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功秘籍】巧用Seq为星空延时降噪

 星联CSVA 2022-08-23 发布于北京



★秘籍分享者:86号 段鑫

★ 使用赤道仪星空接片技巧

1、首先将赤道仪调平,调好相应纬度,在极轴镜里找到北极星,根据天文通里实时极轴镜对好极轴。

2、拍摄时,先关闭赤道仪拍地景,地景拍摄完成后,打开赤道仪再拍星空;拍摄银河拱桥时,若拱比较高,建议每排左右多拍几张(若少拍,后期接片两边可能缺失很多)。

3、后期处理时,先在CameraRaw中将单­片进行白平衡和基础曝光矫正,导出为16位TIF,进入PTGui进行接片;若银河较高,建议使用立体投影,其他投影可能会出现压缩星点的现象。

4、若接片出现明显的明暗接片痕迹,且在PTGui优化后还存在时,可以在PS中建立一个中性灰图层(混合模式为柔光)用加深减淡工具进行处理。

★秘籍分享者:89号 谢焱

★ 如何用Seq为星空延时降噪

最新版的Sequator更新了Tine-Lapse的选项,也就是说新版的Seq可以对星空延时进行降噪处理;具体的流程为LRT-Br-Seq-Pr/AE/达芬奇。

相信大家很熟悉LRT-Br-AE的延时制作流程,所以这里我主要讲一下Seq堆栈降噪的处理环节。

与单张图片进行seq堆栈的流程相同;先导入基准图片,然后导入需要堆栈的序列。

在冻结地景处把天空部分选择出来。(注:这个流程适用于天空和地景比较分明的延时,如果地景比较复杂的话可能会不太好用。)

打开倒数第二行的time-lapse选项,这里我选择了每三张进行一次堆栈(可增加张数,数量越多画质改善越好)。

大家可以看下下面的堆栈前后的细节对比图:

(堆栈降噪前的序列图片)

(seq堆栈降噪后的序列图片)

等待导出序列后,我们接下来的步骤就和平时的延时流程一样,用Pr或AE或达芬奇合成视频。(注:由于目前版本的Seq只能导出jpg和tiff两种格式的照片,所以这个流程也算是有利有弊吧。)

★秘籍分享者:83号 张兆晨

★ 无人机拍摄人物光绘照片小技巧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无人机人物光绘小教程。

首先看一下我拍摄的几张无人机人物光绘照片效果。

想拍摄无人机光绘照片,首先需要一部无人机(最好自带降落补光灯的机子),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和一部可以长曝光拍照的设备(尽量选择广角镜头,可以是相机、手机或者运动相机)。

拍摄原理就是利用无人机自身灯发光特性或者搭载相关发光配件,来绘制发光的路径;特点是轨迹不受距离限制,在天空中可以绘制大范围的图案和线条。

下面我们拿一张照片举例:

要拍摄无人机光绘人物照,一个漂亮的小姐姐是必须哒(哈哈)。

拍摄时,我这里用的设备是尼康D810,镜头是腾龙的17-35/ F2.8-4,无人机是大疆Mavic 2 Pro。

具体拍摄步骤如下:

第一步:尽量选择在光污染较少且空旷的环境进行拍摄;低角度固定好相机,光圈F8.0,镜头焦段17mm,手动对焦模式,焦距无限远。手电筒辅助被摄主体构图。选择M档曝光模式,快门60秒,感光度ISO1000以下来避免无人机LED灯长爆过爆及减少噪点(根据现场光源环境,快门速度,光圈等进行多次调节);色温4700K左右。

第二步:打开无人机LED下视照明灯并常亮;将无人机飞至4-5米高度,锁定环绕目标,环绕直径10-15米左右,以每秒0.5米的速度匀速环绕飞行。拍摄时人物尽量固定姿势,以免人物过于模糊。以上为图中效果照片的拍摄设置。

拍摄无人机光绘摄影作品时需要注意:不能用固定的参数来完成,需根据拍摄环境多次尝试,多次练习,以拍出满意的画面。 

无人机环绕方式在框选目标后,一定让无人机对目标主体进行兴趣点环绕。如果有人物出镜时,要保持在快门曝光时间内尽量不要乱动;而且要确定好无人机的半径和高低,这个决定拍出来的光环大小和位置。还有就是要确定无人机的飞行速度结合相机的曝光速度是否能出来自己想要的光绘效果,这个需要根据当时的环境自己调试。

★秘籍分享者:87号 吴子珎

★ 一些实用的整理器材装备的小工具

如果想装着肩带,但是又怕风吹晃动相机,可以用下图中这种魔术贴条。

调整好相机后,把肩带扎在脚架上,可以防止风吹摆动影响相机的稳定(当然,最好还是不上肩带)。

此外,这种魔术贴条还可以用来扎一些日常小配件;还可用不同颜色的魔术贴条做分类,用途广泛(有次户外朋友骨折,还用这个来固定夹板)。

某宝之类的购物平台上一搜一大把,物美价廉可以反复使用。

★秘籍分享者:85号 段林佳

★ 如何得到丝滑的车轨前景

星野作品中,除了璀璨的星空,地景部分是构图的重中之重;在北方拍星,经常苦于没有出彩的地景,不得已找段蜿蜒的山路拍摄路过车辆车轨,能给平平无奇的前景增添色彩。

拍摄车轨通常有两种方法:

1、单次长曝光;

2、多张拍摄后期堆栈。

在这两种方法里,一个很容易想明白但也很容易被忽视的小技巧就是:单次长曝光得到的车轨更加丝滑。

因为每辆车的行驶轨迹都不会完全相同和重合;那么用第2种方法在拍摄多张照片进行后期堆栈时,车轨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很容易与后车轨迹叠加出无法重合的毛刺。

所以在实际拍摄中,我的个人经验是尽量单次长曝光拍摄车轨部分,这样更容易得到丝滑的车轨前景。策划:星联秘籍生产队

本周值班:江俊男

统筹:李佳

编辑:张楠


————— / END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