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兄妹同时受寒咳嗽,处方截然不同,均一剂痊愈

 无限雄风 2022-08-2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前几天西安降温落雪,家里两个孩子同时受寒,咳嗽不止;

哥哥主症为咳嗽,流清涕,特别是凌晨1点左右最为剧烈;
因白天几乎不咳,不影响上学,故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心想再观察一天,抗不过去了再吃药。

当天孩子照常在放学后,自己乘公交车去上搏击课;

不料搏击课上了十来分钟,孩子打来电话,声音有气无力:
妈妈,我不能继续上课了,做热身运动的时候,一跑步我就咳嗽,感觉气都上不来了!
 
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忙嘱咐他给教练请个假,坐车回来。

 图片

回来后,看了一下舌头:舌质淡红,与往常无异;舌苔是白的,比往常厚一点;摸了摸脉,略浮;
孩子说在家里并不想咳嗽,到外头一吸冷空气,嗓子眼就痒痒,就想咳;
另外,清鼻涕很多,像水龙头关不住一样,一会儿就用掉一包纸;痰也多,是稀白的。

很明显,是外感风寒、内有水饮,水寒射肺而咳,小青龙汤证。
处方:小青龙汤。
麻黄9克、白芍9克、桂枝9克、甘草9克、生姜9克、细辛9克、五味子12克、半夏12克。一剂。
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处方,没有任何改动。
 
近几个月来,给家里人治疗感冒咳嗽之类的小毛病,都用的免煎颗粒,主要是方便,药材质量也有保证;
开水一冲,放点白糖,孩子喝起来也不困难;除了价格比饮片略贵,其它都比饮片好用许多。

冲好药之后,嘱咐孩子,从下午6点开始服用,每次服用2汤勺,隔一小时服一次,至晚上睡觉前把药服完。
孩子答应了,并按照要求在10点前服完了汤药。
孩子11岁,平时给的剂量基本都和大人一样,只不过采取少量频服的原则,疗效更好。
 
当晚特别留意孩子咳嗽有没有减轻;结果发现虽没有前一晚咳得剧烈,但仍很频繁。
 
心想是不是病重药轻了,于是早上起来准备再配一付药。

配药的时候,发现了问题:大部分药一小包都是0.5克,相当于原生药材的6克,需要开9克的话,就用一包半;
而细辛和其他药换算比率不一样,0.5克相当于原生药材的3克,也就是说,一付药开9克,需要用3包才够。
昨天配药时没有仔细看,只用了一包细辛,原来这才是问题所在。
 
宋代开始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说法,宋时一钱相当于现在3克,也就是说,超过3克就有性命危险;

这其实是一种谬论;

细辛温阳、通络、逐饮,是治疗寒饮证不可或缺的一味药;

《伤寒论》小青龙汤中,细辛用量是三两,东汉时一两合现在3克,应该用9克;本人临床试验多次,唯有用仲景原方原量,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11岁的孩子,用之也无任何不适。
 
配好药,交代孩子还照昨天的方法服药。
当天晚上孩子服完药睡觉,半夜仅咳了几声,早上起来正常去上学;
下午回来,孩子说痰少了,流鼻涕也不多了,不想再喝药,晚上睡觉基本就不咳了。

图片

妹妹和哥哥是同一天咳嗽的,症状表现也是流清鼻涕,咳嗽,所不同的是:
哥哥是晚上咳得严重;而妹妹是不分白天晚上都咳,只是咳得程度没有哥哥那么剧烈,也不像哥哥那样,一运动就喘不上气来。

本想让她自己抗一抗就好了,无奈最近流感肆虐,偶见有学生发烧、咳嗽,学校都要求去医院检查,排除流感才能上学;
为避免麻烦,只好让她赶快服药,以求尽快痊愈。

刻诊:王某,女,6岁,咳嗽、痰稠略黄、流清涕、舌淡红苔白有杨梅点,脉浮数。
处方: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生甘草、芦根、桔梗、紫菀、款冬花各10克,一剂。

方解:因孩子没有发烧的症状,故无需解表发汗,去薄荷不用;孩子连着两天没有排便,故加紫菀、款冬花通便止咳。
 
孩子年龄小,一剂药分两天服用,连服两天后,诸证若失,病告痊愈。



图片
此案两名患者生活环境相同、病因相同,病症表现大同小异,但处方思路完全不同,主要在于个体的体质差异。

哥哥天生是寒湿体质,很少出汗,很少上火,冬天怕冷,大便大多时候偏溏;故而每次一咳嗽就是寒咳,用小青龙汤1-2剂即可痊愈;

而妹妹是湿热体质,从上幼儿园起,冬天穿单鞋上学,放学回来袜子还是潮潮的;
平时易上火,大便干,舌尖经常有杨梅点,提示体内有郁热,此次咳嗽是明显的风热咳嗽,故用桑菊饮一剂而愈。
图片

中医之美,邀您共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