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撕开芯粒的外衣,聊聊芯原股份和寒武纪

 星空财富 2022-08-23 发布于北京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手抓羊

最近,芯片行业各种消息满天飞。当然,负面居多(比如彼岸的某法案)。不过,芯粒技术的崛起,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丝希望。甚至有些声音认为,这种新手段能够突破技术封锁,让我国的芯片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同花顺-芯原股份

芯粒对行业究竟有多大影响,暂且不说。在资本市场上,芯粒概念股倒是扎扎实实迈了一大步。比如,芯原股份(688521),股价两天涨了44%。连带着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688256),也在爆炒的第一天,收获了一个涨停。

不过,概念这种东西,转瞬即逝。能否持续走强,还得看业绩。

那么,芯粒是否真能助力芯片逆风翻盘?芯粒又将对芯原股份和寒武纪,作出多大贡献?回归主业,芯原股份和寒武纪,又各是何种处境?

一、是进步,但不是颠覆

半导体行业,一直在按照摩尔定律的规律发展。也就是说,随着工艺技术的迭代,每18个月芯片性能就能提升一倍。

不过,技术迭代也有极限。近年来摩尔定律开始放缓,甚至停滞。这种时候,人们开始研究,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芯片行业继续前进?

芯粒技术应运而生。

先正经介绍一下。芯粒技术,就是把一些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芯片裸片,通过先进的集成技术(如 3D 集成等)集成封装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系统芯片。

通俗理解,就是搭积木。既然单个芯片的技术迭代,已经快走到头了,那就把各种不同的芯片都组装在一起,这样一个多功能芯片就问世了。

来源:芯原股份2022年中报

这种操作,既省时间又省成本。而且灵活。想要什么功能就拿什么功能组装,还不限制工艺制程,先进的落后的都可以拼在一起。

综上来看,芯粒技术确实算是芯片行业的一大进步。

但实事求是的讲,我们的芯片是差在拼接吗?更关键的是差在工艺制程。靠芯粒固然能够提升一定效率,但是拿来搭积木的芯片,该是什么制程仍是什么制程。

只能说,芯粒是进步,但绝不是颠覆。

二、IP业务,核心是客户

那么,芯粒与芯原股份、与寒武纪,又有什么关系,能造成多大影响?

芯原股份与寒武纪,主业都是芯片研发、设计、销售。同时这俩公司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半导体IP供应商,即对外销售半导体IP(严格来讲叫授权使用)。

所谓半导体IP,就是指集成电路设计时所需用到的经过验证可重复使用且具备特定功能模块。而前面介绍过,芯粒其实就是能够把这些不同的功能模块,组装起来。

所以,芯粒之于芯原股份、寒武纪,就相当于这俩公司从前只能对外授权单个IP,但以后或可以将各种功能组合销售。

这就是芯原股份所谓的,拓展了商业灵活性和发展空间。

来源:芯原股份2022年半年报

技术进步带来了想象空间,这点没错。但对于IP供应商来说,形式改变绝非关键,关键还得看这种半导体IP有多少受众。

1.寒武纪IP业务濒死

什么人会买半导体IP呢?第一类是想研发芯片,但没有实力。借助成型的IP,可以让芯片研发变得容易。

比如当年寒武纪的崛起,就是靠牵手了还没有AI芯片研发实力的华为。2017年,其终端智能处理器IP创造营收1.17亿,营收占比99.69%。

但到2019年,华为具备自研能力后,直接把寒武纪踢了出去。时至2022年上半年,寒武纪IP收入仅有61.95万元,营收占比0.36%。

来源:iFinD-寒武纪

这说明什么?说明第一,IP客户随时可能流失。第二,拓展新客户相当不易。

试想一下,这么多年寒武纪可能放弃开拓新客户吗?但从结果来看,明显失败了。

有投资人在互动问答平台问过这个问题。寒武纪回答说,因为大多数智能手机厂采用的都是成熟的芯片产品。换句话说,很少有人会来买这种底层的IP?

来源:iFinD-寒武纪互动问答平台

迫于无奈,寒武纪如今的IP业务,已经濒死,聊胜于无。那么这种时候,叠加芯粒技术,又能发挥多大作用?

2.芯原股份巅峰回落

相比之下,芯原股份还是幸运的。因为它拿到了半导体IP的第二类客户,即芯片设计大厂,比如英特尔、思智浦等。

大厂买IP,就类似于基础工作外包。但芯原股份过度依赖国外大客户,要警惕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寒武纪。

好在自2020年起,芯原股份的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已从50%下降到了40%左右。境内收入比重、以及半导体IP授权次数都有明显增加。乍一看,芯原股份的IP业务客群正在扩大。

但是,2021年上半年,芯原股份IP授权次数到达巅峰的130次后,就开始直线下滑。到今年上半年,只有84次,同比下降了38%

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这种大增大减,是不是说明,芯原股份拓展的新客户相当不稳定?半导体IP,与客户需求的匹配性,或许还有待提升。

三、芯片设计,五十步笑百步

本质上讲,芯原股份和寒武纪仍然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半导体IP授权业务,不过是变现的一种形式。

在这这种形式下,寒武纪输得彻彻底底。芯原股份好一些,至少有稳定的大客户资源。但新客户拓展,似乎也不是很顺利。照现在这个下滑趋势,很可能会辛辛苦苦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除了提供半导体IP外,芯片厂的本原使命,还是设计芯片

  • 芯原股份主要为下游客户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既负责设计,又可负责生产。当然生产环节,要找晶圆厂、封测厂,委外完成。

  • 至于寒武纪,则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主要产品就是各种云端智能芯片、边缘智能芯片、以及配套软件产品等。

对比来看,寒武纪规模较小,而且销售不畅。2022年上半年,寒武纪营收总规模1.7亿、存货周转天数高达762天。而芯原股份芯片定制收入7.66亿,存货周转天数还不到35天。

不过,芯原股份也有一个致命缺陷,即毛利率畸低。2020、2021年,芯原股份的芯片设计业务,毛利率分别只有8%、10%。而寒武纪的各项产品,毛利率可达60%,最差的也有30%+。差距相当明显。

来源:同花顺,寒武纪2022年上半年数据

芯原股份毛利率低,有两种可能。

第一,是技术不够成熟,导致芯片研发设计成本高。在研发投入这点上,芯原股份确实不如寒武纪。2022年上半年,寒武纪研发投入6.3亿,而营收规模远胜寒武纪的芯原股份,研发投入才4.12亿。

第二,是产品定价低。芯原股份曾在上市问询函回复中提到,与Facebook、索尼的一些项目,甚至是亏损的。看来在大客户面前,芯原股份基本没什么议价权

来源:芯原股份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

总体来说,芯原股份和寒武纪,各有各的问题。而且,都很严重。其结果就是,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近3个季度,芯原股份看似已经扭亏为盈,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仍然为负。寒武纪更惨,营收规模小,研发费用高。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公司研发费用率高达366%的!而且,全部费用化。恐怕亏损太多,寒武纪已经懒得去美化了。

撕开芯粒的外衣,芯原股份和寒武纪,五十步笑百步,彼此之间谁也别嫌弃。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