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什么都不能迷失,迷失的自我已经不是真的自我了

 痴梦龙吟 2022-08-24 发布于河南

接着昨天 的继续说:我们把西游记的第二十八回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孙悟空重建花果山(请参阅人类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把握好自己才能不犯大错),看了文章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了,这次的重建是带着错误来的,为什么会有错误呢?还在文章里查找答案。

今天我们讲二十八回的后半段。这段讲的是唐僧师徒三人的事儿。对于取经团队来讲,少了重要的一部分水中金,虽然不像失去了灵魂那样严重,但也是很严重的了。因为,心性中是重要的部分没有了,其它三人所代表的那部分是不足以看清事物的本质,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

【原文】却说唐僧听信狡性,纵放心猿,攀鞍上马,八戒前边开路,沙僧挑着行李西行。过了白虎岭,忽见一带林丘,真个是藤攀葛绕,柏翠松青。三藏叫道:“徒弟呀,山路崎岖,甚是难走,却又松林丛簇,树木森罗,切须仔细,恐有妖邪妖兽。”你看那呆子,抖擞精神,叫沙僧带着马,他使钉钯开路,领唐僧径入松林之内。正行处,那长老兜住马道:“八戒,我这一日其实饥了,那里寻些斋饭我吃?”八戒道:“师父请下马,在此等老去寻。”

【解读】前面提过唐僧舍不下这身皮囊,经常因为皮囊而做错事儿。这不又开始为了五脏庙而奋斗了。其实通过学习游水的经历来看,细心的人会发现:识神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个样子,其实我们现实世界很多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很可能也是识神的一部分。

在水中呼吸的事儿,其实能够突破这一点,就可以在水下潜游好几分钟而不换气。这是我父亲一个朋友亲见的事儿,有人能一个猛子扎十几分钟,那是那个高手要在水下救人。

再回头来想想黑客帝国,当尼奥被训练要跳过两栋大楼,要从大楼上跳下时,影响他的其实就是他的识神。

【原文】长老下了马,沙僧歇了担,取出钵盂,递与八戒。八戒道:“我去也。”长老问:“那里去?”八戒道:“莫管,我这一去,钻冰取火寻斋至,压雪求油化饭来。”你看他出了松林,往西行经十余里,更不曾撞着一个人家,真是有狼虎无人烟的去处。那呆子走得辛苦,心内沉吟道:“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公道没去化处。”却又走得瞌睡上来,思道:“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须是再多幌个时辰,才好去回话。也罢,也罢,且往这草科里睡睡。”呆子就把头拱在草里睡下,当时也只说朦胧朦胧就起来,岂知走路辛苦的人,丢倒头,只管齁齁睡起。

【西游真诠(梦回列国版)】行者喻指的是水中金,是金丹全始全终之物,开始于有为,最后终结为无为,这些都需要正确运用水中金。修行者如果能够得到这个水中金,其他要素都属于相对容易的事情。所以就取经队伍而言,不仅三藏离不开行者,就算八戒和沙僧也都离不开行者。这就是为何三藏先要在两界山收伏孙悟空,然后才能收伏猪八戒与沙悟净的原因。

【西游原旨】群妖聚义,唐僧自聚之,于大圣无涉也。一是无不是,一差无不差,皆唐僧信任狡性,纵放心猿之故。心猿一放,狡性当权,阴柔无断,则必担荷不力,委卸图安。此唐僧上马,八戒开路,沙僧挑担,不觉领入黑松林昏暗之地矣。

心猿一放,懦弱无能,即是正行之处,忽兜其马,而不能前进。原其病根,只在化斋而误认白骨之错。长老下马,沙僧歇担,八戒化斋,全身无力,四大平放,错至如此,尚可言哉?八戒追念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转到自己身上,没化斋处的情节,俱是法言,读者勿作过文看过。盖行者为水中之金,乃金丹全始全终之物,始而有为,终而无为,无非此水金之运用。修行者得此一味,余皆易事。不徒唐僧离不得行者,即八戒、沙僧亦离不得行者。所以前唐僧两界山先收行者,而后收八戒与沙僧。

