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感叹无人可用,张廷玉:死牢里有个人可用,一代名臣就此而生

 茂林之家 2022-08-23 发布于湖南

雍正七年,某一日早朝之后,雍正把张廷玉留了下来,随后与他一起行至乾清宫。

到了乾清宫,雍正沉默不言,先让张廷玉看他分列出来在御桌旁的那一小堆奏折,张廷玉看完后,大致猜到了皇上的烦恼,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安静地退到了一旁。

原来,雍正是为近日的江南水患而苦恼,张廷玉见状提出:

“臣这里有一个人选,不知道皇上是否愿意用他。”

(本文图片为剧照)

雍正仿佛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示意张廷玉继续说下去,张廷玉便说:

“此人正是前段时间被皇上下令处以死刑,秋后行刑的死囚章佳·阿克敦。”

听了张廷玉的举荐,雍正从龙椅上站起来仔细思量了一番,随后就吩咐内侍去传旨,派阿克顿到灾区去治水。

为什么张廷玉会冒险举荐一个死囚呢?难道他与这个死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吗?雍正又为什么会同意呢?

一、雍正帝让阿克敦去治水的原因?

其实,雍正帝之所以采纳张廷玉的建议让阿克敦去治水,正好是因为张廷玉与阿克敦没有关系,若是别人进谏让判处死刑的阿克敦去救灾治水的话,说不定雍正不仅不会采纳,还会降罪于进谏的人。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从张廷玉的为官之道和他与雍正帝的关系说起了。

张廷玉和雍正帝从小就相识,张廷玉的父亲名叫张英,是雍正帝还是皇子时教授他四书五经的老师。

张英才学深厚,为官清廉,忠君爱国,从不参与党争,待人温和宽容,是个难得的好官,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典故就是由他那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而来。

张廷玉跟他父亲一样,也是一个为官廉洁奉公,只忠于国家社稷,不参与任何党争之人,雍正深知他最是大公无私,才会仔细思量并采纳他的建议,张廷玉和雍正帝两人既是君臣,又是知己。

况且,张廷玉是汉臣,阿克敦是满臣,自清朝入关以来,满汉朝臣两派一直都是对立关系,所以张廷玉不会收取别人的好处为阿克敦求情举荐,也不会因为有什么私交而为阿克敦求情举荐。

张廷玉之所以举荐阿克敦,是为了江南百姓少受水患之苦,天下安乐和平,无有私心。

而雍正帝之所以采纳张廷玉的建议,一方面是因为张廷玉这个人正直无私,另一方面还因为他是真的暂时无人可用。

原本派遣亲信李卫去是很合适的,但李卫已告假丁忧,若急召而回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十三亲王胤祥又重病在身,缠绵病榻,张廷玉等一众内阁大臣要随时在他身边辅政,也派不出去,所以一时间就到了无人可用的境地。

但是江南的百姓不能等,水患必须要马上处理,恰好张廷玉此时举荐阿克敦,既解决了雍正的燃眉之急,又给了阿克敦赎罪的机会。

作为死囚竟然能得到张廷玉的举荐,这个阿克敦到底是何人物?是真的有真才实学在身吗?还是仅仅只是运气好?

二、少年英才阿克敦

这就得从阿克敦这个人说起了。

阿克敦全名章佳·阿克敦,字仲和,满洲镶黄旗人,出身于权贵之家。

按照大清入关之后的传统,他原本可以靠着家世直接“捐官”入朝,但他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参加科举,凭借自己的努力入朝。

苍天不负少年郎,在康熙四十八年,阿克敦高中进士,被封了庶吉士,入翰林院做编修。

由于他是凭自己的努力考进的满洲子弟,康熙帝非常喜欢他,从此他就步步高升,在仕途上沿着阶梯层层而上。

后来,康熙驾崩后,雍正登基,新君即位,领导换了,但阿克敦的仕途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雍正也很喜欢他,他的官位也还在继续往上升。

到了雍正四年,阿克敦就已经官至国子监祭酒,还历任翰林院掌院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院长和北大校长的职位,政治地位非同一般,可谓是坐上了文官的至高之位。

古人云,盛极必衰,阿克敦在文官这条路上走到了至高之位,按理说可能就要开始衰退了,于是,很多他不满他、眼红嫉妒他的那些人都盼着他早点往下掉。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如那些人所愿。

一条路走到了头,那他就过桥,到另一条路上去。

文官做腻了,那就换武官试试,出任国子监祭酒不久后,雍正见阿克敦将事务都处理得不错,遂就想培养他往武官方向发展,大手一挥,封了个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给他。

那么,一直以来做文官的阿克敦,能做好武官吗?

