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展丨青绿调成见天工——山水画色彩研究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

 涤砚堂 2022-08-24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展览开幕式

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担任学术支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青绿调成见天工——山水画色彩研究展”于2022年8月23日-11月23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

图片

展览现场

策展理念:以色彩研究为切入点,串联青绿山水画的“前世今生”

中国山水画在诞生之初,就以“青绿”的面貌示人。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传统青绿山水画,形式细密工整、色彩浓丽鲜艳。它不仅是壮丽河山的华丽再现,也表达了画家感受自然、表现自然的手心相应。“青绿”,历经千年沉淀而依然灼灼生光,至今仍吸引着我们的关注,也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创作的养分。

本次展览以色彩研究为切入点,串联起青绿山水画的“前世今生”。展览将展出广州艺术博物院及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明清时期青绿山水画40余件套,呈现明清以来青绿山水画的风格特点与源流演变。我们希望通过画中色彩明快的青山绿水,引领观众感知传统绘画的魅力和祖国山河的秀美。

同时,此次展览特别邀请了在山水画领域作出色彩探索和研究,并有一定成果的当代岭南艺术家参展,以期通过当代岭南艺术家的作品,展现青绿山水画在岭南地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此外,为让观众更直观了解传统青绿山水画繁复、精细的创作过程,主办方还邀请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师生们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支持团队,并请他们为青绿山水画创作过程做出图解分析。

此次展览将以色彩为媒介,融古汇今,展现青绿山水画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并让古今艺术家在绘画中对话与碰撞,探讨传统青绿山水画在现代山水画发展中的意义,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创新性发展的潜力。

通过展览,我们希望重新定义“青绿”,创造当代“青绿”的故事,为当代艺术从传统中创新并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一种可能。


图片

展览现场

展览内容:三个展馆三大篇章,实现青绿山水的全方位展示

此次展览分三个篇章:第一篇“何以'青绿’——青绿山水画的材料与技法”,第二篇“'青绿’无尽——复古与变革并存的明清青绿山水画”,第三篇“不止'青绿’——当代岭南艺术家的山水画色彩探索”,分别位于广州艺术博物院1号馆、2号馆、8号馆展出。

第一篇 何以“青绿”——青绿山水画的材料与技法

传统青绿山水画,主要采用呈色稳定、牢固,经久不变的石青、石绿、石黄、朱砂、赭石、铅粉、金、银等天然矿物颜料,以及花青、藤黄、胭脂等天然植物颜料,在绢帛或宣纸上描绘自然山水,其画面多呈现出青绿相映、富丽堂皇的风格。这一篇章中,将以实物及图片的形式,展示传统青绿山水画使用的颜料及其所呈现色相。
创作传统的青绿山水画作品,往往要经过勾勒、多次赋色、调整等步骤。本篇中,将展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刘文东老师为本次展览创作的青绿山水画分步骤示范画稿。通过刘老师的画稿及文字讲解,观众可初步了解青绿山水画是如何创作的。此外,展览还将展出两件绘画史上经典的青绿山水画的临摹作品,并附有分步骤的临摹过程的展示,呈现经典作品是如何生成的。

图片

展览现场

第二篇 “'青绿’无尽——复古与变革并存的明清青绿山水画”

魏晋时期就已出现的青绿山水画,在隋唐时期达到兴盛,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一度占据主流地位。宋代以后,青绿山水画不断与笔墨相融合,在明清时期迎来了复兴与变革。明代绘画总体呈现承前启后的态势。明代青绿山水画,先是出现复古浪潮,而后在继承中发展,开始多向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清代山水画坛虽然由水墨文人画占据统治地位,但仍出现不少以水墨画为骨,略施青绿的文人风青绿山水画作品,风格清新秀丽;此外,职业画家和画工的加入,画商的赞助等因素,也给清代青绿山水画带来新的面貌和成就。
这一篇章,将展出广州艺术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珍藏的明清青绿山水画作品40余件套,并根据地域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东南江浙一带画坛主流地区的青绿山水画,第二部分为明清时期逐渐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岭南青绿山水画。通过这些作品,观众不仅能直观感知中国古代自然山川的不同面貌,更能体悟先贤所开创的高妙的色彩理法、独特的笔墨语言和超前的审美意识。