【原文】且不言八戒在此睡觉,却说长老在那林间,耳热眼跳,身心不安,急回叫沙僧道:“悟能去化斋,怎么这早晚还不回?”沙僧道:“师父,你还不晓得哩,他见这西方上人家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他管你?只等他吃饱了才来哩。”三藏道:“正是呀,倘或他在那里贪着吃斋,我们那里会他?天色晚了,此间不是个住处,须要寻个下处方好哩。”沙僧道:“不打紧,师父,你且坐在这里,等我去寻他来。”三藏道:“正是,正是。有斋没斋罢了,只是寻下处要紧。”沙僧绰了宝杖,径出松林来找八戒。

【西游真诠(梦回列国版)】在行者被放逐后,金木不并,水火不交,阴阳失散,那么代表真土的沙僧也就不能独存。所以,三藏因为天晚了要寻找安歇的住处,就派沙僧去寻找八戒。

【西游原旨】金木不并,水火不交,阴阳失散,沙僧之真土岂能独存?长老因天晚要寻歇处,使沙僧寻八戒所必然者。呜呼!使八戒欲充其腹,使沙僧欲安其身,总以见在白骨上作活计,而致五行散乱、各不相顾。

【原文】长老独坐林中,十分闷倦,只得强打精神,跳将起来,把行李攒在一处,将马拴在树上,取下戴的斗笠,插定了锡杖,整一整缁衣,徐步幽林,权为散闷。那长老看遍了野草山花,听不得归巢鸟噪。原来那林子内都是些草深路小的去处,只因他情思紊乱,却走错了。他一来也是要散散闷。二来也是要寻八戒沙僧。不期他两个走的是直西路,长老转了一会,却走向南边去了。

【解读】又是“南”。可见前面虽然唐僧吃了吃了人参果、得了金丹,但由于不能明心见性,还得出问题,还得受苦。

【西游真诠(梦回列国版)】由于三藏不能领悟空中之果,导致火散丹漏,再几经波折服食到金丹,这是死中得活。此后,他却不能明心见性,由灵明陷入蒙昧,重新陷入迷途,相当于活中又趋死。

【原文】出得松林,忽抬头,见那壁厢金光闪烁,彩气腾腾,仔细看处,原来是一座宝塔,金顶放光。这是那西落的日色,映着那金顶放亮。他道:“我弟子却没缘法哩!自离东土,发愿逢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那放光的不是一座黄金宝塔?怎么就不曾走那条路?塔下必有寺院,院内必有僧家,且等我走走。这行李、白马,料此处无人行走,却也无事。那里若有方便处,待徒弟们来,一同借歇。”

噫!长老一时晦气到了。你看他拽开步,竟至塔边,但见那:石崖高万丈,山大接青霄。根连地厚,峰插天高。两边杂树数千颗,前后藤缠百余里。花映草梢风有影,水流云窦月无根。倒木横担深涧,枯藤结挂光峰。石桥下,流滚滚清泉;台座上,长明明白粉。远观一似三岛天堂,近看有如蓬莱胜境。香松紫竹绕山溪,鸦鹊猿猴穿峻岭。洞门外,有一来一往的走兽成行;树林里,有或出或入的飞禽作队。青青香草秀,艳艳野花开。这所在分明是恶境,那长老晦气撞将来。

【解读】说唐僧不能明心见性,其实还是不辩善恶。这个景致不是好景致。这里我们比一比。

(花果山)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三星洞)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

