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总结起来只需要一个字——「热」。 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经受了一整个夏天的“极端高温”天气,现在仍在继续。 气温Top1重庆,那里的长江支流嘉陵江,快被热干了。 官方已回应晒干是正常现象 图源:小HYYJJJ 就连北极都在过夏天。 格陵兰岛气温一度接近15.5℃,科学家在那里甚至能够穿短袖。 那可是北极啊。 记者在北极穿短袖 至于没有空调吹的动物,连年上升的气温,竟然让它们开始“变形”了。 科学家发现鸟类进化出了更大的喙,还有很多动物的耳朵在变大,四肢变得更长。 图源:光明网 更大的体表面积能让它们更好地散热,以应对上升的气温。 科学家大胆推测道:“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真实版的小飞象。” 只是,科学家指出这种变形现象并非是积极的。 反而应该反思,是怎样剧烈的气候变化,能让动物的变形进行得如此迅速? 这些颇具噱头的新闻话题,都在向大家传递一个严肃的信息: 气候危机已然降临。 2021年,上万名科学家联合发布警告: 地球在逼近甚至已经越过气候临界点。 “全球变暖”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 但从前我们都是从科普节目、纪录片中看到这类词汇。 而现在,“全球变暖”已经出现在每一个人具体的生活里。 因为高温干旱,四川多地间断性停电,重庆巴南区、北碚区接连发生山火,川渝人民异常艰难。 “热射病”接替中暑成为夏日疾病新的代名词,对于不忍心开空调的老人、工作环境酷热的职工来说,“热死”不再是夸张修辞。 全球变暖从来都不仅仅只是气温升高的问题。 它所导致的,远不只是一次停电、一次死亡、一场干旱、一次灾难。 而是一连串无法停止、无人幸免的现实版系列灾难片。 人类,只是灾难的最后一环。 01 从弱者开始的灾难 全球变暖的后果,谁先承担? 自然是弱者。 最先遭殃的是动物。 非洲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博茨瓦纳,本是动物的世外桃源。 而今干旱开始笼罩这片土地,最大的湖泊恩加米湖枯竭殆尽,目之所及尽是荒芜。 网络图 牛马在黏厚的泥沼中寸步难行,它们只是想要喝一口远处的水。 网络图 矮一些的小牛被淹到只剩一个头,在烈日下徒然地等死。 网络图 然而前方的泥沼越来越深,继续前进将会被困于泥潭,可后退意味着口渴致死。 它们退无可退,别无选择。 最终只能在等身的淤泥里饥渴力竭而亡。 网络图 珊瑚裸尾鼠,是第一种因为全球变暖灭绝的哺乳动物。 网络图 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那里成群成片的珊瑚礁在落潮时露出海面连成珊瑚岛,美轮美奂。 大堡礁 然而急剧上升的海平面和过热的海水,在侵蚀这片自然的艺术品,也让珊瑚裸尾鼠在无家可归中走向灭亡。 科学家预测,未来20年左右,大堡礁将彻底消失在地球上。 珊瑚裸尾鼠,只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 全球有六分之一的物种,因为气候变化濒临灭绝。 于是我们看到无家可归的北极熊,只能去废弃的气象监测站安家。 图源:央视网 为了喂饱肚子,去翻人类的垃圾,“打劫”过路的垃圾车。 网络图 没能登上陆地的熊妈妈,抱着熊宝宝瘫坐在孤零零的浮冰上,绝望地等死。 网络图 有勇气跳下水的北极熊,则在漫无边际的水里游到力气消耗殆尽,坠入水底。 对于群居的动物来说,这是一场集体的浩劫。 成千上万只海象在仅有的海滩上争夺地盘,被驱逐的海象只好爬上悬崖峭壁,谋得最后的自留地。 网络图 想要重回大海觅食的时候,视力不佳的它们以为海洋就在脚下,便天真地纵身一跃…… 网络图 悬崖底部,已尸体累累。 网络图 南极本是企鹅的乐园,如今却变成了新生儿的乱葬场。 企鹅宝宝还没能学会游泳,就遭遇了海冰破裂的劫难,上千只幼崽瞬间溺亡。 网络图 要知道,南北两极是“地球恒温器”。 地球之所以能够保持这种低温的状态,很大程度倚仗于两极的冰盖。 然而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上最新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 地球上最大的冰盖——东南极冰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图源:公众号Nature Portfolio 这种融化是从冰盖底部开始的,因为气温升高,导致海水的温度升高,进而波及到这里。 