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沂风沂俗:沂水民间“礼器”考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2-08-24 发布于山东

作为一个民间传统美食,许多美食尊崇者说,吃过就念念不忘。本人欢迎大家来猫窝尽情吃。地址:沂水县司法局西五十米路北沿街楼。

喵~~~~~


那位听了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的人曾说过“礼失求诸野”。如此来说,作为平常人眼里的鄙陋之乡,硗确逼仄的山旮旯子不一定就是闭塞愚昧的指代,甚至还隐藏着周鲁之邦国之礼仪的基因密码呢。国有列鼎而食、韶乐而舞的礼仪,曾经皇权不下乡的村落,在待人接物、人情往来、姻亲关系中,也还保留着一些朴素的礼道讲究、仪式仪轨。乡下人交往的礼仪无外乎相互来往间形成的,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而在以相互馈赠为代表的交际中,一些以与饮食有关的盛器为代表的日常用具“华丽转身”,在这些场合上发挥出简单朴素的礼仪文化功能来。

出门箢子要饭提篮

箢子,用杞柳经白条匠编制而成,有三升、四升、五升箢子、斗箢子、扁把子箢子等之分。从前“出门”走亲访友,若要是带着吃物,那几乎必定用到箢子。特别是结婚送添箱、生小孩“送祝米”的,更少不了用箢子盛烧饼、饼干、馍馍、米面等,“扁把子笎子”就是不二选择。若是自己没有,就到邻居家借用,归还时一定押上两个馍馍,这叫“空着借、不能空着还”,和从前借筲和钩担跳水用完要挑上两筲水还回去一个道理。

图片

除此之外,箢子还是上坟敬祖的首选。每到寒食清明节,院东头镇大偏良的村民就将供养菜、一壶老酒、几个馍馍放在箢子里挎着,另一个胳肢窝里夹着几刀纸,三三两两约合着去上坟。上坟完毕,找个避风向阳的地方,把笎子里的酒菜就地摆上,“先人剩”的酒满上,你一杯我一盏地相互敬劝,一两个时辰下来,喝得熏熏然、陶陶然,相互搀挽扶持着,向暮霭笼罩、炊烟袅袅的村庄隐去,真得田园之乐。

图片

然而沂水之大,无奇不有,在不同地域的风俗流变中,总会有突破常理的蹊跷旁逸斜出。也是在这个乡镇,有的村竟然有用提篮上坟的怪哉。作为粗使家什,提篮也就是盛柴禾、拾地瓜皮子等鄙用,在旧社会逃荒要饭,就挎着个破提篮头挨门串户让人家行行好给口吃的。我唯一的姑姑就是奶奶把她放在提篮头里挎着要饭饿死的。提篮于我往往就和贫穷、苦难等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了贫穷困苦岁月的代名词。在这个村,用提篮挎着酒菜上坟,看似将就不堪,一问才知道挎着提篮上坟就是这么个村的讲究,他们也觉得与别村的风俗格格不入,但一直这么下来,也就习惯了。

公事用度多用传盘

传盘是成黄金比例的长方形带浅帮的木器。从前有一种搪瓷的茶盘,和传盘差不多,白底撒红的圈沿,正当中印着大红的双喜字,或者是大红牡丹、粉嫩荷花的图案。

开庭摆宴席、待客要喝酒,倘若将“场”安排在酒馆饭店里,那上菜的侍者多用餐车,四个轱辘推着着走;红白公事、招待比较重要的亲戚朋友,要是在家里请乡厨,那传盘一定是少不了的礼器——从没见一手一碗菜叉着上桌的。

图片

图片

端酒上菜用传盘,就是这么个礼仪规矩,办事的主家自己没有,就到邻居家里借,有时候满庄借遍才得一场宴席所需。这个事情也可以托付乡厨代为张罗,毕竟乡厨经常走家串户搞这档营生,谁家有什么家什都门里清。

若说酒席宴会上,传盘更多是作为实用器,以免烫手之虞,而在结婚当天的诸多仪式上,传盘的使用虽不显山漏水,但确乎不可替代。比如新郎“领红”时,斜挎肩头红绸子的另一头要放在传盘上。除此之外,传盘里还要放几串铜钱和缫丝时缠蚕丝的“约子”、一个长把木勺子,分别代表有钱有福、幸福绵长、万事如意。

图片

图片

这条寓意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红绸子,从新娘下轿、过门、拜天地,都需要一副传盘在左右辅佐,直到入洞房新郎“踩床”前,才由嫁娘将红绸子从新郎背上拿下放到传盘上,再将传盘放到柜子上,就连新郎挑红盖头的红筷子,也要精心放到柜子上面的传盘里。总之处处以这种“不轻拿不随便放”的礼仪,表示对这门姻缘的郑重其事。而至于新人吃宽心面、拜亲、敬祖的礼物、祭品,都得用传盘担纲承托大任。