再看这个波月洞。不但有杂树、倒木、枯藤,而且还是“倒木横担深涧,枯藤结挂光峰”。虽然有“鸦鹊猿猴穿峻岭”、“一来一往的走兽成行”、“或出或入的飞禽作队”,再对比花果山和三星洞,即使是飞禽走兽也都是有名的仙兽仙禽啊。所以,唐僧能把这个景当成好景致,就足以说明他的识神层次太低了,不能匹配他得丹后的修炼境界。

中医讲容光、容色,看上去明艳靓丽的、容光焕发的就是好的。而晦暗、暗淡无光的就是坏的。《黄帝内经·素问》的《五藏生成篇第十》就讲到:“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火台)者死,赤如衄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括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其实景致中的善恶感,以及脏腑健康与否的容色,也是一种势(萌叔曾经喜欢的词),也是一种象。

【原文】那长老举步进前,才来到塔门之下,只见一个斑竹帘儿,挂在里面。他破步入门,揭起来,往里就进,猛抬头,见那石床上,侧睡着一个妖魔。你道他怎生模样:青靛脸,白獠牙,一张大口呀呀。两边乱蓬蓬的鬓毛,却都是些胭脂染色;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鹦嘴般的鼻儿拱拱,曙星样的眼儿巴巴。两个拳头,和尚钵盂模样;一双蓝脚,悬崖榾柮枒槎。斜披着淡黄袍帐,赛过那织锦袈裟。拿的一口刀,精光耀映;眠的一块石,细润无瑕。他也曾小妖排蚁阵,他也曾老怪坐蜂衙,你看他威风凛凛,大家吆喝叫一声爷。他也曾月作三人壶酌酒,他也曾风生两腋盏倾茶,你看他神通浩浩,霎着下眼游遍天涯。荒林喧鸟雀,深莽宿龙蛇。仙子种田生白玉,道人伏火养丹砂。小小洞门,虽到不得那阿鼻地狱;楞楞妖怪,却就是一个牛头夜叉。

【西游真诠(梦回列国版)】作者用一首诗来形容这个妖魔一身的打扮,以此来喻指失去水中金以后,木火土也会由真变假。

其中:“青脸”指的是木,“红须赤发”指的是火,“黄金铠”则是土的颜色。“丹桂带”,是木火土三物在欠缺水中金后的假合。“一双蓝靛焦筋手,执定追魂取命刀”,这是指柔木用事而金公退步。

这个妖魔是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名叫“黄袍郎”或者“黄袍怪”。这是因为奎宿在五行中属木,木克土,土的颜色为黄色,所以被称为黄婆,而能够克土的木便称为“黄郎”。“奎木狠”的“奎”字从字形来看在“大”字的里面是两

个“土”字,这象征着内土而外木,而且木为土之毛羽,所以称之为“黄袍”。也就是说,“袍”指的是“木”包在“土”外,而为黄土之衣,如同黄袍加身,这是乘时行权的象征。

黄袍怪所象征的内土而外木在八卦中对应的是巽。巽的上面有两个阳爻,下面是一个阴爻。这个阴爻具有坤土的始气,在刚开始的时候虽然看似微弱,但发展起来后却很繁盛,甚至能够包括坤土的全部。由于外为夫,而内为妻,所以奎木狼就是坤宫公主的丈夫。

“狼”是贪毒的称谓,毒则不仁,贪则不义。这是因为三藏所喻指的修炼者因为误认狡性,不用金公,如同狼毒之不仁;一味惜爱白骨,只谋饮食,这是贪图不义。由于修炼者不仁不义,所以才会出现奎木狼所喻指的这个妖魔。

另外,黄袍还对应着美猴王自封为齐天大圣的时候所身穿的赭黄袍。当初,独角鬼王献上赭黄袍,孙悟空占据花果山而自称为齐天大圣。现在,三藏把尸魔幻化的白骨认作是真人,责怪诛杀妖魔的悟空为不仁,而把他贬逐回花果山聚义。

