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务派遣行业常见客户纠纷解析

 律师戈哥 2022-08-23 发布于河南

一、退工裁员


案情概况


A 公司为实际用工单位,B公司为劳务派遣单位,2019年底B公司应A要求向其劳务派遣了50名一线操作工人。因2020年疫情因素使得经营状况持续恶化,现A公司向B公司提出退回40名工人的要求,理由和处理意见如下表

图片

处理思路


律师作为B公司的法律顾问,针对A公司的要求提出以下处理方案

图片

注意要点


1、应完善业务合同,约定清楚退工的条件、流程以及最终责任的承担方式。

2、对内建立并梳理完整的员工名册以及岗位需求信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的模式提高被退工后的处理效率。对外应加强同行业的交流,构建区域间的员工互补机制,今年类似共享员工的概念就非常火爆。

3、在保障员工权益的情况下,灵活使用其他用工模式。


二、拖欠费用

案情概况




A公司为实际用工单位,B公司为派遣单位,双方之间存在劳务派遣合同关系。根据B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截止到2020年10月A公司总计拖欠B公司服务费70万元,该笔服务费包含了派遣员工的工资50万元、社保费用10万元以及B公司的派遣服务费10万元。其中员工工资和社保费用已由B公司垫付,遂B公司依据上述情况向A公司发出了催讨函要求其尽快支付拖欠的费用。

A公司回函如下:

1、请B公司提供缴纳员工社保的记录,待我司核实后根据实际金额进行支付。

2、派遣员工存在各类不足之处,未满足我司的绩效考核要求,需要扣减员工工资和B公司的派遣服务费。

3、待双方核实付款金额后,由B公司开具劳务费发票给我司,我司会在收到发票后7个工作日内付款。

4、B公司派遣至我司员工需要配置统一的着装,该笔服装费用共计20万元应当由B公司承担。

处理思路


1、A公司支付给B公司的费用为整体的服务费用,不因B公司有无实际为员工缴纳社保而发生变化。另外就算B公司确实未给员工缴纳社保,该后果自然由B公司承担,不能免除双方合同约定的付款义务。

2、A公司未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并且B公司已经全额垫付50万元的工资,因此不同意A公司的减免理由。

3、关于服装费用若合同中未约定承担主体,则应由A公司承担,因为提供定制服装或者购买定制服装并非B公司的法定和合同义务。

注意要点


1、在业务合同中应当明确联系人员信息和往来沟通的方式,及时通过约定的联络方式确认各项数据和金额,避免后续出现扯皮的事件。

2、在业务合同中应当明确未交社保导致的法律责任承担主体。

3、在业务合同中应当明确开票的具体操作模式和发票种类。

4、出现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等相关费用时,应控制垫付额度、及时对账,随时关注用工单位的经营情况,调查用工单位的涉诉和行政处罚情况。

5、若用工单位需要统一配置装备或者服装的,建议明确义务和费用的承担主体。


三、损害赔偿/安全事故

案情概况




甲系B公司的员工,被B公司派遣至A公司从事操作工岗位。A、B两家公司为了规避行政风险,签订了《项目外包协议》约定由B公司承包A公司的某一生产线。



某日甲在操作设备的过程中,设备突然发生爆炸导致厂区起火,波及到相邻企业。最终该事故造成甲7级工伤,A公司损失140余万元(其中包含3台设备报废的损失),相邻企业经济损失10万余元。A公司在赔付相邻单位的经济损失后,一并向B公司索赔150余万元,另外A公司提出承包给B公司的生产线每隔90天就需要进行维修保养,但自从B公司承包后一直未进行任何维护工作,导致部分设备已经损坏需要维修,维修费用约为25万元。

处理思路


本案例是一起典型的“真派遣、假外包”的用工模式,结果B公司一不小心掉坑里了,被A公司给倒打一耙。由于没有签订另外的补充协议对外包生产线的具体细节进行约定,导致不仅要承担高额的赔偿责任,还需要承担接下来设备的维修费用。在自身证据不足的情况下,B公司很难逃脱A公司的两项诉求,最好的办法是向甲索赔,从而降低支出的费用。但由于甲存在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如果没有故意、重大疏忽等过错或明确的劳动合同约定,一般法院很难支持B公司的索赔诉求。

注意要点


图片

1、由于承包单位往往不具备实际生产经验,所以在签订外包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细化、细化、再细化,不论你是真外包还是假外包。具体怎么操作建议向专业人士咨询。

2、利润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当购买相应配套的商业保险,降低损失。

3、在生产区域内架设监控,加强员工培训,制定用工规范程序并加强监督。

4、做好与发包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尤其是在交接时间段。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