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最温柔的教养》读书讲解分享

 新用户38207694 2022-08-23 发布于北京

最温柔的教养

一本好书,一次成长!

各位家长,大家好:

很多家长心中对孩子充满爱意,却囿于不懂表达,让孩子无法感受到自己全然的爱;很多孩子心中渴望与父母亲密,却碍于疏离的关系,无法与父母建立稳固的情感联结。我们这一期家校共育课堂继续给各位家长分享田宏杰老师在樊登读书会里非凡精读馆栏目,讲解韩国作家吴恩瑛著作的这本《最温柔的教养》讲解文稿,让你最快领略书中的经典内容和育儿方法。在本书中,作者吴恩瑛希望大家,从今天起,改变与孩子说话的方式,每天发生1°的变化,一点一点构筑与孩子的美好关系。用温柔的话语,让孩子感受到爱,用坚定的行为,让孩子有所成长。

(接上期)

五、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第五部分是,孩子习惯的养成。有的时候,孩子生活中的习惯养成起来特别难、特别慢,这时候该怎么办?

01 勿强行压制,要留有弹性

首先,要做到一点就是,当孩子有些生活中的小毛病时,比如说他挑食,你想要去改变他那个坏习惯的时候,你要做的事就是尽量别硬压,尽量别产生情绪的冲突,给孩子的发展留一个空间。

比如,书中讲了一件特别小的事,一个孩子他不爱吃黄豆,碗里可能就只有几颗黄豆,可他就是不吃。这时候你别跟孩子讲:“你看,农民伯伯辛苦地把这个黄豆种出来,我们要吃,来,尝一口,粒粒皆辛苦。”你也别讲:“这黄豆很好,现在有很多非洲的孩子他们还饿着,他们吃不上黄豆,你能吃黄豆好幸福。”

为啥?因为这些道德的标准会让孩子有负罪感,但是孩子他并没有学会到底为啥要吃黄豆,他没有学会合理性、正当性。说实话,孩子如果他今天不想吃黄豆,他不是一辈子都不想吃这个黄豆,而我们要做的事是,如果今天他说他不吃,你别跟他硬扛。你硬扛的话,你每次一说吃黄豆,你俩就可能产生冲突。每次一说黄豆,你们就较劲,那这孩子这辈子可能都不吃了。你今天拗他不吃,那就算了,等啥时候他吃再说。

今天你就说这么一句话就行:“好吧,今天妈妈帮你把这几颗黄豆挑出来,你放心吃饭。其实吃习惯了,你会发现黄豆也很好吃。” 但后边留了一个气口,“你会发现吃习惯了,黄豆也很好吃。”这样就行了,然后慢慢地等待一个时机,等哪天孩子吃了一颗,你可以说:“你愿意吃的时候,可以多尝几颗。”下次,孩子不是慢慢就尝起来了吗?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弹性。

啥是弹性?弹性就是,他就不想吃,我们就别非逼着他吃,但总有一天,他可能在某个时刻他有一点改变的时候,你可以说:“其实,吃了这个很好。”

或者比如说,一个孩子他本身特别惜爱自己的物品,暂时还不肯分享。你别非逼着他去分享,你可以说:“好,看来你的玩具还暂时不想分,其实分享也很好。”就够了,也不用逼他分享,等哪一天,一定有那么一个时刻,孩子就想把他的玩具给别人分享,这时候,你也别太夸张地去夸他,你就说:“你们在分享玩具了,真好。”就够了。

我觉得有些父母,尤其这些年的教育心理学学得多了以后,特别爱夸孩子。比如说,孩子他一直都不分享,然后有一天终于分享了,全家人都大张旗鼓地夸孩子:“亮亮今天分享了,真棒!你看,一块儿玩玩具多开心!”你们这就跑得太快了,孩子只想分享一点点,结果你们跑得太快,显得孩子还是有点落后,孩子可能就有被逼迫的感觉,那这孩子就会往后退。

所以,也别整太过。等待那么一个时机,他表现出来一点点差异,我们不着痕迹地把这一点点差异鼓励一下,孩子他就其实在原来的特点上有了一点点新的发展,等新的特点越来越多,这孩子的行为就会开始变好。

这也就是说,习惯的养成中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把目光放长远,心中要一直有目标,但是眼中、手中别太着急,别非得催着孩子在一天去改变。

02 勿攻击指责,要耐心温和

第二点就是,想要改变孩子行为的时候,你别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比如,你跟孩子之前说得好好的,可是下次他还是不改,这时候父母经常会说一句话,“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别去说这句,你要说:“如果你还是觉得很难,好,那妈妈再教你一次。”

