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百练:贺新郎(刘克庄)

 一中大语文 2022-08-23 发布于福建

贺新郎

刘克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 有谷城公付授,也不于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 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译文】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有志儿郎,不要在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雄。全词感情丰沛流畅,词句凝练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气风发、朗朗上口。

  “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想起“千钧一发”的危急。一个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于是发一声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当时,蒙古贵族屡屡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统治者却不思进取,嫉贤妒能。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

  接着,作者抒发任人唯贤的议论。以“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浑号,出身行伍,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有了这些名将贤相,“国脉微如缕”的惨状也就有扭转的可能了。

  以下又连用西汉张良遇谷城公(即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和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而俱立大功的两个典故,来说明即使没有承授与凭借,照样也可以保家卫国建立功勋。作者频频使用“问”、“未必”、“试看取”、“岂……也……”等词,既增加了感染力,而且一气呵成,逻辑严密,虎虎有生气。这种宏论高议,以诗的语言和情感发出,更具一种动人的力量。刘词议论化、散文化和好用典故的特点,于此可见一斑。

  下片,作者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棋柝联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但这一宏愿都成了过去的梦了。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国势日非,愁肠百转、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下边两句,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北风,暗指北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敌方进攻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由此可见。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它危,边域之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旧唐书·突厥传》载卢俌上唐中宗疏中语)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作者以反问句式写出上面两句,有理有据,足以服人。接着,作者大声疾呼:好汉们,不需再计较个人得失,不需发无聊之呻吟,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和王实之共勉。这两句,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舞力量。

  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蕴义丰富。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结句绾合全篇,提出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词人与王实之共勉,句短气促,极富鼓舞力量。

B.全词紧扣“忧边”二字抒情言志,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

C.上片写到韩世忠出身行伍,虽无名师和仙人来相助,但却能谈笑中指挥大军,终成抗金名将。

D.“北风”是典型的景物描写,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2.词人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对此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D

2.本词提出任人唯贤的观点。

①设问。以“未必”二字起句,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举韩世忠的例子作答,提醒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②用典。借用韩世忠的典故,希望朝廷能够放宽尺度,提拔人才, 让有识之士有用武之地。

③对比、反问。把张巡、许远等人才与“金汤”等自然条件进行对比,借反问语气强调任人唯贤的重要性,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④表达方式多样。在写景、抒情手法之外,夹以叙事、说理,于诗中发表议论,直接表达作者任人唯贤的观点。

【解析】

1.D. “'北风’是典型的景物描写”错,“闻说北风吹面急”意思是“听说边境上疾风扑面”,既然说是“闻说(听说)”,即为虚景,是虚写,是借北风吹面,写蒙古兵进逼边境,来势汹汹, 故并不是典型景物。故选D。

2.由上阕“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可知,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表达了作者对任人唯贤的议论。“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表现国脉衰微,有什么样的人能固守边关为国戍守,直抒胸臆表达对贤能人才的渴望。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为设问、用典,意思是“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自问自答,前句问谁为好汉,后句回答为“韩五”。本句还运用了韩五的典故,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

“有金汤便可无张许?”“金汤”指城池固若金汤,本句运用反问、 对比手法,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