五德与五行相匹配,其中仁属木而义属金,三藏偏仁而废义,是重木而去金。金衰则木旺,也这是舍金公而用木母,所以代指木的贪狼夺席,也就是孙行者逊位于黄袍怪。就金丹大道而言,以金为夫,以木为妻,金木在真土的调和下作合,两者不可偏胜。现在,金猴受逐,木怪逞凶,颠倒错乱,所以喻指“婴儿”的三藏陷入危验。

【原文】那长老看见他这般模样,唬得打了一个倒退,遍体酥麻,两腿酸软,即忙的抽身便走。刚刚转了一个身,那妖魔他的灵性着实是强大,撑开着一双金睛鬼眼,叫声:“小的们,你看门外是甚么人!”一个小妖就伸头望门外一看,看见是个光头的长老,连忙跑将进去,报道:“大王,外面是个和尚哩,团头大面,两耳垂肩,嫩刮刮的一身肉,细娇娇的一张皮:且是好个和尚!”那妖闻言,呵声笑道:“这叫做个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你众小的们,疾忙赶上去,与我拿将来,我这里重重有赏!”

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三藏见了,虽则是一心忙似箭,两脚走如飞,终是心惊胆颤,腿软脚麻,况且是山路崎岖,林深日暮,步儿那里移得动?被那些小妖,平抬将去,正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象唐僧西向时?

【解读】我们经常说“好事多磨”,但是唐僧取经这个事儿却太“多磨了,为啥呢?是因为他的识神太盛了。当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作者想通过唐僧这个可怜的江流儿对后世的修炼者,说清道明修炼的苦难。所以,在这里唐僧就是为修炼者试错探路的试验品,唐僧用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当探路者。。

【原文】你看那众小妖,抬得长老,放在那竹帘儿外,欢欢喜喜,报声道:“大王,拿得和尚进来了。”那老妖,他也偷眼瞧一瞧,只见三藏头直上,貌堂堂,果然好一个和尚,他便心中想道:“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当小可的,若不做个威风,他怎肯服降哩?”陡然间,就狐假虎威,红须倒竖,血发朝天,眼睛迸裂,大喝一声道:“带那和尚进来!”众妖们,大家响响的答应了一声“是!”就把三藏望里面只是一推。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解读】这段话其实有几个细节。上小段讲:“团头大面,两耳垂肩,嫩刮刮的一身肉,细娇娇的一张皮:且是好个和尚!”,这小段讲“三藏头直上,貌堂堂,果然好一个和尚,他便心中想道: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当小可的,若不做个威风,他怎肯服降哩?

摘抄出来这两句话,说明了相貌的重要性。这妖精都要吃唐僧肉了,却因为相貌而不得不多思考了几个问题。所以。我们在跳开《西游记》讲满清诋毁洪武朱皇帝的问题。如果洪武帝真的是猪腰子鞋拔脸,又怎会引诸路英雄归顺,让人心服呢。

【原文】三藏只得双手合着,与他见个礼,那妖道:“你是那里和尚?从那里来?到那里去?”快快说明!”三藏道:“我本是唐朝僧人,奉大唐皇帝敕命,前往西方访求经偈,经过贵山,特来塔下谒圣,不期惊动威严,望乞恕罪。待往西方取得经回东土,永注高名也。”那妖闻言,呵呵大笑道:“我说是上邦人物,果然是你。正要吃你哩,却来的甚好!甚好!不然,却不错放过了?你该是我口里的食,自然要撞将来,就放也放不去,就走也走不脱!”叫小妖:“把那和尚拿去绑了!”