东南极冰盖一直被认为并不容易受到海洋暖化的影响。 如果连最大、最不易融化的冰盖也彻底消融,这些动物们面临的将是毫无疑问的灭亡。 人类亦无法从中幸免。 只是发达国家发展工业所导致的气候危机,是由最穷困的国家首当其冲地承担。 网络图 孟加拉国是全球公认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那里的库图布迪亚岛面积减少了一半,6个村庄被海水淹没。 全球变暖使得洪水和飓风愈发凶猛地蚕食着这片土地,每年有数十万人因此背井离乡。 来源:央视新闻 同样贫穷的低洼岛国图瓦卢,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 网络图 这里即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沉入海底的国家”。 因为海平面的上升,图瓦卢不得不举国搬迁。 被迫迁徙的人们,一如灭绝前苦苦挣扎的珊瑚裸尾鼠。 中美洲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贫困地带。 这里干旱遍野,有四个国家的饥荒人数在最近两年内翻了两番。 吃一顿饱饭,已经是他们难以企及的奢侈愿望。 救援人员去寻找因为饥饿和疾病死亡的孩子时,发现尸体在动—— 孩子还活着。 但现有的食物和医疗,救不起他们的命。 所以大人们只能把自己的孩子提前安葬在火山脚下。 那里会动的尸体,不止一具。 网络图 最近有一条新闻说: 气候变暖将让人的睡眠时间减少,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几率,也影响人的精神健康。 但这种影响,和因为气候失去家园、失去生命的人相比,已是幸运且奢侈到极致了。 02 蔓延全球的高烧 “幸运”只是暂时的。 这场从金字塔底部向上蔓延的危机,终将笼罩在所有人的头上。 英国今年夏天的气温达到40度,打破历史上的高温纪录。 要知道英国气候向来夏无酷暑,冬季长达4个月。 就连房屋建造都遵循保温原则,居民一般不装空调。 定居在英国的费翔发微博说,那里95%的私人住宅都没有装空调,包括他自己的。 图源:新浪微博 英国基建也受到影响。 铁路被热到变形扭曲,伦敦卢顿机场跑道因为高温融化。 网络图 当初在建造的时候,专家们谁都不会想到,未来气温有一天会高到这个地步。 不止英国,整个欧洲的夏天都不好过。 交通受影响尚且只是出行不便,欧洲却因为极端天气出了不少人命。 西班牙和葡萄牙因为高温致死的事件,在七月就已经超过了一千例。 图源:央视新闻 高温带来的还有干旱和野火。 曾经的“水利王国”荷兰以治洪名震世界,8月初却宣布进入缺水状态。 最先遭殃的是农民,草木庄稼枯萎,土地干裂到长不出庄稼。 图源:央视新闻 法国则干到需要用湖水供应公共用水网,然而被污染的湖水没能通过细菌测试,无法使用。 高温、野火、干旱本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只是它从未这样失控过。 还记得2019年的澳洲大火吗? 森林野火往往无需干预,一场大雨便能平息,人们起初也是这样认为的。 直到没有等来大雨,直到漫山遍野皆是熊熊火焰,直到天空被染成血红色…… 网络图 对于动物而言,这是彻彻底底的世界末日。 一只屁股已经烧得通红的考拉,惊恐地向燃烧的森林深处跑去,也许那里有它的家人。 网络图 幸好被路人救下,才捡回一条命。 幸运儿只是少数,超过6万只考拉在那场持续数月的火灾中受难。 再把范围扩大到所有的澳洲本土动物,被波及到的数字是「30亿」。 人们往往不愿为了远在天边和尚未发生的灾祸提前负责,直到它真正砸在自己身上。 山火的噩梦笼罩在了更多地方。 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山火已经烧毁近52万公顷森林。 这个连连高温的夏天,山火完全脱离了控制,此未消彼又长,成为了“毁灭性野火”。 美国、澳洲、欧洲的森林狼烟遍地,这是自然向人类发起的战争。 图源:央视新闻 极端的高温、干旱的土地,更易引发山火肆虐。 而草木燃烧又会反过来加快全球变暖的速度。 灾难,只会发生得更为频繁和彻底。 一切都在滚滚向前。 多年前科学家最大胆的预测,在如今来看却显得乐观保守。 网络图 刘慈欣在《流浪地球》的预言开始奏效: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 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03 答案在你我手中 很难想象,如今已经板上钉钉的全球变暖的事实,曾经被认为是骗局。 