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治​有害教育类APP需多管齐下

 木香草堂 2022-08-23 发布于辽宁

当前,国家对有害教育类APP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整治措施,但一些有害教育类APP依然活跃,有新开发上市的,也有改头换面、披上马甲继续运营的,需要引起学校、家庭及有关监管部门的高度警惕。

这部分有害教育类APP之所以依然活跃,除了瞅准和迎合了许多家长的刚性需求这个因素外,难监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首先,从使用对象上看,有些教育类APP是学校或相关教育部门经审核备案后推荐给学生或家长使用,但也有些是学生或家长通过不同渠道获取而自发应用的,面广点杂,非常散乱,难以做到统一监管;其次,教育类APP的开发门槛低,无需教育资质;第三,教育类APP开发的技术要求不高,成本很低,数量庞大,迭代、更新速度快,很容易出现监管滞后;第四,大部分有害教育类APP为逃避监管,违规手段都非常隐蔽,很难被发现;第五,对教育类APP的监管职责不清,多部门职能交叉,形不成监管合力;第六,对有害教育类APP的处罚力度不大,开发商的违法成本很低,很容易卷土重来。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建立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机制,切实提高学校、家庭及全社会防范有害教育类APP的意识,不断挤压有害教育类APP的生存空间。

二是建立教育类APP准入制度,明确开发资质,提高准入门槛,严禁未取得资质的开发商开发、运营任何教育类APP。

三是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相关监管平台或部门要依法依规做好审查和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多渠道定期向社会公布黑白名单,让有害教育APP类无处藏身。

四是严格执法,切实加大处罚力度,最大限度的提高有害教育类APP违法成本,使其不敢违法。

五是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公安、文化、教育、网信、工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共同为净化青少年网络环境负责。对失职渎职的监管平台或部门,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