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征文367号】高照明 贾长敏 衡朝阳:泉水叮咚系乡愁

 新用户89134deQ 2022-08-24 发布于湖南


【沉船100天】《坦达尼克号》(2)

“回不去的乡愁”全国征文复赛作品

乡土文学优秀作品排行榜

“回不去的乡愁”全国征文大赛作品专辑(1)

“回不去的乡愁”全国征文大赛作品专辑(2)

(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泉水叮咚系乡愁

高照明   贾长敏 衡朝阳


前几天去山西临汾河西龙祠游玩,那里的泉水好大,水流好急,泉水清澈见底,晶莹透剔。好多人在泉水边玩耍戏水,好不热闹。泉水从山脚底下流出,像一条长龙川流不息,供应着临汾城区生活用水。就问乡亲,这水从哪里来?流往哪里?答曰:龙祠泉水发源于吕梁山山脚下,最后流入了汾河。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老家到处都有山泉水,千百年来滋养着这片热土。最有名的要数发源于洪洞赵城广胜寺霍山山脚下的霍泉水。
霍泉水,唤醒了我尘封的过往记忆,小时候一到灌溉时节,跟着大人们跑到水渠上玩是当时最高兴的事儿之一,长长的水渠边有很多戏耍水的人,每次都感觉非常奇怪,哪儿流来的这股水洁冰清、清凉透明的渠水啊,而且一直往前流啊流,不知道流向哪里才是尽头?后来才知道,这闻名遐迩的洪洞县广胜寺霍泉水。
霍泉水,伴随着我们少时经历的美好岁月,勾起了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憧憬。我们打小就生活在七分渠河边,那时候老脚丫子在水里蹚水,洗衣,淘洗菜,玩打水仗。天暖时节,霍泉水从渠中潺潺流过,拔凉拔凉的,水过膝后寒凉浸入骨髓,玩水人不由自主地从水中抽出腿脚,挪移到浅水处戏水过把瘾。
在霍泉水渠边大树树荫下,常常听家乡的故事大王讲故事,天知道他们的脑袋里为什么装了那么多,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连说带表演还附带响声儿,说赵城人如何骁勇善斗、身经百战故事情节惊险悚人,曲折跌宕,一惊一乍随后又绝处逢生。他们语言诙谐幽默、俏皮逗人,有时加一些荤段子插科打诨,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捧腹大笑,都笑出了眼泪。
历史上洪洞赵城两县为争夺霍泉水灌溉农田经常打架斗殴,临汾知府为霍泉水分水想了个绝招,在霍泉水神庙前支了口油锅,点燃柴火,在滚烫的油锅里扔了十个铜钱,由洪赵两县各出一个人下手捞钱。结果性格彪悍的赵城人特狠,捞了七个铜钱,性格温和的洪洞人只捞了三个铜钱。从此立碑,霍泉水被分为七分渠和三分渠。流往赵城的霍泉水便是七分渠,流往洪洞的渠被称为三分渠。从此,赵县便留下了好斗好打的名声。
好多人问,为何赵城人脾气赖好打架?不得而知,传闻赵城是历史上中原人和草原游牧民族五胡乱华南下的分界线,是中原人的军事前哨。其他事情不好说清,赵城是中原官话区和晋语区的分界线这倒不假。可以肯定,赵城以南就妥妥属于中原地区了。
初冬时节,不再用于农田灌溉的霍泉水,苑川柏树泉水,以及流经耿峪的泉水,统统排放汇流到赵城城北后楼村前的涧河里面,由此注入汾河。这时候家家户户挑着满筐的芥菜,到涧河里淘洗,准备腌制过冬的酸菜。好多洗菜人蹲在清洌可鉴的涧河水两岸,边洗菜边扯闲篇儿。涧河挺宽,河床遍布好多鹅卵石,这是千百年以来汇聚奔流而下的泉水不断冲刷形成的。这些鹅卵石用手触摸着,感觉光溜溜的好光滑好有质感,颜色五彩斑斓。这些铺在河底下的鹅卵石,光脚丫子在水里蹚水也不太硌脚,反而感受到无法言状的愉悦舒畅,玩的那叫一个嗨。