你要明白,孩子的一个行为的养成有的时候要试错好多次。其实,他多久能学会,不是取决于我们教的一方教得多明白,教得多强烈,我们多么迫切让他学会,而是要根据学的一方他自身的进展来决定的。如果你确实教了好多次,但是他还在听,还在练,那这就是他的进度。所以,你别觉得孩子明明听得懂,但是他就偏偏不做,实际上,有的时候他就是还没做到,而如果我们问他说:“我跟你说了多少次?”这句话它就是一种强迫,甚至有的时候就是一种攻击。

其实,我们这么说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观上,目光没看长远,我们自己可能都没发现,这句话其实就意味着,我们内心里觉得孩子就理应一次改正所有的错误。这是我们教育观上的一种幼稚。所以,我们别跟孩子说:“说了多少次了?”我们要根据他的进度决定,一次不行,我们就再说一次,这个方法说着不行,我们就换一个方法再说,那慢慢地不就会了吗?

03 勿滥用约定,要预估能力

然后,还别说下面这句话,就是你跟孩子都说好了,可是孩子下次又犯,这时候你别跟他说:“咱们不是都说好了吗?咱们都约定了的。”

为啥?我们来读一个案例。四岁的小A一不开心就喜欢推人,妈妈有一天带他去了亲子咖啡厅。

啥是亲子咖啡厅呢?就是有些地方会有一个空间,这边妈妈可以看书,孩子也可以跟妈妈一起看书,但在另一边,孩子们有可以一块儿玩的地方,所以这里既是妈妈和孩子共同休闲的地方,也是孩子去进行社交的地方。在这儿,你会发现孩子在这里容易跟别的小朋友社交,但也很容易跟别的孩子发生冲突。

去之前,妈妈就嘱咐他说:“今天我们不能推人。”口头约好了,还不放心,她还跟孩子伸了手指头,拉钩、盖章,还模仿击掌、复印。结果,到了咖啡厅没多久,孩子又忍不住推了其他小朋友,妈妈吓了一跳,就赶快过去质问孩子说:“咱们不是说好了不推人了吗?”孩子低下头没说话。妈妈就说:“不遵守规定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孩子说:“是坏孩子。”妈妈说:“那圣诞老人能给坏孩子送礼物吗?”孩子说:“不能。”然后,这个四岁的孩子就掉眼泪了。

其实,你知道今天孩子还很可能推别人,这时候你跟孩子说,“咱们说好了,不能推别人”,这时候不应该说这句话。在孩子还可能推别人的情况下,你跟他说好了啥?实际上,要改变这个行为不是你说好了就能说好的,而是要慢慢地练。

所以,这时候不是说“咱们说好了”,而是“孩子,今天妈妈会带你去咖啡厅,但是如果在咖啡厅,你要是像上次又推了别的小朋友,那妈妈就要带你走了。”如果他真的又推别人了,你就要说,“孩子,没办法,今天妈妈要带你走了,我们说过了,你要是又推别人,妈妈会带你走。”接着你抱着他就走,走的时候可以说,“那下次妈妈再带你来。”

这才是讲规矩,而不是说“咱们说定了”。我们有的时候是约定了,但其实说的这个约定,有的时候是在骗孩子。我们心里面准知道,孩子做不到,于是非得用一个约定去限制他,其实你限制不住的。结果,孩子发现自己做不到妈妈的约定,他心里就很苦闷、很愤闷,妈妈也觉得很受挫。这就很麻烦。

其实,我们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让孩子受挫,我们也不是为了证明孩子是错的,我们要做的是教给孩子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所以,只要教就好了。

六、如何处理亲子冲突?

今天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你跟孩子有冲突的时候怎么办?