三、阿克敦被判“斩监候”

我们知道,清朝是少数民族临朝的时代,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而阿克敦作为满族当中的一员,武可上马杀敌寇,文可下马著文章,可谓是文武全才,不过就是有些耿直和傲气。

在他就任两广总督期间,大力弹劾当地官员的不法行为,将很多贪官污吏送进了大牢。

官员对他行贿,他嗤之以鼻,官员无奈威逼于他,他丝毫不惧,官员见他软硬不吃,于是心生记恨 。

阿克敦动了其他官员的蛋糕,损害了这背后的利益链条,那些官员再容不下他,纷纷上书弹劾,将自己所犯的罪行一一扣在阿克敦头上。

在弹劾阿克敦的奏折当中,就有那么几条:

第一条说阿克敦渎职,不抓强盗,还指示广东新会县令将强盗案件改为盗窃案件;

第二条说阿克敦挪用税银公款,指使家人在海关处另外收取过路费,称“规礼”;

第三条说阿克敦包庇收受贿赂的下属……

雍正看到一大摞都是弹劾阿克敦的奏折,心想阿克敦这是惹了多少官员,得先安抚一下这些官员,让阿克敦暂避众怒。

哪个地方最安全呢?那当然是大牢了。

于是,雍正就下令将阿克敦逮捕入狱,由刑部审理定罪。

在刑部还没将阿克敦的罪行一一核对审核研判完,那些官员又生一计,在朝上直接上奏弹劾阿克敦嚣张跋扈,目无君上,在狱中口出狂言,说皇上卸磨杀驴,要用自己的血来安抚贪官污吏。

雍正帝一听,愤怒至极,吩咐刑部不用审了,直接下令“斩监候”。

阿克敦听到这个消息,心想:“这下彻底完了,只能在牢狱中等死了。”

所有的官员都以为这次阿克敦必死无疑了,但谁也没想到,张廷玉竟然会举荐阿克敦去江南救灾治水,让阿克敦暂时逃过一劫。

那么,阿克敦能不负期望,治好江南水患吗?

四、阿克敦救灾治水大显身手

接到去治水的圣旨,阿克敦喜出望外,决定这次低调做事,低调做人,好好把江南的事处理好。

于是,便快马加鞭地往江南赶去。

到了江南,他发现造成水淹城楼的原因是连日大雨,运河上涨,往城里灌水,而当地的官员采取的方法是用石块把河水堵住,不让它往城里灌水,但是刚堵住没多久,又被巨大的水流冲散乱了,如此反反复复,所以收效甚微。

留在城里的百姓见官府都控制不住水势,纷纷都想弃城而走,先到其他的地方避一避,但是这些百姓如果全都走了,官府人员不够,城就要彻底被淹了,况且出城的路可能已经被雨水冲垮了,随时可能坍塌,百姓不一定能走得出去。

让不让百姓走?当地的官员头疼不已。

正当当地官员聚在一块讨论要不要放百姓弃城而去时?阿克敦带着几个人赶到了当地官员府邸,询问目前的灾情状况。

了解完当地官员目前的救灾措施之后,阿克敦当即下令: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稳住灾民,否则人心惶惶,容易出乱子。

另外,城里的老弱妇孺可以先往城楼上去避一避,城楼上比较高,目前还算安全,再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将物资运到了离城不远的地方,只要把城里的水排出去,物资就可以进来,明天我和你们一起带领百姓挖渠排水,疏通河道。

阿克敦的到来,当地的官员和百姓们一下子有了主心骨,纷纷依照阿克敦的吩咐去执行救灾措施。

城里的水慢慢被排了出去,百姓们看到了希望,天也放晴了,灾情得到了控制,阿克敦收获了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雍正看着手里阿克敦从灾区呈报上来的奏折,随即下了一份圣旨,免了阿克敦的死罪,让他继续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处理一切灾后事宜。

就这样,阿克敦逃过了死劫。

那么,阿克敦逃过死劫之后又怎么样了呢?