涧河水由东流往西,落差大,河水虽不深,流水非常湍急,穿过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时,冲刷哗啦哗啦做响,水流声好大好大,几乎压了洗菜女人们叽叽喳喳的喧闹声。她们扎堆儿边洗菜边说话时,生怕对方听不见,只好使劲儿扯高着嗓门,仿佛对方是聋子听力不好,时而像掐架一样来回怼,路人以为双方发生了不愉快的争执,场面很是夸张。洗菜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好不容易有了玩水的机会,脱掉鞋子在水里专捡捞好看的鹅卵石,拿在手心里攥着玩儿。冷水里孩子们浸泡过的小手小脚都冻的通红通红的,又被家长拎出来狠狠哼督一顿(土话:教训一通):这颗坏籽儿(调皮鬼),快上来,把鞋穿上,冻死勒你。”其实这些孩子皮实着呢,压根儿就不怕冻。洗菜的场景热闹动听,油然而生一幅活脱脱的大自然秋冬洗菜图,这幅民俗风景画面已经定格于历史某一空间。即使如此,至今让人回想起来那景那画面,依然觉得无比温馨,情趣盎然。
另外一个有名的泉水是龙眼泉,又称堤村泉,泉源位于吕梁山丘陵地带堤村,离赵城城三里路,一过汾河河堤就到,堤村泉水温如同霍泉水,常年10度左右,冬季温暖不冻,是冬冷,春寒,秋凉时节洗衣洗菜的佳地。
临近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挎着篮子,挑上满满两筐一冬天积攒的脏衣裳,以及拆洗的布条(床单)和被面,揣上干粮,穿过汾河去堤村泉,早早抢占一个洗衣位。为啥要早去?一是因为脏衣裳太多。二是洗衣裳的人太多,早早去可以占一个好的洗衣裳位置。
堤村泉泉水池周边用笔直光溜、长长的青石石条围砌,泉水池大约像现在较大的游泳池那样,围砌的四方四正,泉水池四周的青石石条石缝里长满了滑滑的苔藓,泉水边的池子里都长满绿茵茵的水藻,潺潺泉水汩汩直冒,水波粼粼,热气腾腾,还有小鱼群在里面游来游去。孩子们看到这些都感觉好神奇,兴奋地在泉水周围跑来跑去,一边戏水,一边大声叫喊着说:快来看啊,这里有好大的鱼。。。
寒冬,在堤村泉泉源周边洗衣洗菜的生活场景画面,年复一年,让人想起时依然感受到浓浓乡情,暖人心扉,充满生活情趣,又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心驰向往。洗衣被时用的洗涤剂是树上长的皂角,即便排放泉水里也不污染环境,这幅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画面浑然天成。
打眼望去,男女老少井然有序地蹲在泉池周围青石石条上,一边洗衣裳,一边喋喋不休地排答说闲话儿(土话:扯闲篇)。女人们如数家珍喋喋不休地排答着近期发生的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的事儿,像野鹊子(土话:喜鹊)一样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当说到张家长李家短时,越说越来劲,聊得唾沫星儿溅起,还夹杂着皂角水四处喷射,又不耽误手里抡着棒槌不断砸洗衣裳,使劲狠狠地搓洗着衣裳,越洗气场越足。小女孩儿们嬉笑着像小鹦鹉一样嘻嘻哈哈相互笑骂着,揶揄着对方的这也不是那也不对。男孩们个个都是顽皮捣蛋鬼,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闹腾着,互相追赶打闹着。哗啦啦的水流声,泉水的汩汩声,女人的嬉笑声,小孩的哼督声(土话:教训声),孩子们的追骂声,相互的打闹声,洗衣棒槌的梆梆声,拧巴衣裳和被单嘀嗒嘀嗒的滴水声,此起彼伏,俨然一曲充满生活情趣的温泉洗衣交响曲。
