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学杂谈之四:文王演卦

 野狐中医 2022-08-23 发布于德国
伏羲毕竟是生活在上古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因此所谓伏羲画卦故事,我们只需要理解为易卦出现的年代十分久远就好了。而下面出场的这位主角则是《易》史上的第二位圣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周文王。
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
我们感兴趣的不是周文王如何兴周灭商,而是他和《易经》的关系。
自从司马迁写出了《报任安书》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就成了其中闪耀千古的名句。
“仲尼厄而作《春秋》”指的是孔子在诸侯间郁郁不得志,于是整理和传授先秦典籍的故事;而“西伯拘而演《周易》”说的则是被纣王拘禁在羑里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七年,文王推演《周易》的典故。
当西伯昌还没有称王的时候,由于表现过于突出,引起了纣王的警觉,于是便把他囚禁在殷商的国家监狱——羑里,这一关就是七年。西伯昌也没有耽误时间,反正闲来无事,于是就把从伏羲时代流传下来的八卦进行推演,演化为六十四卦,并给六十四卦起了名字,排列了顺序,为64卦写了卦辞,为384爻写了爻辞,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易经》。
当然,也有的人认为爻辞是文王的儿子——周公旦撰写的。其实,这无关紧要,我们只需要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与周文王和他奠定基础的周王朝有莫大的关系就行了。
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又需要在这里做一些基础知识的普及了。
1、什么是六十四卦?
乾、坤、震、兑、离、坎、艮、巽,这是伏羲所画的八卦,当它们分为上下,两两相重的话,就会出现六十四种六爻卦的组合。除了八卦自身组合成的八个六爻卦依然用原来的名称之外,其余五十六卦西伯昌一一给了命名,这就是《易经》中六十四卦的由来。
2、六爻爻位如何定义?

八卦重合组成六十四卦,每个重卦就会有六个爻。每个爻都有专有的名称。

其中,九代表阳爻,六代表阴爻,而初、二、三、四、五、上则是对爻位的定义。就像象棋棋谱,车九退二,卒五进一一样,我们一看到“初九”,就知道它指的是第一个爻,这个爻是阳爻;一看到“六三”,就知道它指的是第三个爻,这个爻是阴爻。

3、什么叫卦辞?

卦辞是解说六爻卦的文辞,它提纲挈领地概括和阐释某一卦的意义。六十四卦每卦均有卦辞,卦辞共有64条。

卦辞据说是文王所作,但由于文辞简约,艰涩难懂,再加上年代久远,因此,到了两汉的时候,学者就已经对于其中的解释众说纷纭了,更不要说是现在了。不过,这也给了后人无穷无尽的发挥机会。

4、什么叫爻辞?

爻辞是解说每一爻的文辞,每爻一则,分别阐释六爻的意义。《易经》六十四卦共有384爻,其中乾卦和坤卦又分别多了一条关于六交的综合爻辞,即乾卦的"用九"和坤卦的"用六",因此爻辞总计386条。

爻辞和卦辞都有一个毛病,很难读懂,对于其中包含的意义,历代学者更是各执一端,争论不休。

先秦时候的人们用《易经》占卜,占得某卦之后,就是用卦辞和爻辞来解释吉凶的。当然,这种直接用卦辞和爻辞占卜,只见于先秦,到了后世,由于火珠林法和梅花易数的兴起,这种古法就没人再使用了。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有一个手抄本的“金钱课”,里面写着六十四首七言诗,每首诗有一个四字题目,下面有十六字的断词。

使用的方法很简单,用一枚硬币随意抛六次,每次记录正反面,正面记录为X,背面记录为O,然后按图索骥就可以了。

记得OOOOOO是其中第一卦,叫做“困龙得水”

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

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断:词讼和吉,病人痊愈,功名有成,求名大吉。

那个时候,经常有事没事抛上一卦,然后再查找卦词玩。印象当中,还是蛮准的,不过也可能是时间太久了,不准的都忘记了。

学了《易经》才知道,这其实就是六十四卦,困龙得水就是乾卦,某种意义上,这是《易经》的通俗版。

《易经》灵验自不必说,类似“金钱课”这种山寨货竟然也时有灵验,让人有些大跌眼镜吧。那边发黄的《金钱课》除了作为阿伟哥的易学启蒙读物外,还曾经引发了阿伟哥对预测真相的思考。

闲话少叙,掌握了上述基础知识,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易经》了。不过,按照阿伟哥的经验,初学者不从《易经》原文入手也罢,因为太过艰涩,单单正确读下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更不要说是理解其中的意思了。

空说无益,依然举例说明。

这是《易经》中的第十六卦——豫卦。我们看,“利建侯行师”,这是豫卦的卦辞;初六到上六,是六爻的爻辞。

现代人这些看卦辞和爻辞,每一个字似乎都认识,但是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无解的天书。

即使我们学习了历代学者的注解,大致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那也是历代学者的理解,到底是不是文王的本意呢,我们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易的应用核心是一个“类”字,八卦是“类”万物之情,六十四卦同样是“类”万物之情。卦象是唯一的,而其所“类”事物无穷。

正因如此,据说伏羲之后,夏商各自有“易”,文王演易,记录的卦辞和爻辞是自己对六十四卦所“类”物象的感悟,是为后人提供的范本和示例。我们知道,这种感悟是“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文王有文王的感悟,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有每个人的感悟,如果我们只把文王的感悟当做唯一正确的诠释,那么难免有些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的意味了。

西汉焦赣窥破了其中的玄机,于是作《易林》十六卷。以《周易》中每一卦各变六十四卦,共计四千零九十六卦,各系以四言韵语,称为“林辞”,占卜者每卜得一卦,即可以“林辞”解释吉凶,也往往颇有灵验。

同样卜得豫卦,无变卦,查其“林辞”写到:“冰将泮散,鸣雁雍雍。丁男长女,可以会同。”文辞很优美,简直可以当做文学作品来读,其反映的是焦赣对豫卦的感悟,只是对于我们来说,依然如同难解的谜语一样,摸不到头脑。

当然,文王推演周易,除了闲暇无事,记录自己的感悟之外,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和文化目的,这个就不是单单一个卜筮的功能所能包含的了。其中玄奥,我们下次分解。

喜欢,就到我的公众号看看

阿伟哥只把真正的干货给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