果然那些小妖一拥上前,把个长老绳缠索绑,缚在那定魂桩上。老妖持刀又问道:“和尚,你一行有几个?终不然一人敢上西天?”三藏见他持刀,又老实说道:“大王,我有两个徒弟,叫做猪八戒、沙和尚,都出松林化斋去了。还有一担行李,一匹白马,都在松林里放着哩。”老妖道:“又造化了!两个徒弟,连你三个,连马四个,彀吃一顿了!”小妖道:“我们去捉他来。”老妖道:“不要出去,把前门关了。他两个化斋来,一定寻师父吃,寻不着,一定寻着我门上。常言道,上门的买卖好做,且等慢慢的捉他。”众小妖把前门闭了。

且不言三藏逢灾。却说那沙僧出林找八戒,直有十余里远近,不曾见个庄村。他却站在高埠上正然观看,只听得草中有人言语,急使杖拨开深草看时,原来是呆子在里面说梦话哩。

被沙僧揪着耳朵,方叫醒了,道:“好呆子啊!师父教你化斋,许你在此睡觉的?”那呆子冒冒失失的醒来道:“兄弟,有甚时候了?”沙僧道:“快起来!师父说有斋没斋也罢,教你我那里寻下住处去哩。”呆子懵懵懂懂的,托着钵盂,拑着钉钯,与沙僧径直回来,到林中看时,不见了师父。沙僧埋怨道:“都是你这呆子化斋不来,必有妖精拿师父也。”八戒笑道:“兄弟,莫要胡说。那林子里是个清雅的去处,决然没有妖精。想是老和尚坐不住,往那里观风去了。我们寻他去来。”二人只得牵马挑担,收拾了斗篷锡杖,出松林寻找师父。

这一回,也是唐僧不该死。他两个寻一会不见,忽见那正南下有金光闪灼,八戒道:“兄弟啊,有福的只是有福。你看师父往他家去了,那放光的是座宝塔,谁敢怠慢?一定要安排斋饭,留他在那里受用。我们还不走动些,也赶上去吃些斋儿。”

【解读】这说明猪八戒其实也不能够明心见性。在这里元神和识神所代表的人物是在不断地转化的一会儿,唐僧是元神、悟空为识神;一会儿悟空为元神、唐僧为识神;又可能会变成悟空是元神、猪八戒为识神。所以在看《西游记》的时候要不断的走出来、再走进去,更要不断的去分辨谁是元神、谁是识神,找到邱真人真正要讲的象。

所以猪八戒才会看到金光闪烁,就想到是寺庙,就想到有斋饭。为了裹腹、为了五脏之欲,而忘记了危险。老祖宗早就认识到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都是为了一丝贪欲,而忘记了危险。

【原文】沙僧道:“哥啊,定不得吉凶哩。我们且去看来。”二人雄纠纠的到了门前,呀!闭着门哩。只见那门上横安了一块白玉石板,上镌着六个大字:“碗子山波月洞”。沙僧道:“哥啊,这不是甚么寺院,是一座妖精洞府也。我师父在这里,也见不得哩。”八戒道:“兄弟莫怕,你且拴下马匹,守着行李,待我问他的信看。”那呆子举着钯,上前高叫:“开门!开门!”那洞内有把门的小妖开了门,忽见他两个的模样,急抽身跑入里面报道:“大王!买卖来了!”老妖道:“那里买卖?”小妖道:“洞门外有一个长嘴大耳的和尚,与一个晦气色的和尚,来叫门了!”老妖大喜道:“是猪八戒与沙僧寻将来也!噫,他也会寻哩!怎么就寻到我这门上?既然嘴脸凶顽,却莫要怠慢了他。”叫:“取披挂来!”小妖抬来,就结束了,绰刀在手,径出门来。

【西游真诠(梦回列国版)】这个妖怪的洞府叫做碗子山波月洞。“碗”是盛放饮食的器皿,所以“碗子山”喻指盛放饮食;“波”字取的是其右半边的“皮”字,而“月”在字形上指的是“肉”,所以“波月洞”喻指保养皮肉。波月洞外面挂着“斑竹帘”,对应的是花果山的水帘洞。花果山是表示开花结果的地方,所以水帘洞就是成仙成道的血脉。那道瀑布所形成的水帘遮盖住洞口,外暗而内明,其中有石锅石碗石床这些天造地设的家当,是古圣先贤安身立命的真去处。