01 勿过度管束

比如说,你跟孩子说了你的要求,你说了半天,孩子气鼓鼓地回嘴说:“行,我知道了。”听到这个,你火吗,气吗?其实,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他都这么回答,他不会好好跟你说:“妈妈我知道了,妈妈好的。”听起来语气不佳,但实际上,他刚才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就是“好的,我知道了。”他说这句话时虽然语气不好,但是他实际上知道了,所以这时候,你别去质问他说:“你怎么说话的?你这是知道了的态度吗?”用不着。他说:“我知道了。”你就可以说:“好,知道了就行了。”你别跟他去硬杠。有的时候越大的孩子,他越被你管束,他就越有气。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跟他硬杠,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温柔的榜样,孩子可能慢慢地也就温柔起来了。孩子态度不好的时候,只要我们的要求传达到位了,他听到了,就够了。

02 情绪不等于想法

还有另外一种亲子冲突就是,孩子说话挺狠的,孩子说的话让我们听了仿佛内心被插了刀,很痛苦。

比如,有的孩子就会说:“妈妈,我讨厌你。如果你不是我的妈妈就好了。”甚至有的会说:“妈妈我真希望你生病死掉。”当你听到这话的时候,你心里面有没有觉得自己人生很失败?甚至,有的妈妈觉得自己活着都没意思,自己生他、养他,他就这么对自己说话,自己这样有什么意义?

这时候,请你不要怀疑,你的孩子一定深爱着生养他的你。你生他、养他,所以他爱你,那是一定的,不用怀疑的,哪怕他现在说“我讨厌你”的这个瞬间,你仍然是他最爱的那个人。他说“我讨厌你”,他说的不是他讨厌你,他说的是“你的行为让我讨厌,让我生气,我要你看到我的需求。”

所以,这时候你别跟孩子说:“你怎么说这种混账话?你怎么回事?你不让我当妈妈,我还不想当你妈妈呢!养你这种孩子,我真的都养够了!”你别跟他去较劲。我们现在是恼火,但我们不要被我们的情绪控制,做出幼稚的反击行为。如果你特别生气,特别难受,你就可以说:“妈妈觉得很受伤,我现在没有办法跟你说话,我可能要去停一会儿,缓一会儿,一会儿妈妈再跟你讲。”

你要是真的特别生气,你就停一会儿。如果你现在情绪还能承纳住这个愤怒,他说:“我讨厌你”。你就可以说:“原来,你会讨厌妈妈,你能跟妈妈讲讲,妈妈什么时候让你讨厌吗?”就行了。

孩子可能就跟你说:“昨天我跟你说了一个要求,你又不答应,所以我就讨厌你。”你可以好奇地问:“你是因为昨天妈妈没答应你那个要求,所以你讨厌妈妈。原来是这样,那你讨厌妈妈的时候,你的感觉、你的心情怎么样?”

你看这句话,还是在说他讨厌你吗?不是他讨厌你,而是你不答应他的要求,于是他很生气。

所以,跟孩子发生亲子冲突的时候,我们真的要坚信,孩子一定是爱我们的。孩子因为内心有冲突,他在表达他的情绪,如果我们把他的情绪承纳住,其实我们也就是在跟自己温柔相处。

03 与自己温柔相处

作为父母,有的时候我们也蛮不容易的,我们也得跟自己温柔相处。

但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也控制不住情绪。比如说,书里面有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妈妈经常打孩子,她就过来做心理咨询,她就跟作者说:“吴院长,我觉得我没有做妈妈的资格,我做不好妈妈。”你会有这种感觉吗?

其实,我们养孩子真的蛮难的,天天为孩子付出那么多,我们要工作,又要生活,要管家,又管孩子,我们偶尔觉得自己好失败。这个时候,你要知道自己内心有点沮丧,自己觉得好难。你要先跟自己共情,你要对自己说:“我今天自己真的累了,不过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我做的已经是我现在能做的最好的了。真不容易,抱抱我自己”。当你觉得沮丧、低落的时候,不必急于让自己振奋,可以去抱抱自己,停下来,这就是你对自己最大的温柔。

(连载完)

这本书《最温柔的教养》我觉得它做得最好的就是,它不但对孩子温柔,对父母也很温柔。这里面还有好几个情景是关于“父母有情绪的时候该怎么去处理”,只要每天去做一点点练习,每天变化一点点,就回到了这本书开始说的那句话,就是1°的作用。

今天我们把我们的话术改变一点点,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多一点点,温柔的行为多坚持一点点,哪怕只有1°的变化,但是我们坚持五年,坚持十年,坚持二十年,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亲子关系就会不一样了。

最温柔的教养

今天,我们是把书中130个情节拆出了几个情景来讲,分别是怎么去爱孩子,建立情感联结,怎么去处理消极情绪,怎么去提要求、讲规矩,怎么去处理同伴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怎么去养成好的习惯,然后怎么去达成好的亲子关系。把你学到的每一个话术、每一个说话之道在生活中不断地去练习,像练外语口语一样

,最终说出温柔的话,给孩子温柔的爱,也给自己温柔的爱,就像这本书的书封页面的这句话: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