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涟漪样(Rippling)肌病

 萃萃婆婆 2022-08-23 发布于广东

1、前言

周一上午神经肌肉病专病门诊,肌电图室的芳芳大夫带了个病人到我诊室,让我帮这个病人加个号,为什么呢?她在做肌电图时发现这个患者肌肉跳的厉害,但是针扎进跳动的肌肉后,却没有记录到肌纤维的电位。肌电图室的同仁们都觉得奇怪,所以把病人就介绍到我这里了,非常感谢同事间的亲密合作!

一直在寻找这个波纹肌病(rippling muscle disease),其实我更喜欢称它为水纹波样肌病。患者大腿在叩诊锤的敲击下,出现了鼓起的肌球,也出现快速的收缩;静止时大腿外侧肌肉出现水纹波样的肌肉跳动。因为罕见,我们的小大夫轮流地拿叩诊锤敲击患者的肌肉,患者很快因为肌肉疼痛,变得不高兴而拒绝,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还是很重要呀[汗颜]。在门诊接诊的那一刹那,当时真心希望患者是获得性Rippling肌病,而不是遗传性Rippling肌病,那样患者就有希望得到有效的治疗。

2Rippling肌病的历史

1975Torbergsen首先描述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肌强直肌病家系,他们发现其临床表型不同于先天性肌强直[1]。1980Alberta描述了54岁的Rippling肌病患者,认为其可能为获得性疾病[2]1989Ricker明确地提出了rippling muscle disease的概念[3]1996Ansevin发现Rippling肌病和重症肌无力共存,因而免疫介导的获得性Rippling肌病概念逐步被认识[4]1994Stephan发现1q41位点和Rippling肌病相连锁[5]2001Betz发现位于3p25caveolin-3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Rippling肌病[6]2009Hayashi发现PTRF突变导致继发性caveolin-3缺失,继而导致Rippling肌病[7]2014年和2017年山东齐鲁医院在两次学术会议上分别展示了他们诊断的Rippling肌病患者,但尚没有论文发表。

3Rippling肌病的临床

Rippling肌病是一种非进展性且相对良性的神经肌肉疾病,其特征在于肌肉兴奋性增高。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肌肉僵硬,中度疼痛和痉挛,当肌肉被轻敲击时,敲击肌肉局部隆起,或触发不自主的滚动样肌肉收缩(波纹),肌肉肥大,以及中度升高的血清CK。该病的一个特征性是:肌电图记录不到波纹样收缩的电活动,但该现象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在获得性Rippling肌病中。

遗传性Rippling肌病可以分为常染色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类[8]。多数患者为显性遗传,致病基因包括:caveolin-3基因、PTRF基因,以及1q41位点。隐性遗传包括caveolin-3基因和Oman型(尚没有确定位点)。(1)显性遗传caveolin-3基因突变导致的Rippling肌病的临床特点在Caveolinopathy中已经详述;(2PTRF基因导致Rippling肌病(全称为肌病伴脂肪营养不良),婴幼儿起病,Rippling肌病症状只是其中症状之一,广泛的脂肪营养不良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此外,肌肉肥大、远端突出的轻度肌无力、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胃肠平滑肌肥大功能障碍、骨骼异常、免疫异常等多系统损害亦可见到;(31q41位点连锁Rippling肌病仅有1个大家系报道,临床症状和经典的caveolin-3基因突变家系无显著区别;(4)隐性遗传caveolin-3基因突变导致的Rippling肌病的临床症状要重于显性遗传患者,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严重而持续的肌僵直等症状;(5OmanRippling肌病,仅在Oman种族中出现,但基因一直没有定位,临床较重,儿童期起病,除了Rippling肌病的临床表型外,患者多合并运动发育迟缓、骨发育延迟、身材矮小、心脏病变等多系统受累表现。总之,遗传性Rippling肌病起病年龄多在婴幼儿童期,RipplingPIRCPIMM等肌肉高兴奋性症状较恒定出现,而肌电图均显示为电静息。

