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孙子兵法》始计篇第一(一)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8-24 发布于江苏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中国文化,历来文武不分家,所以《孟子》里会有:“王赫斯怒,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文王、武王处于商朝末年,看到纣王无道,天下生灵涂炭,他们毅然决然地拿起武器反抗商朝的统治。

《道德经》里也说:“夫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从中能看出中国文化对兵所持的态度:不可或缺,但是要慎之又慎。对待兵法、武力,我们要持中庸态度,既知道它不可或缺,又不能崇尚武力、滥用武力。

古往今来,《孙子兵法》最为人推崇,成为兵家之首,就是因为《孙子兵法》是教人如何不战而胜,秉承了老子的思想:上天有好生之德,希望有冲突、争端的两方,通过外交、谈判等方式取得和平。

实在不可调和的时候,它能够细微的观察到潜在的危险,化险为夷。它不好杀、不嗜杀,但又能够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这个成果就是和谐。

儒家、道家追求和谐,正确的兵家追求和谐,法家也追求和谐,诸子百家大多数都是想用自己的方法,让世界达到一种和谐。

只是用的人用偏了。用儒家的人,有可能把儒家用成了太过功利化的入世行为;用道家的人,有可能把道家变成太出世的逍遥派或者避世派;而用兵法的人,就可能把它当成杀伐、战争、杀戮的工具和谋略。

我们今天讲兵法,实际上是把文武合二为一。拥有了武的思维模式,也就拥有了防微杜渐、运筹帷幄的能力,拥有了对危机的处理、对事情的整体规划能力,这种能力正好弥补了儒家没有细谈的那一部分。

实际上,在四书五经里,《周礼》、《春秋》和《易经》谈这一块思维谈的比较多,我们没有讲到这一块,所以现在用《孙子兵法》来系统谈一谈这方面的思维,算是对四书做一个补充。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据说孙武和吴子胥是好朋友,吴子胥在楚国落难之后准备去往吴国,这时,他想到了好朋友孙武有满腔的才华,就邀请孙武一起去吴国发展。

孙武这时候还很年轻,二十几岁,他刚写完《孙子兵法》,在齐国不受重用,就应了吴子胥之邀来到吴国,把《孙子兵法》十三篇呈给了当时的吴王阖闾。

阖闾看到内容后大为赏识,但又担心孙武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打算出道难题考考他。阖闾从宫中挑选一百八十名宫女让孙武训练,其中还有两位喜爱的妃子。

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让吴王的两位妃子做队长,叫她们都拿起乾来训练,向左转,向右转,挥乾刺杀。这些宫女根本接受不了这么严酷的训练,哪怕孙武三令五申地强调军纪,却依然没有效果。

于是,孙武依照军纪要杀两名队长,阖闾从台上看到非常惊讶,急忙令使者阻止,可是孙武依然杀了两位妃子。宫女们惊呆了,她们从没见过这种场面,因此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对孙武的军令绝对服从,没多久,这支娘子军就训练得非常出色。

阖闾虽然下令阻止了孙武,他还是坚持杀了两位妃子,《史记》上有记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不必事先请求君主的命令,以免耽误战机,这七个字成为千古名句,经常出现在后世带兵将领之口。

孙武只不过是做到了赏罚分明、军纪严明而已,阖闾虽然对孙武杀死自己的爱妃有怨言,但是也钦佩他的统兵能力,于是拜孙武为将军,统帅吴国所有军队,阖闾在孙武和吴子胥的帮助下,让吴国一步步强大。

再后来,阖闾不小心中了勾践的剑,阖闾的儿子夫差帮他的父亲报仇,俘虏了勾践,再后来,夫差就飘了,开始去讨伐齐国、晋国,吴子胥力荐无效,自尽于胥门,孙子也随即归隐,从此只留下《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孙武来到吴国时呈给阖闾的,可能后来也有所改动。历朝历代给《孙子兵法》做注的很多,最著名的有曹操、杜牧。

宋朝有五经七篇,是七个最有名的兵法,每一个都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现在的很多军事著作,也多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所以《孙子兵法》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影响古今中外战略战术的重大著作。

这13篇真正讲打仗的并不多,它没有教人用什么阴谋诡计,而是强调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要知己知彼,先使自己不可胜,然后可胜于敌。《孙子兵法》实际上是一套完整的战略思想理论。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八个字是对兵的重要性的描述。

兵者,定生死,定存亡。虽然我不犯人,但是人若犯我,我不得不防,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菩萨也有金刚手段,孔子也配剑,文武之道,一阴一阳,不可偏废。

我们不能活成老好人,也不能够活成一个暴虐的人,平常一定要以仁义处事,同时又要能够明察秋毫,知道哪边有危险,不令自己在歌舞升平中走向衰亡。

兵家有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好战和忘战都会亡国。太好战,争强斗胜,忘了战争,都是自己蒙骗自己。我们不能够天真的认为,危险和不幸不会来到我身边。

客观面对问题,知道危险的存在,并且制定应对的方法,是兵的核心思想。不去侵犯别人,但是要能够自卫,平常做好防范,防患于未然。

经典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