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系列之期权一

 韩晓冬律师 2022-08-23 发布于山西

一、股权与期权的区别

股权,比较容易理解,拥有公司的股份及相应权益。

期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允许以指定价格(通常是基于当前公司估值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权。

简单实例,比如2004年底,某最新估值算下来,每股价值6.5美元,以该价格授予员工四年期权,也就是未来四年,按照工作时间,有权以6.5美元购买指定额度的股权,该公司上市后开盘价变成了72美元,那么你买入这个股票每股就净赚了65.5美元。(如果该公司做了110,也就是当时的一股相当于现在的10股,当时的行权价6.5美元相当于现在的0.65美元)

首先,期权只有在购买后,才会成为股权。

其次,如果公司最新估值的每股权益,低于期权行使价格,那么期权可能就形同废纸。(当年网易跌的很惨的时候,很多网易老员工放弃了今天算起来价值连城的废纸

如果说授权协议里写着我拿到了多少钱的期权,是不是值这么多钱?其实这个钱是行权价,是你需要花多少钱来将期权变成股权,而期权的价值来自于未来的升值,份额越多,行权价越低越有价值。

第三,期权的核心思想是,员工享有的是公司价值提升的收益,那么,在授予前的公司价值,与该员工无关,也保障了投资人和原股东的权益,所以美国互联网公司很喜欢用期权来激励员工。

另外,期权授予本身,从财务记账来说,也可能会带来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巨额支出。

如果一个公司股价涨的很凶,而早期期权授予较多,那么财务报表中就会体现出明显的股权激励带来的支出数据,早期百度,谷歌的报表都能很明显看到这笔支出,所以这些公司财务报表经常单列出一项,如不计股权激励,利润如何如何。

一般而言,在美国股市里,西方投资者不会认为股权激励带来的财务支出是个负担和问题。

二、股权和期权的授予

当你参与一个创业项目,获得一个offer的时候,会很快获得一份授予协议。

一般期权授予协议经由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授权,发给了新入职的员工。

新人刚入职,就签署了授予协议,那么如果他表现不好怎么办?如果他离职了怎么办?

签署股权/期权的授予协议,不等于已经授予你股权/期权。

签署协议的目的是一个约定,约定你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绩效,什么样的条件,可以获得多少股权或者期权,也就是说,这个约定是个目标而已,你只有完成了目标,这个股权,或者期权才是你的。

对于大部分非核心员工而言,这个目标一般都比较简单,就是时间,常规是四年时间。一些核心员工,或者合伙人,可以设计一些绩效目标。

如某公司,签署授予协议后,约定,如果一年内你离职,不管是你个人原因,还是公司原因(比如认为你无法胜任工作而裁撤),那么所授予的期权就失效了,你一分都拿不到。

但如果干满一年,就可以拿到约定总额的1/4,此后,每多工作一个月,可以再拿到约定数额的1/48,直到四年整截至。 当然,如果员工表现出色,职位上升,或者公司有新的激励计划,也可能再度授予,那就是新的四年协议,不同时间段授予的期权,行权价是不同的,但份额是可以叠加的。

此外,关于股权和期权授予,也存在不同的限制和选择,有些所谓限制性股权,比如说常见的,只有分红权,没有投票权。

有些是高管代持,这样公司的架构比较简单,但确实存在日后扯皮的风险。

有些是通过一个财务公司代持,所有员工都属于某基金公司的股东,然后基金公司持有母公司的员工股。这也是减少母公司经常股权架构变动的一种方式。

以上方式,并无绝对好坏之说。

下一篇将分享:1、期权的行使;2、期权激励协议范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