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系正向银河系中心黑洞坠落?科学家计算出了坠落的具体时间

 網文薈萃 2022-08-23 发布于黑龙江

自人类诞生以来,太阳便伴随着人类的演进与发展。

在认知有限的历史中,有关于太阳与地球的各种说法,这之中,地球中心说又占据主导地位。直到哥白尼于十六世纪初提出了日心说,开启了人们对地球与太阳认知的新阶段。

随着这一阶段的开启,恒星、行星、太阳系等概念逐渐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无论是从人的角度还是地球的角度而言,我们都太过渺小;但若是将太阳系放入银河之中,我们便会发现太阳系也是渺小的存在。

关于太阳系的起源有各种说法,“灾变说”、“俘获说”等说法层出不穷,但更为人所接受的是十八世纪中叶由康德率先提出星云假说

在康德看来,太阳于四十六亿年前形成,它经一个巨大的分子云坍缩形成。随着现代天体学的发展,人们对康德这一理论也进行了发展,即产生了现代星云说。

如今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在太阳系还没形成之前,它是星际云所瓦解的一个分子云。而后,在分子云的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其中心部位形成了太阳,外部则是最终形成行星的星云盘。

行星绕着恒星转动,因此地球上有了四季。而分子云一开始便在自转,因此即使形成了太阳系,它这一特点也没改变。在人类无法看到的宇宙之中,太阳系也在绕着银河系的银心部位做周期性运动。

只是,与地球公转所需要的三百多天时间相比,太阳系公转所需要的时间要多得多。

根据科学家的探测结果表示,太阳系与银心的距离大概在2.4-2.7亿光年之间,而太阳则以220千米每秒的速度绕着银河中心运动。太阳绕银心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2.5亿年。根据地球公转的变化来看,在宇宙之中,太阳每隔2.5亿年便会有周期性变化。

不过,与太阳也在绕着银心公转这一消息相比,太阳系正向银河系中心黑洞坠落这一消息更令人震撼。

现代广义相对论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天体:黑洞

在以往,黑洞为没有光照因而显得漆黑的洞。但当它以天体的形式出现时,便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不过与之相同的是,黑洞无法被直接直接观测。

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黑洞是由恒星产生。当一颗质量巨大的恒星接近死亡时,其中心所产生你的能量越来越少。微小的能量导致恒星无法承担外壳的重量,在此情况之下,较重的外壳就会开始向内挤压,它的黑心也就因此开始坍缩。

在这一过程之中,恒星变得越来越小,但其密度却越来越大,直到坍缩到一定程度之后,在质量的影响下,它的周围就会产生一个奇怪的界面。任何物质一旦进入这个界面,都无法逃脱,即使是光也不例外。

因此,黑洞被认为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也正是如此,引力极大是黑洞最大的特点。

它不仅能够吞噬附近的物体,甚至还会因为其引力使得其他星体逐渐向它靠近。

经科学家推论,整个宇宙中的大部分星系,其中心都藏着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这些黑洞由于本身的特点,会以吞噬周围方式物质的方式成长。

而银河星系的中心,也有这样的超大质量黑洞存在。因此科学家们猜测,绕银心运动的太阳也会因为银心黑洞的存在在公转过程中向银心靠近。

太阳系与银心黑洞

经过科学家们的无数测试与计算,这一结论终于被证。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每绕银心一周,它与银心之间的距离便会减少2000光年。而从太阳与银心的距离,便可以推算出只要太阳再绕着银心公转13万圈,太阳便会因银星黑洞巨大的引力而被其吞噬。

已知太阳绕银河系一周需要2.5亿年,因此可以算出太阳坠落的具体时间约为32万亿年。

不过,这仅是按照如今恒星的公转速度计算。如果太阳公转速度在之后越来越快的话,太阳被黑洞吞噬的时间也就会因此缩短。

太阳的结局

但是,32万亿年实在太过漫长,别说人类与地球,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来看,太阳自身也无法支撑到那个时刻。

恒星会衰老,会死亡,太阳也无法逃开这一命运的枷锁。如今的太阳已经有45.7亿岁的年龄,作为一颗黄矮星,它的寿命基本上都在100亿年左右,即太阳虽然正值壮年,但其所剩的时间也仅50亿年。

这与它落入黑洞的最终时间相比,显然要短得多。因此,太阳在坠入黑洞的途中,就会迎来衰亡的结局。

前面内容已经讲到,黑洞是恒星衰老引起内部坍缩而形成的。但恒星衰老并非只有黑洞这一结局。

恒星衰老的表现,是内部作为燃料的氢越来越少。到时候,太阳为了能够节省自己的燃料,便会变得越来越热。而过热的恒星,会导致氢的聚变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导致太阳不断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但燃烧过后,太阳也就逐渐趋于平静,成为一颗白矮星。接着,再过几十亿年,白矮星又会演变成黑矮星。

虽然太阳系在不断向银心靠近,但对于人类又或者地球而言,32万亿年也漫长得令人担心不起来。毕竟,依靠太阳而存在的地球,在太阳成为红巨星的时候,便会生灵无存。而太阳接下来的命运,地球自然也就无法参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