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都城门之首——正阳门城楼

 蔓萝花 2022-08-23 发布于安徽

       正阳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南端,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性建筑,也是北京城内唯一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城门。俗称“前门”,是明清两代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它由城楼和箭楼两部分组成。正阳门城楼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原名“丽正门”,明正统二年(1437年)开始修建城楼、箭楼及瓮城,正统四年(1439年)完工,并改名“正阳门”。清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正阳门一度被焚毁,后来又经修复。1915年拆除了瓮城,进行改建。1952年和1976年又先后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整修。1988年,正阳门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阳门地处北京城中轴线上,位于皇宫正前方,是内城九门最雄伟高大的一座。现城楼通高42米,楼高33米,进深24米,面阔7间,城台宽50米,重檐三滴水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朱红楼阁,上下两层,上层前后檐装菱花槅扇门窗,下层涂朱砖墙。南北两门明间和东西各开一座大门。

  箭楼通高38米,通宽62米,进深32米,城台高12米,南侧面阔七间,北出抱厦五间,东、西、南四层辟箭窗94孔,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重檐堡垒式建筑。城台设券门与城门相对,券门内建千金闸。券门在明、清时期只供皇帝出入。瓮城南北长109米,东西宽85米,东北、西北二内角为直角,东南、西南二外角为抹角,东西两侧建有闸楼,下设闸门供人通行。

  1915年,为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将瓮城拆除,对箭楼进行了改建,增建了凸出眺台和汉白玉栏杆,在一、二层箭窗上方加饰水泥制白色弧形华盖,门洞上方增添了“正阳门”横匾。新建“之”字形的登城马道。门窗安装玻璃。改建后的正阳门融入了西洋建筑风格。

  改建后的正阳门箭楼曾作为国货陈列馆和文化娱乐场所。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2月3日,叶剑英、聂荣臻、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箭楼检阅解放军入城部队。

       正阳门城楼原名丽正门,始建于元代,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东北建立都城,定名为元大都,大都城有11座门,丽正门为大都城南垣正中之门。坐落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一直保留到明清时代,素有“国门”之称。因其位于紫禁城和皇城的正前方,俗称“前门”。其规制最为崇宏,是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建设、军事防御、礼仪制度和建筑艺术的形象体现,现在广场举行大型活动时,礼炮在此鸣响,新中国的高速公路零公里起点也在这里。


       现存的正阳门城楼,是正阳门的主体建筑之一。城楼的形制为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城楼顶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飞檐翘角,古朴巍峨,建筑规制高于京城其他各门。上窄下宽,有明显的收分,稳固而坚实。



       明清时的京城百姓其实对天安门以及紫禁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对于正阳门可就感到亲切无比了。因为,这里百姓可即是皇家和百姓连接的地方。正阳门瓮城里的观音庙和关帝庙,皇上进出城能去,老百姓进出城也能去。正阳门内棋盘街,在明清时期为百姓进出京城的必经之路,这里商贾会集,热闹非凡。旧时京城百姓俗称正阳门为“前门楼子”。民谣曰:“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




       1900年“庚子事变”中,被毁程度极为严重,城楼、箭楼、闸楼等均遭到破坏。先是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1900年6月16日)晚,义和团为扶清灭洋、抵制洋货,火烧位于前门大栅栏的“老德记”西药房,由于风大助燃,火势迅速向北蔓延,不仅烧毁了大栅栏街区,而且殃及了正阳门箭楼。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大兵压境,炮轰内城。他们进入北京后,昔日威严神圣的礼仪之门正阳门,一夜之间变成了侵略者的盘踞之地。结果,驻扎在瓮城内的英国雇佣军印度兵不慎失火,将幸存的正阳门城楼彻底烧毁。

       1903年朝廷下诏重建的,工程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完工,整整历时3年。此次重建正阳门,清政府派直隶总督袁世凯和顺天府尹陈璧负责筹划。


       民国初期1915年,正阳门东、西火车站的来往旅客与日俱增,以缓解前门地区的交通堵塞状况。当时的内务总长朱启钤牵头,拆除了连接城楼和箭楼的瓮城、闸楼,并在城门楼两侧各开有2个门洞,以方便内、外城的通行。当时所用的镐现在还存放在清华大学建筑系里,改建工程于1915年6月开工,1915年年底完工。至此箭楼成为一个单体建筑,瓮城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场所。正阳门历经了600年的世事沧桑,最终,成为北京唯一一座城楼、箭楼均保存完好的城门。它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