获得性Rippling肌病主要为免疫介导的肌病,与重症肌无力和胸腺瘤密切相关,但也有个别病例与乳腺癌或者辛伐他丁使用相关,Rippling肌病的临床症状和重症肌无力或者肿瘤的症状出现的顺序可以交互。获得性Rippling肌病的发病年龄一般在30-55岁之间;获得性Rippling肌病颅神经支配区肌肉易出现肌僵直等症状;部分患者敲击后出现肌肉快速收缩(percussion-induced rapid contraction, PIRC)症状可以阴性;部分患者肌电图可以记录到波纹样收缩的高频电活动,上述几方面有助于和遗传性Rippling肌病鉴别。

    遗传性Rippling肌病的病理改变在Caveolinopathy中已经详述。获得性免疫介导Rippling肌病的肌肉病理:可见肌纤维坏死再生;炎细胞浸润(CD4CD20CD68阳性细胞);caveolin-3蛋白呈马赛克样缺失;MHC-I表达上调(caveolin-3阴性肌纤维尤其升高);dysferlin蛋白膜表达下降,而胞浆阳性,因而蛋白总量正常。因而,caveolin-3蛋白在肌纤维膜上的分布形式,对于鉴别遗传性和获得性Rippling肌病有较大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基因分析,可能是事半功倍的方式。

4、结束语

    上述患者的肌肉活检显示caveolin-3蛋白在肌纤维膜上呈马赛克样分布,提示获得性可能大,的确基因检查也没有发现相关基因的突变。文献显示获得性Rippling肌病对免疫抑制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性,而且甚至有个别患者未治疗而能痊愈。患者接受了正规的激素和丙球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的症状逐步好转,并趋于稳定,希望他一直能够平稳康复,不要合并重症肌无力,也不要合并出现各类肿瘤。

Rippling肌病的核心症状是肌肉兴奋性增高症候群,而该症候群更常见于遇到神经性肌强直或者先天性肌强直,但他们的肌肉跳动形式不一样,而最突出的可能在于肌电图的表现。实在很困惑肌肉rippling的时候,为什么肌电图的针刺电极纪录不到动作电位?肌肉Rippling样活动是指肌肉跳动的方向和肌纤维垂直,且以0.6m/s的速度传播,10倍慢于肌纤维正常的收缩速度。研究认为Rippling样活动来源于临近肌纤维肌节机械感应钙通道的开放,而没有肌膜动作电位的激活。而肌膜动作电位的静默主要是因为caveolin-3分布在T管的颈部,当caveolin-3蛋白异常时,肌纤维三联管的功能障碍导致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障碍。当然,在少数获得性免疫介导的Rippling肌病患者中,可以记录到各类异常的针极电位,从单个的肌纤维电位到大量的动作电位爆发,从非常短暂的电位到持续整个rippling周期,因而免疫介导的Rippling肌病可能是获得性神经肌肉高兴奋性综合征谱系病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Torbergsen T. A family with dominant hereditary myotonia, muscular hypertrophy, and increased muscular irritability, distinct from myotonia congenita Thomsen. Acta Neurol Scand. 1975;51:225-32.

2.Alberca R, Rafel E, Castilla JM, et al. Increased mechanical muscle irritability syndrome. Acta Neurol Scand. 1980;62:250-54.

3.Ricker K, Moxley RT, Rohkamm R. Rippling muscle disease. Arch Neurol. 1989;46:405-8.

4.Ansevin CF, Agamanolis DP. Rippling muscles and myasthenia gravis with rippling muscles. Arch Neurol. 1996;53:197-9.

5.Stephan DA, Buist NR, Chittenden AB, et al. A rippling muscle disease gene is localized to 1q41: evidence for multiple genes. Neurology. 1994;44:1915-20.

6.Betz RC, Schoser BGH, Kasper D, et al. Mutations in CAV3 cause mechanical hyperirritability of skeletal muscle in rippling muscle disease. Nature Genet. 2001;28:218-9.

7.Hayashi YK, Matsuda C, Ogawa M, et al. Human PTRF mutations cause secondary deficiency of caveolins resulting in muscular dystrophy with generalized lipodystrophy. J Clin Invest. 2009;119:2623-33.

8.Torbergsen T. Rippling muscle disease: a review. Muscle Nerve Suppl. 2002;11:S10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