BBC在2007年曾推出纪录片《全球变暖的大骗局》,那时的气候还没有如今这般糟糕。 哈佛大学的宋博士,是反对全球变暖论的核心学者,他曾称“为夸大影响,不少环保学者篡改了上升速度”。 然而他的举证只是来源于几位“权威科学家”。 宋博士是美国中心地带研究所的成员,这个机构的主要赞助者是川普。 2012年,川普曾在推特上说全球变暖是中国为了遏制美国发展创造出来的伪概念。 推特截图 2017年,川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直到拜登上台才重新加入。 论证一个新的科学事实,需要经历顶尖科学家不断发起质疑、不断证实的过程。 这个过程本应只发生在学界内部,却成了政治博弈的焦点。 当全人类的生存课题和命运诘问被蒙上政治的纱面,只需稍加调动民众的情绪,一切显而易见的事实和充分的科学依据都可以被轻易遮蔽。 联合国气候科学评估机构IPCC的综合评估报告,由全球近千位科学家历时数年共同写就,其权威性毋庸置疑。 只是当时依然有人不愿相信。 现在,IPCC已经相继发布三份红色警报,警示人们正视气候问题。 如今也很少有人再去质疑当初的“危言耸听”,危机已然显而易见。 可讽刺的是,一波亿万富翁瞄准了气候的变化,想要大发气候财。 热到穿短袖的格陵兰岛上,7月15日到17日这三天融化的冰,足以灌满720个奥运会规格的游泳池。 网络图 冰盖融化得越彻底,冰川下的温室气体甲烷,和远古的病毒都将释放得更加迅猛。 这对人类的威胁不可估量。 但是,没有了厚厚的冰盖意味着地表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方便开采,这成了资本家瞄准的下一块肥肉。 比尔·盖茨、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等亿万富翁们都看上了这里。 与之合作进行开采项目的蓝鸦矿业ceo说:“气候变化给格陵兰岛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令人担忧。” “但总体而言,气候变化使得格陵兰岛的勘探和采矿变得更容易。” 因为人类的资源消耗导致全球变暖; 因为全球变暖又能进一步榨取自然的资源。 再贪婪不过人类。 但人类终归要为这一切付出代价的。 我们并非没有前车之鉴。 远在南太平洋的复活节岛,被称为地球上最孤独的岛屿,这里与世隔绝,遗世独立。 曾经生存在那里的拉帕努伊人,得益于岛上丰富的资源,创造出神秘的“摩艾文明”。 摩艾是巨石人像的名字,当人们发现这座岛屿的时候,只有一排排巨石像在贫瘠的土地上沉默地眺望远方。 网络图 我们无从得知,他们想要用这些巨大的石像表达什么。 我们只知道,从前这里是何等的富饶。 这里曾有全球最大的棕榈树,树木可以造船,果子能够饱腹,树浆则用来生产糖浆和酿酒。 于是拉帕努伊人无节制地伐树,连最后一棵棕榈树也不放过。 没有了树,无法再造船。他们只能被困在孤岛上,直到文明覆灭。 “连结是生命的动力。” “人类的生命,只是无数生命的一个环节。” 网络图 现在,拉帕努伊人变成了我们,地球是那块被大肆消耗的岛屿。 如今,岛屿还在,文明却不复存在。 活了45.5亿年的地球,经历过数不清的气候变化。 正如丁仲礼院士所言—— 地球上,温度比现在高几十度的时候比比皆是,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多如牛毛。 网络图 无数物种因为气候消失,再由新的物种接替轮回。 地球,始终都在这里。 人类之所以能世代生存进化,正是得益于适应当下的气候。 而现在,我们正亲手把自己最适应的气候一点点毁掉。 “地球都是这么演化过来的,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是人类自己。” 全球变暖,自始至终都不是拯救地球的命题。 地球根本不需要我们去拯救。 纵然它已满目疮痍,也能在下一个纪元孕育新的生命。 我们需要拯救的,从来都是我们自己。 要知道,我们每一次不愿作出的改变,都是在为自己的末日添柴。 是站在更多弱者的尸体上,去追逐现下的享乐,直到自己成为弱者的一部分。 还是看见更广阔的生命,遥望更长久的生存。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作答的选择题。 只是,留给人类作答的时间不多了。她刊 监制 - 她姐 作者 - 羊毛 微博 - @她刊iiih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