吃用都能盛的食盒

《老残游记》中有“说着门口已有一个戴红缨帽儿的拿了一个全帖,后面跟着一个挑食盒的进来,直走到上房”的语句,全帖是旧时礼帖的一种,用红纸制,共有十面,横迭而成。用全帖表示恭敬郑重之意。打开后食盒“原来是一桌甚丰的鱼翅席”,让老残看后大呼“不敢当”了。

人的一生有三次最聚人气的时候,分别是诞生、结婚、Game over。生与死首尾两端,一个尚在懵懂无记中,一个在万事皆休后,自己毫无体验度可言。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结婚这个桥段,就似乎没有不办理的风光无限、足以铭记终生的理由。在喜事简办的大背景下,如何简约而不失礼仪,让传统婚庆风俗赓续、并成为担纲振作民族文化自信的积极分子,就是社会工作者需要给出的解答了。

图片

从前结婚“码字联单”的系列程式中,两人抬的大食盒一旦出动,那必然是“喜事有成”结果稳步推进中的里程碑式标志。单举“下催妆”的例子,结婚前两天,男方家派出人抬着食盒到女方家“催嫁”。食盒里有云裥、头花、六色礼等什物,要紧的是食盒顶上还一对不到半年的雌雄童子鸡。这对鸡还要在结婚送亲时,再随着大食盒回新郎家。来回两次占了食盒头筹的鸡叫“长命鸡”,不能刀镬相向,日后得好好喂着繁育后代,以示新婚夫妻家丁兴旺、福寿绵长。

可以想象一下,大半人高的食盒上红双喜字帖加封,上有黑腿金翎、冠子还没发育完全的雌雄俩鸡,随着抬食盒人的脚步颤颤巍巍、晃晃悠悠,兴许还忍不住不时用稚嫩的嗓子呕喔引吭高歌一曲,用一啼唤出扶桑日的气概,昭示“周公之礼”既成事实,岂不是很神圣的事情呢。

食盒除了装食物,其他东西也能放。赵树理《邪不压正》里就说这地方的风俗,送礼的食盒,不只光装能吃的东西,什么礼物都可以装食盒。惜乎这是引用互联网上的一段话,究竟不知道这是哪里的风俗,竟然和沂水如此仿佛。另外在万恶的封建社会里拍马溜须送礼的,怕人看见,就用食盒装满珍珠翡翠、黄金白银来遮人耳目。《金瓶梅词话》中,西门庆就让小厮用两架食盒把三千两金银抬回家了。食盒的副业能用得如此明火执仗地,活该被武二郎打死。

比食盒小不少的叫提盒。提盒分三层,上面是盖,下面两层能放四至六个菜,多做短程送菜之用,避免尘土沾染。当然上坟倘用提盒,如果先人真有在天之灵,估计得捋着胡子笑哈哈,直夸晚辈们孝顺讲究呢。

斗升之辨有讲究

斗有柄,像个长把勺子。《小雅》里就说“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大熊座中最著名的星群非这北斗七星莫属了,七个星组成一个长柄的斗状,在地球上看来围绕着北极星转圈。

在沂水,常见的斗口小底大、升底大口小,都成被截去头角的四棱锥台状。

图片

十升一斗,斗和升本来既是容器、也是容积单位,所以大小都有定制。但市制改公制后,斗和升就逐渐成了古物。可由于风俗信仰的讲究,这两种家什并没有远离人们的身边。

十月已是秋末冬初,稼穑尽收藏之于仓囤。这也自然是向神祗、祖先们荐献新粮食品的时候,所以在沂水十月也被称为“神月”,当然这是封建迷信,不足取。但通过“荐新”的礼仪活动,将新麦子面包子、馍馍、斗量升载的五谷杂粮献祭于神位前,彰显对皇天后土丰厚恩赐的敬畏、感激之情;表达克绍箕裘、不忘根本,追思怀古的亲情,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图片

这种用斗升盛载粮食祭祀神灵的古老风俗,在马站镇丰糕制作技艺中还得以完整保留,每年五月份做丰糕之前,张师傅都会这么去做,他家还保留着一套继承了好几代的祭祀用品,其中盛粮食的大斗都有了一二百年的历史。

现在一般的小户人家会因陋就简,到集市上去买个升一样的容器,又名“香升”者,盛上粮食还能权作香炉,黄澄澄的小米、大豆里插上三路香,青烟袅袅盘旋而起,向冥冥间的另一个世界的造化们传递着收获的喜悦,祈求更加文明富强的心声。

不做量具的升,在娶媳妇盛栗子枣;小孩铰头的时候,剪子和纬穗子都放在一口升里,取“升”的谐音,寓意“生生不息”“升官发财”的意思,都是美好愿望的代表。

图片

现在做升打斗不再像是从前以用燕尾槽扣起来严丝合缝,而都是用钉子楔、胶水粘,确乎有点简单将就。在集市上问一位老硬做匠人升与斗的区别。他竟然说现在的人把从前的斗叫做升,而升称作斗,比较混乱。其实大口向上的才是斗,可因为便于从中取用东西,并且也为了讨个口才,敞口斗唤做了升,这真是实用主义在民俗中鲜活的体现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