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清历史上的五座县城

 风吟楼 2022-08-24 发布于广东

武清自西汉(公元前106年)时设县。汉武帝刘彻在全国置十三州,武清一带为泉州、雍奴二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泉州县并入雍奴县。唐朝天宝元年改为武清县。2000年撤县改区。武清历史上有几座县城,鲜为人知。

文章图片1

  泉州城:是武清历史上第一座县城,其遗址在杨村南的城上村。经考古队挖掘考察,方圆四里,为土城垣。这是天津地区记载最早的县城遗址。

  雍奴城:在今崔黄口镇大宫城村东侧。县域范围大体包括今运河以东,渤海湾以北,香河、宝坻以南的地区。后来在一次海浸中,雍奴城被海水淹没。史书记载:“人去城空,”故称大空城。后人觉得不雅,改称大宫城。据近年考察,雍奴城遗址在今大宫城村东,津围公路从“城中”穿过。

  旧县村:雍奴城被海水淹没之后,雍奴县城便迁到今泗村店镇旧县村,还称雍奴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武清县。今旧县村南有旧城遗址,当地人称四方台子。台子周围有大量隋唐时期残存的碎陶、瓷器等,城中建有隋唐时期建筑——天齐庙。该庙是武清县内最古老的一座庙宇,解放前因水患被毁。

  城关镇: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令军队在武清县屯田。明朝洪武初年为避水患武清县城从旧县村迁到城关镇。明正德六年,武清知县陈希文主持始筑土城,隆庆三年,巡抚都御史刘应节、知县段云鸿将土城筑成砖城。城墙周长1470丈,近三里地。城墙高3丈,宽1丈。开三门,门上筑城楼,东曰辽海扬威,西曰太行献秀,南曰引控畿辅,北曰拱翼神京,有楼无门。清乾隆三十年、道光七年、光绪十年、民国五年,城关县城都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维修,1958年被拆除。

  杨村:杨村是京杭大运河上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宋辽时期,夹河成村,历来无城,交通便利,公路铁路交汇于此,陆军空军驻扎要地,故于1950年10月,武清县人民政府从城关镇迁到杨村。杨村为第五座县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