洗完一件衣物,就晾晒在系在树上的绳子上,借机舒缓一下累弯的腰。中午饿了,洗衣人凑合着啃吃带的玉米窝头片,手捧起清泉水喝几口,又转身继续洗捶衣物。暖阳西坠,已无热意,衣被洗完了,晾干了,手泡胀了,臂累酸了,腰也累弯了,将僵硬的双腿蹬蹬,伸伸,再捶捶,缓缓劲儿,然后叠好洗净的衣物,背着落日余辉,拖着疲惫的身体,在饥肠咕咕中用扁担挑着装满洗净衣裳的篮子往回走。路上恰好碰见街坊邻居,对方就会问:你滴(你们)今嘛格(今天)洗勒?答曰:洗勒你滴呢?啥时去洗呀?对方回答说:今儿我们扫刷家里,明儿格(明天)才去堤村泉洗哩(洗衣)堤村泉过年前洗衣裳,是方圆周边百姓必做的大事,如同春节大扫除,䒱年馍,置办年货一样,已然演化为当地的年俗。
山西老家到处都是这样的山泉水,这些泉水要么发源于吕梁山,要么发源于太行山,中间便是著名的汾河谷地。这些泉水诞生了最初的水崇拜和祠堂庙宇祭拜外,孕育家乡的民俗民风文化,塑造了乡民的淳朴性格,同时还浇灌滋润汾河谷地两边的千里沃土良田,最终统统汇聚合流注入了山西的母亲河汾河。
汾河,是这片沃土百姓心中的大河大川。小时候曾经历了一件关于汾河的刻骨铭心又令人震撼的事情,至今历历在目,挥之不去。那年农历八月十四汾河发洪水,好多人抢先坐船过河,船上还坐了不少当地公社领导, 大家都争先恐后上船急着回家过中秋节。由于渡河回家的人太多,船上挤满了人,结果船行驶到河中间,由于负载太重,水深浪高,船被洪水掀翻了,整船人都被波涛滚滚的洪水卷入河中。虽然熟悉水性的船工们一个个如蛟龙般跳进河里,同洪水大浪搏斗,拼命打捞抢救落水的乡亲,但是由于水势太猛太大,好多人眼睁睁地看着被滚滚洪水卷走了,最后造成多个家庭无可挽回的悲剧。当时听到这个天大的噩耗,我也跟着大家匆忙跑到河边,看到汾河水好大好大,汹涌澎湃,波浪滔天,一眼望不到边,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残酷无情,无可奈何地看着悲剧发生却无能为力。。。唉。。。
汾河码头常年累月都有那些船夫光着膀子穿着裤衩摆渡摇船送人过河, 这种职业被叫做船户狸,一般都是身强力壮的猛男做此职业。他们身上的皮肤被阳光晒得呈现出棕褐色,加上常年像河狸一样出没于汾河水之中,其皮肤被汾河水浸泡得像涂了棕榈油一样闪闪发亮。船户狸浑身都是腱子肉,其腹肌凸显暴露无遗,散发着扑面而来的阳刚气息,如同行走的荷尔蒙。民间坊间都在传说船户狸与摆渡过河女子之间的逸闻趣事,这些人常在汾河渡口用摆渡船来回摆渡迎送两岸过河百姓,听说一些胆大包天的船户狸对单行漂亮女子动手动脚吓得不少女子都不敢单独乘船深怕被这些船户狸借机揩油,……这些传闻也许是子虚乌有的编排之词,也许仅仅是家长父母叮嘱孩子出门要尽力学会保护好自己,为警示提醒自家孩子编的“狼来了”的教育故事吧。
还有好多关于汾河的故事流传于民间,这些都成为了家乡过往历史和永久记忆,……

注:标蓝的词汇均为山西省洪洞县当地方言。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副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