竹子外皮有斑点,说明不是清白之物;把斑竹加工成帘子,说明这不是通明之象;斑竹帘挂在洞里,所以外明而内暗,其中就如同黑暗的阴司地狱,是妖精伤天害理的深窟。不论三藏派八戒去化斋充其腹,还是让沙僧寻找住处安其身,其实都是修炼者在白骨上作活计,从而导致五行散乱、各不相顾。所以,三藏才会情思紊乱,错了方向,自寻死路,这就是那妖魔笑着说他是“自来的衣食”的意思。

修炼者如果一味着眼于自己的躯壳,也就相当于三藏以白骨起见,所以想吃斋饭;现在的妖魔却以人物起见,所以想吃三藏。妖魔之所以要吃三藏,是因为三藏想吃斋饭,然而三藏还没有吃到斋饭,就自己送上门来,成为妖魔的盘中之餐。这其实是作者通过这些情节来说明修炼者以幻身为真身的危害性有多么可怕!

【原文】却说那八戒、沙僧在门前正等,只见妖魔来得凶险。你道他怎生打扮:青脸红须赤发飘,黄金铠甲亮光饶。裹肚衬腰磲石带,攀胸勒甲步云绦。闲立山前风吼吼,闷游海外浪滔滔。一双蓝靛焦筋手,执定追魂取命刀。要知此物名和姓,声扬二字唤黄袍。那黄袍老怪出得门来,便问:“你是那方和尚,在我门首吆喝?”八戒道:“我儿子,你不认得?我是你老爷!我是大唐差往西天去的!我师父是那御弟三藏。若在你家里,趁早送出来,省了我钉钯筑进去!”那怪笑道:“是,是,是有一个唐僧在我家。我也不曾怠慢他,安排些人肉包儿与他吃哩。你们也进去吃一个儿,何如?”这呆子认真就要进去,沙僧一把扯住道:“哥啊,他哄你哩,你几时又吃人肉哩?”

【解读】这还真是个呆子,那妖怪安排他吃人肉包子,他竟然就真的要去吃。但是作者却是要反过来讲一个道理,就是“为幻身而思吃斋动魔者,非是吃斋,即是吃人肉包儿,何世间呆子?认真进入魔口者多也(西游原旨)。”

其实就是说,修炼者为了口腹之欲而妄动心机,其实就像是吃人肉,危害很大。回到我们的身上,就是注意不能“以妄为常”,不能“以酒为浆”,更不能“醉以入房”,更不能各种的放纵自我。

《道德经》里讲“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上古天真论》里讲:“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原文】呆子却才省悟,掣钉钯,望妖怪劈脸就筑。那怪物侧身躲过,使钢刀急架相迎。两个都显神通,纵云头,跳在空中厮杀。沙僧撇了行李白马,举宝杖,急急帮攻。此时两个狠和尚,一个泼妖魔,在云端里,这一场好杀,正是那:杖起刀迎,钯来刀架。一员魔将施威,两个神僧显化。九齿钯真个英雄,降妖伐诚然凶咤。没前后左右齐来,那黄袍公然不怕。你看他蘸钢刀晃亮如银,其实的那神通也为广大。只杀得满空中雾绕云迷、半山里崖崩岭咋。一个为声名,怎肯干休?一个为师父,断然不怕。他三个在半空中,往往来来,战经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各因性命要紧,其实难解难分。

毕竟不知怎救唐僧,且听下回分解。

【解读】回首本回,还是讲的元神与识神的分离,就像阴与阳的分离一样,也像以妄为常一样,元神太弱、识神太盛对身体都是有害的。修炼者需要注意培育元神、管控识神。要不然很可能会被“掘先灵墓”“破祖坟基”

文中的内容只是现阶段的理解和心得,

一定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