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中稀有之候——读《赵烈文日记》

 火天大有_元_享 2022-08-24 发布于辽宁

2022-08-22 23:57·清風朙月

赵烈文

一、清赵烈文年譜

先生名烈文,字惠甫,亦字能静,江苏阳湖人,道光十二年正月初二日生于安徽怀宁。父名仁基,字子厚,道光六年进士,历任江西宣春崇仁,安徽泾县怀宁知县,滁州六安知州,江西南赣兵备道,湖北按察使,道光二十一年六月,殁于江西。

1835年(道光十五年)四岁,入私塾读四书。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十一岁, 居江苏宜兴,始学为文论。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十三岁,应童子试。

1852年(咸丰二年)二十一岁,三应省试,不中第。

1853年(咸丰三年)二十二岁,遂辍举业,稍探古学。时洪杨倡乱,金陵不守,与族兄赵伯厚,同邑周弢甫,刘开孙等讲求经世学,思以靖祸变,保乡里。

1855年(咸丰五年)二十四岁,曾国藩督师江右,以币聘之往。曾使观樟树镇诸军,归为曾公言,周凤山军营制懈,未足恃,不十日,果溃。

1856年(咸丰六年)二十五岁,归居母尤。

1858年(咸丰八年)二十七岁,至江南大营,省视二哥赵熙文。

1859年(咸丰九年)二十八岁,与周弢甫(其姊夫),搜集夷书,留心夷务。

1860年(咸丰十年)二十九岁,太平军攻陷常州,避难于崇明岛。

1862年(同治元年)三十一岁,在曾国藩幕府,掌夷务案牍。

1863年(同治二年)三十二岁,协助曾国荃策划攻取江宁。

1864年(同治三年)三十三岁,六月克复江宁。

1865年(同治四年)三十四岁,自江宁移寓常熟,受苏州忠义总局之聘。

1867年(同治六年)三十六岁,重入曾国藩幕。

1869年(同治八年)三十八岁,奉檄署直隶省磁州知州。

1871年(同治十年)四十岁,卸磁州知州任,纂修畿辅通志。

1872年(同治十一年)四十一岁,奉委署易州知州。

1875年(光绪元年)四十四岁,卸任南归。

1876年(光绪二年)四十五岁,家居常熟虞山,喜爱金石书画。

1893年,(光绪十九年)六十二岁,病卒,葬于江苏宜兴清泉区梅岭。

二、乱世清醒客

赵烈文著有《能静居日记》,稿本六册,台湾学生书局1964年印行。此本经廖承良标点整理,2012年由岳麓书社出版,仍以《能静居日记》为名。抄本、整理本六册,中华书局2020年印行,包括两部分:《落花春雨巢日记1852—1856》、《能静居日记1858—1889》,更名为《赵烈文日记》。日记中举凡平定太平天国始末、庚申之乱、时政军事、机要人物之臧否、清廷夷务操办、北方官场实态及江南地方士绅的政治文化活动与日常生活,均有详细生动的记载,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而最为后人津津乐道,使赵烈文在晚清近代史上留名的原因之一,大概源于他被认为是“准确预言大清结局之人”。湖南省作家唐浩明称之为“乱世清醒客”。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1867年7月21日),曾国藩、赵烈文二人有了以下这段著名的对话:

初鼓后,涤师来谭。言得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余云:“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采未开,着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有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师蹙额良久,曰:“然则当南迁乎?”余云:“恐虽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

四十四年以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方州无主,人自为政”……

时人都有猎奇之心,把注意力放在“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云云的所谓预言清廷气象的文字上。如换一角度看,赵烈文是否在暗示曾国藩当乘此机会,东南称王,与清廷分庭抗礼?

能静居一角

赵烈文藏书楼

三、南中稀有之候

本文选取《能静居日记1876—1889》,即赵烈文辞官闲居常熟这一时段所记日记里有关气候的记录。摘录十余则,感其关心民瘼,以宽慰在今岁烈日炎炎下的自我。

光绪二年闰五月十八日戊寅(1876年7月9日)

接子谨初四日信,言直隶亢旱,赤地千里,灾民群聚省垣。而东省盗匪纠众抢掠,延入直境,官军擒剿未灭,西人又复鸱张,内患外忧一时交集等语。余既闵斯民之被祸,复幸归计之早成,瞻仰昊天,咨叹不已。

光绪二年闰五月二十日庚辰(1876年年7月11日)薄阴

自前月中下旬雨后,至今复晴半月馀,水减日数寸,农夫戽水,力尽筋疲,而天泽不降。直隶、山东赤地千里,江西、福建大水成灾,天意、人事可以知矣。……

光绪二年八月二十五日癸未(1876年9月12日) 阴,大风骤凉,几欲挟纩

连日秋暑,寒暑表九十分以外,今日骤落二十馀分,气候不正如此,人易致疾,不可不谨。

光绪二年九月十二日己已(1876年10月29日)

自重九至此日皆晴。谚云:“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相传甚准。今夏秋皆旱,济以冬干,麦苗失润,穑事可忧矣。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二月朔日辛巳(1878年1月3日)

雪霁严寒,池冰尽合,寒暑表低至二十五分。南中稀有之候也。

光绪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丁酉(1879年1月14日)晴

天时暄热,三九中恒欲露坐脱帽,闻外多喉疾、痧疹,可畏也。

光绪五年六月辛二十四日丁酉(1879年7月13日)睛

连日热甚,寒暑表升至百分,余归后五年中未之有也。

光绪五年六月ニ十二日甲子(1879年8月9日)晴,暑甚

天久不雨,田禾干焦,静圃新种之树亦多枯死。先是,谣传今年月至五月朔望皆火日,与咸丰六年同主大旱。斯言殆欲验矣。……

光绪六年五月初八日乙亥(1880年6月15日)晴

不雨日久,河池半涸,昨甫云合,暂雨辄止,旱象殊可忧也。苏属地多生毛,状类人发,余咸丰初曾见之,较壮大,盖亦兵荒之兆。

光绪六年五月初九日丙子(1880年6月16日)晴

闻浙省遍地皆出促织,夏行秋令,未知主何事,归询内子,云咸丰六年亦然,是年大旱,塘河干断,然则亦主旱耳。……

光绪十三年六月朔日丁亥(1887年7月21日)晴 夜雨

自前月望后晴霁,甘二起酷暑,至廿六、七间炎歊而无风,上暴下蒸,终日彻夜,如坐干甑中,城中暍死者一日至数十人。余素不畏暑,老来阳亏,必十馀日始敢一浴。今年则汗出如浆,夜卧犹未已,非间日一浴不可。所居凉爽甲于一邑,尚不可耐如此,馀可知。廿八日后天始风,蒸气稍散云。

能静居曲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