹶不振,他始终走不出悲痛的阴影,而跳跳的出现,这使哈里身体的滞后反应仿佛得到了释放。

亲人离开后,人的内心会产生一种心里的某样东西被人拿走的感觉,会觉得心里空了一块,这种感觉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消除,这时会觉得亲人不是刚刚离世,会觉得亲人的印象因为害怕忘记,反而越来越模糊,这时亲人好像离开很久的感觉就出现了。其实就是害怕忘记而产生的错觉。哈里与跳跳的情感就是这样。

【第10画面】

原文:他们俩在月光下的花园里一起玩——跑啊、摔跤啊、五相大喊大叫。

解析:

重温着他们往日欢乐的游玩场面,这是哈里印刻在心中不灭的痕迹,在梦中得以重现,只不过是白昼的区别。画面中哈里和跳跳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这也是伤痛中的哈里一直想要的。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只要人们的内心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那他们就会显露出真实的感情。这种感情,直接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哈里真实的世界,他不相信跳跳会死亡。这也就是幻觉中出现他们玩耍的场面了。

【第11画面】

原文:醒来时,哈里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梦。他不记得自己回到沙发上去睡觉,但他清楚地记得和跳跳在一起玩,那种感觉是多么真实而生动。他盼望着黑夜再次来临。晚上,跳跳真的又来了,他还是趴在窗前。但是他似乎没有原来那么结实,也没有那么温暖了。可他仍然和哈里一起玩球、玩树枝。

解析:

醒来后,眼前的一切都并不存在了,他怀疑这是一场梦。尽管如此,他还清楚地记得玩耍的场面与从前无异。当然不记得自己如何回到沙发上了,因为这仅仅是个梦。

当然他明白这是个梦,以至于他期待着夜晚的降临。

果然,跳跳又出现在窗前,但与上次有了变化,身体没有那么结实和温暖了。跳跳的形象慢慢在哈里的心中逐渐弱化,这也反映出哈里在慢慢接受跳跳离去的现实。

一个窄窄的,一个玩球的长页,哈里抛出了球,跳跳缓缓靠近,但距离也比之前拉远了,双方都是满满的期待。

【第12画面】

原文:哈里把跳跳的事告诉了爸爸。他担心爸爸不相信,但是爸爸只是点点头说:“你可以一直睡在沙发上,想睡多久就睡多久。那天晚上,哈里坐起来,等跳跳来。但是窗前一直空荡荡、黑黝黝的。来吧,跳跳。哈里轻声低语,出来吧!”可是,跳跳没有出现。

解析:

自哈里收养了跳跳及跳跳离去后,爸爸的形象是非常温柔、体贴、包容和理解的。是爸爸和哈里一起收留了跳跳,是爸爸给跳跳洗澡,是爸爸首先知道了跳跳出事了并非常小心翼翼地告诉哈里,是爸爸征求哈里的意见是否说再见,是爸爸理解地让他睡在沙发上不至于触景生情,是爸爸允许他暂且留在家里不去上学,是爸爸包容他继续留在沙发上与跳跳会面。从收留跳跳到出事再到哈里的包容,可见这个爸爸的形象完美的。这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爸爸,体贴入微的爸爸。

哈里边帮爸爸晾衣服边怯怯地说出了最近几晚发生的事情,爸爸却允许他可以一直在沙发上睡,意在让他可以与跳跳产生互动来消除哈里内心的伤痛,也可以看到哈里参与到家庭生活中也是走出悲痛的一步。

晚上,哈里坐在沙发上一直看向窗外期待跳跳的出现,不安的神情,期待的眼神,局促的坐姿,可漆黑的窗外却没有出现跳跳的身影。

【第13画面】

原文:午夜过后很久,哈里终于掀开毯子,打开了后门。屋外的窗下,跳跳蜷缩着趴在那里——像冬天的雾一样单薄,像冬天的空气一样清冷。

解析:

开始坐在沙发上是现实中的哈里,他一直期待梦幻中的跳跳跑到自己的跟前。到了午夜后,哈里已经进入睡眠中,于是这一幻觉又一次出现了。他走出后门,看到了跳跳卷缩在窗下。

这里的“像冬天的雾一样单薄,像冬天的空气一样清冷。”很有味道。来描述跳跳身躯的单薄像冬天的雾一样,身体的温度像冬天的空气一样清冷。一个哈里眼中的跳跳瘦弱孤单的形象,这和上一次“他似乎没有原来那么结实,也没有那么温暖了。”对照,预示着跳跳已经活力进一步虚弱。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跳跳的逐渐变弱,给了哈里一个可以接受的时空,让哈里有一个缓冲的地带。爱与被爱都会因而留恋,这里得到最好的印证。

