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仕途纹饰(下)

 迷人的三道茶 2022-08-23 发布于云南

图片

古有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时”便是其一,有所期盼便有体现,使得仕途纹饰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今个便接着上回继续分说。

图片

09

    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来源于传统民间故事,据《宋史·窦仪传》记载:燕山有个叫窦禹钧的人,其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图片

清乾隆 松绿地粉彩缠枝莲纹浮雕五子登科包袱瓶

《三字经》中亦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颂赞,并使得“五子登科”以谚语的形式广为流传。

图片

清 青黄玉五子登科

而后发展,“五子登科”的故事就逐渐演化为吉祥图案出现于各类器物之中。

从故事到谚语,再到吉祥图案,“五子登科”皆寄托了对锦绣前程、仕途光明的期望,希望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科举登科,考取功名,迎来自己的仕途上的巅峰。

图片

五子登科铜镜 清宫旧藏

作为纹饰,其构图富有变化,有人物形象构图动物形象构图之分,前者较为常见。一般有五个童子作环绕状,或围绕器物,或环绕一老者或者米勒。

动物形象则以雄鸡、猪等构图,较为少见。

图片
清 青玉镂雕五子登科洗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竹雕五登科摆件研习社

10

    蟾宫折桂    

“蟾宫折桂”属科举常用的吉祥话,意为考取功名,其出处在《晋书》中有所记载,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图片

清 红色缎辫绣蟾宫折桂纹活计-镜子

故宫博物院藏

又因古时科举考试恰处秋季,正值桂花盛开之时,故用“折桂”借喻高中

自唐朝以来用之,后以月中有桂谓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或改“月”为“蟾”,以“登科”喻为“登蟾宫”。

图片

清康熙 青花蟾宫折桂纹将军罐

明清时期,蟾宫折桂渐渐演变成瓷器常用的吉祥题材,常见有青花和五彩作品流传于世

此时期纹样的盛行旨在鼓励读书人积极入世,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功成名就

图片

蟾宫折桂文玩牌

纹样大多以月宫为主题,嫦娥持桂立于桂树之下,高中之士纷纷腾云而来,竞相折桂;有的则为蟾吐舌卷桂枝。

11

    一品当朝    

“一品当朝”意为百官之首,含有飞黄腾达,官升一品之意味

图片

一品文官 仙鹤补子

明清时期,官分九品,“一品”为封建王朝官员最高等级,其标志为禽类的宗长“鹤”

在传统文化中,鹤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仅次于“凤”(皇后),故以鹤表示“一品”地位最为适宜,明朝一品官补子的图案便是鹤。

图片

清 白玉雕一品当朝图牌

民间将鹤与红日组合在一起,便有了“一品当朝”图案,广泛流行于明清两代的建筑装饰和瓷器中,以寄托对取得高官厚禄的祝福

图片

蓝色地平金彩绣一品当朝椅披(局部)

纹饰构图多变,或因“潮”与“朝”谐音,便以仙鹤当潮水而立于岩石之上,合为“一品当朝”,表示官位极高,主持朝政。

亦有的画一着袍服官吏,手持一长条锦帛,上书“当朝一品”四字。

图片

12

     魁星点斗   

魁星掌管人间科举文运的神鬼,手持一支笔,专点考试中榜者的姓名,故而魁星在广大学子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魁星点斗”图案便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图片

图案大多为魁星一手拿笔,一脚踢”或一手捧“斗”寄寓着古人期盼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出人头地的美好愿望

信奉魁星之俗早在宋朝时期就有,盛行于明清两代,而“魁星点斗”图案则流传于文房清供之中,如笔筒、摆件。

图片
明晚期 魁星点斗
图片
清魁星点斗盆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上有一幅《魁星点斗图》尤为出名,它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四展室,为陕甘总督马德昭所作。

画面中魁星作小鬼形象,一手拿着判笔,去点“斗”字,另一手在腰间托着砚台。一只脚踢“斗”字,一只脚单独踩着“鳌”字,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

图片

《魁星点斗图》

13

     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指举时代考试荣获状元,其由来为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

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于台阶前迎榜,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中进士者站在阶下迎榜,而头名状元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所以称为独占鳌头

图片

明 白玉沁色雕独占鳌头纹珮

在古籍中常见此吉语的应用,如《陈州粜米》中记载:“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尚仲贤在《柳毅传书》中写道,“他本望至公楼独占鳌头,今日向洞庭湖跳过了龙门”。

图片

清同治 粉彩独占鳌头笔筒

因寓意美好,深受古人之喜爱,明清两代出现了大量以独占鳌头为题材的文玩字画、玉雕摆件,花钱亦不能免俗,足见古人之喜爱程度。

图片

独占鳌头花钱

14

     加官进爵    

“加官进爵”,顾名思义,为官职提升、仕途腾达之意,为清朝与民国瓷器中的常见纹饰。

图片

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故宫博物院藏

纹饰图案通常用爵杯来表示进爵,官帽来表示加官,一般由人物捧之,配以丰富配景,呈现出一派喜乐融融之景。

图片

明崇祯 青花加官进爵图笔筒

爵为古代的酒器,帝王常以爵盛酒赐酒奖励功臣,故而爵被赋予了升官发财之意。

此外,爵的升官之意还有另一层理解,即“爵位”。《礼·王制》:“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五等。”

图片清雍正 青花加官进爵琵琶尊

15

     辈辈封侯    

“辈辈封侯”是借用谐音组成的吉祥纹样。纹饰图案一般为大猴背只小猴子,取“背”与“辈”谐音,“猴”与“侯”谐音,寓意世世代代都能得高官厚禄,表达了封建社会古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图片清乾隆 青花辈辈封侯图灯笼尊

另有提倡伦理人情之意。《孝子传》:“余尝至绥安县,逢徒逐猴,猴母负子而没水。水虽深而清,以戟刺之,自胁以下中断,脊尚连。抄着缸中,子随其母傍,以手折子而死。”

图片

明 玉雕巧色辈辈封侯

纹饰应用较为广泛,画稿、器皿、文具、饰物等均可见之。民间建筑中亦有运用,有石刻、砖雕、木刻图案等,如山西王家大院中便可见此纹饰的石雕。

当然,类似的仕途纹饰还有许多,纹饰背后是无数学子对功名的渴求,平凡而伟大的仕途之梦,借以纹饰得以定格,尤值赏之。

-  END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