阿克敦在江南的优秀表现,让雍正十分满意,但是阿克敦原来的官职已经被别人顶上,再让他官复原职是不可能的。

正在雍正为了怎么安排阿克敦而烦恼时,阿克敦自己上了一道奏折。

阿克敦在奏折里说,此次江南水患的原因主要是原先修建的河道不够宽敞,所以下雨涨水时河道容纳不下,就会翻涌而出,淹没周围的县城。

可是,如果把河道拆了扩宽的话耗时耗力,可能还会引发其他的灾祸。

于是,阿克敦上书请求在河道旁边再修筑一条地势比主河道高的辅河道,当主河道的水位升高、水流容纳不下时,就可以流入旁边的辅河道,两条河道也可以配合使用,为河道旁边百姓再提供一层安全保障。

雍正同意了阿克敦的请求,并且让他暂留在江南全权处理修筑河辅道的事宜,其他官员都不熟悉情况,就不再委派其他官员到江南去了。

自此后的几年,阿克敦一直在江南兢兢业业的治水,修筑辅河道,维护京杭大运河的交通。

直至辅河道修筑完成,才把他调回京城,重新授予新的官职。

但是阿克敦在外的几年,雍正帝身边已经有了新的满族大臣鄂尔泰,所以阿克敦就被封了一个平时不经常见到皇帝的工部侍郎,又开始了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官场之路。

不得不说,阿克敦的才学还是很好的,文科武科理工科,科科都不错,以至于后来乾隆继位时,他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文才武略,在官场上发光发热。

五、阿克敦再判“斩监候”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于圆明园驾崩,皇四子弘历继位,改年号为乾隆。

新皇登基,北边的准噶尔部落蠢蠢欲动,准备搞事情探探新皇的态度。

乾隆不想刚登基就打仗,以免受百姓诟病,于是,他派遣阿克敦去跟准噶尔的现任首领准噶尔策凌谈判议和,签订互不侵犯协议,给此后的大清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

乾隆觉得阿克敦办事很漂亮,就一步步地提拔他,阿克敦又一次成为天子重臣。

直至乾隆十三年,此时的阿克敦已经身兼多职,有协办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刑部尚书等职,他一手文,一手法,就在他快要再次迎来人生的巅峰之际,他又被判“斩监候”了。

他为什么又被判处斩监候呢?这与富察皇后的去世有关。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富察皇后在随着乾隆帝东巡回京的御船上病逝了,乾隆帝与富察皇后鹣鲽情深,一时遭到严重打击,心情不好。

就在他翻阅翰林院所书的皇后册文时,发现满文译文中将“皇妣”翻译成了“先太后”,顿时愤怒至极,要传阿克敦前来问罪。

没想到阿克敦在早朝时已经偷偷溜了,当领导心情不好还遇见员工早退,结果可想而知,阿克敦被卸掉所有官职关入刑部大狱,由刑部审理。

有趣的是,当时的刑部尚书正是阿克敦,一时间他的下属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事后,一干大臣来为阿克敦解释,其实“皇妣”翻译成“先太后”并没有错。

但是,乾隆还沉浸在失去妻子的悲伤当中,昏昏沉沉,没有听清楚大臣们到底说了什么,误以为大臣们故意包庇阿克敦,所以把为阿克敦解释的大臣也打入大牢了,全部判处“斩监候”,阿克敦又一次成了死囚。

幸好判的是死缓,当乾隆帝走出悲伤,恢复理智后,就把他们都放了出来,扣三年俸禄以示惩戒。

短短的一段时间,阿克敦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心中五味杂陈。

乾隆恢复了他的官职,但他自此之后更加小心谨慎,上朝时随意溜走的事是再也不敢干了。

在此后,他一如往昔,继续给乾隆和国家效命,因此也一直得到乾隆的重用,直到乾隆二十年病逝,享年72岁,谥号文勤。

在他死后,他的儿子章佳·阿桂也深受乾隆帝的宠信和重用,成为继他之后的一代名臣。

阿克敦一生起起落落,为国为民,勤勤勉勉,虽然几次身处牢狱,但都能转危为安,不仅是因为他这个人的才学,还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无罪有功之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的写照,官场一生,阿克敦立下了无数功绩,算得上“康乾盛世”的功臣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