【第14画面】

原文:哈里把他抱进屋子,带到自己的卧室里。跳跳的身体太虚弱了,他已经没有劲儿从床尾爬到床头。于是哈里把他放到枕头上。跳跳的眼睛里闪着调皮、快乐的微光。他们俩躺下来,头靠着头紧挨在一起。再见了,跳跳。哈里轻声说。

解析:

这一次,哈里把跳跳抱紧卧室,回到他们之前经常的动作中,也暗示跳跳回家了。

他们共同枕着一个枕头,面对面卷缩在床上,跳跳睁开眼睛看着哈里,哈里也睁大眼睛斜视着跳跳,彼此都眼睛里闪着调皮和快乐的目光,只是跳跳的眼神更加微弱。

看到哈里的双臂搂着跳跳的脖子,跳跳前腿蜷在一起。作者采用透视的方法,让小读者看到哈里伸进跳跳里侧的右臂,呈现出他们亲密的关系。

这时的哈里知道了,该到分别的时候了,与跳跳做了最后的道别,再见了,跳跳。

这是他们彼此最后的时刻,依然惺惺相惜,也算是与跳跳做了最后的道别,让哈里有了一个全然的释放。

跳跳的变化,从环衬中期待领养的眼神,到扉页中欢快的跑动,多么与众不同。而其他小狗则无视发呆缺少灵气。从首页则与小主人亲密无间,到和主人互动学习技巧,帮助主人做作业,不让主人喜欢是不可能的。就像是一个精灵般的存在,谁见谁爱。和主人睡在一起也非常有分寸,即躲开爸爸的阻扰又温柔地慢慢躺在主人身边,简直是俘获了主人的所有爱。也就是说,狗狗自爱有节制,重情善于学习,通晓人性事理。这不就是你最好的朋友吗?

跳跳的特点:性格开朗、温顺主动、活泼可爱、感情丰富、聪明伶俐。俨然成为哈里不可或缺的朋友。

没有看到妈妈和同龄人的存在,只有无微不至的父爱,看来爱是缺失的,需要一个补充。而跳跳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点,可以看出哈里也是重情有义的,以至夜有所梦。

【第15画面】

解析:

这一页没有文字,一切都在不言中。

白天,哈里把跳跳亲手掩埋在后花园一个角落里的大树下,让他静静的安息了。也永远在哈里的视线里,一个永远的存在。

这是哈里家的全景布局,一个俯瞰的镜头,之前都是几张后院图和放学回来的前院图,及与邻居家的位置图。可以对照前面的画面找出他们的位置,也让读者看到跳跳最后安葬的位置。

哈里自己独自完成了跳跳的后事,爸爸在摆弄着除草机,全然没有介入,让哈里和跳跳再一次有一个独处的机会,让哈里有一个默默的倾诉,完成着与跳跳的告别。

这是一个关于友谊、死亡、理解、勇气和爱的故事。哈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一个懂得爱与承受,一个敢于直面死亡的孩子,从跳跳的身上看到了哈里直面生活的勇气,看到了爱的深沉与担当。相信哈里能面对跳跳的离去,让他有了无畏的成长,谁说与小动物相处不是一个个人成长的路径呢?

【提问环节】

1、小狗有什么样的身世与来由?

2、哈里教会了跳跳怎样的生活技巧?

3、他们是如何相互帮忙的?

4、跳跳是如何与哈里睡觉的?

5、哈里放学回来,感觉到怎样的不循往常异样的表现?

6、哈里与跳跳的感情是如何升华的?

7、描述一下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

8、为什么哈里对跳跳的离去不能接受?

9、为什么哈里在跳跳离去,不肯回卧室睡觉?

10、哈里在跳跳离去后,在学校的表现如何?

11、哈里经过了几次梦幻?梦见的跳跳有什么变化?

12、哈里是如何安置跳跳后事的呢?

【封&底】

解析:

另外,由芙蕾雅·布雷克伍德绘图的作品还有:

《最温暖的家》[]李贝·格拉森 文/ []芙蕾雅·布雷克伍德 图

《艾薇的礼物》[]芙蕾雅·布雷克伍德

《我的开学礼物》[澳] 爱玛·艾伦/[澳] 芙蕾雅·布莱克伍

《永不疲倦的大熊》[]简·奥默罗德 []芙蕾雅·布雷克伍德 

《晚安,我的小妹妹》[澳]利比·格里森 /[澳]芙蕾雅·布莱克伍德   

四、作者信息

弗蕾雅·布莱克伍德,国际著名插画家,2001年开始从事童书插画事业。2010年,由她负责插画的《Harry&Hopper》(哈利·波特)荣获英国童书插画奖——凯特·格林威奖。

玛格丽特·威尔德,澳大利亚知名童书作者,她的绘本童书作品所涉猎主题多样缤纷,不拘一格,她个人尤为擅长和喜爱的主题,则是涉及自我认知、信任、关爱、尊重等深层情感世界的刻画描述。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