图片

展览现场

第三篇 “不止'青绿’——当代岭南艺术家的山水画色彩探索”

青绿山水画曾在我国古代创造了金碧辉煌的江山颂歌,并始终以其独特的色彩语言和审美取向,吸引着画家们的目光,在元、明、清各朝中不断传承与革新;如今,它也为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鲜活、有力的养分,青绿山水画正以更多样而丰富的形式和面貌被继承和发展。
岭南画坛在清代末年率先吸收外来艺术,成为兼收并蓄又勇于革新的重要绘画力量,出现了居派绘画、岭南画派、广东国画研究会等画派。岭南地区的画家们始终秉持“笔墨当随时代”的宗旨,在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以往的艺术史研究和我院的历年展览中,已多次呈现岭南画坛所创造的丰硕成果。而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尝试将眼光投向当代岭南艺术家。本篇中,我们特别邀请了李东伟、吴泰、王绍强、刘文东、杨峻、杨星、陈伟明、林于思、林淼等九位艺术家参展。他们都曾学习传统绘画,从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他们也跟随前辈们革新的步伐,是“笔墨当随时代”理念的践行者,在各自的创作历程中逐渐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同时,他们都成长、生活于岭南地区,不可避免地受岭南自然与人文环境影响。他们不断尝试在山水画创作中作色彩探索和研究。他们的作品,既包含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底色,又展现了现代岭南人的视角,可视为当代“青绿”在岭南的一种呈现。

图片

开幕式现场,部分作者与嘉宾合影

教育活动:围绕三大教育品牌,引导观众欣赏青绿之美

为了更好发挥博物馆使命与担当的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院配合展览开展“艺启学、讲艺坛、游于艺”三大系列教育活动。艺启学,重点在“学”,如“纸上丹青——立体青绿山水画制作”;讲艺坛,重点在“讲”, 如“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发展与变革”专题讲座;游于艺,重点在“游”,如“琴和青绿——青绿山水画与古琴”品鉴会。此外,我们还在展厅布置了“青绿山水画”体验角,为观众提供青绿山水画颜料及工具,体验青绿山水画的制作过程。

图片

展览现场

展品精选

图片

春岩簇锦图

(清)黎简

1782年作

绢本设色

177×42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黎简(1747-1799),字简民,号二樵。顺德(今属广东佛山)人。擅画山水,师法元人,以苍润见长,境界清邃。黎简的《春岩簇锦图》是一件设色浓丽、风格独特的青绿山水画。画面以开阔的江面和江中小岛的树林为分界,将山石分为前景与远景,山石均以赭石打底,再以石青、石绿分染不同的山石顶部,且不同于传统青绿山水画对暖冷色过渡的重视,画家对石青、石绿的处理是染至某处时戛然而止,以山石轮廓为界,而无色彩的过渡。近景处,画家着重以石青和朱砂点染两棵树的叶片,形成蓝与红的鲜明对比。色彩的冲突和对比使画面具有夸张而独特的风格。

图片

深山游春图

(清)苏六朋

1845年作

绢本设色

161×7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苏六朋(约1796-约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顺德(今属广东佛山)人。早年在广东罗浮山作画,中年定居广州。擅画人物、山水、花鸟。苏六朋的《深山游春图》描绘的是罗浮山桃花溪一带的情景。画中古树参天,山峰高耸入云,层峦叠嶂,峭壁、山石、峰峦以淡赭色打底,再罩染浅淡的石青、石绿等色。山石流水间,以红色点染桃花几株,与近景处拄杖赴会的人物,共同呼应了画上作者题诗:“溪上桃花无数开,花间春水绿于苔。不因渔艇寻源入,争识仙(家)避世来。翠雨流云连玉洞,丹霞抱日护瑶台。山中旧侣时相约,约我来春载酒回。”画面设色雅致,呈现了罗浮山春意盎然,如世外桃源般的山水胜境。

图片

兰亭修禊图

(清)吕学

创作年份不详

绢本设色

179×98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片

桃曲桃红图

(清)李含渼

创作年份不详

绢本设色

161.5×52.5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图片

山水图

(清)翟继昌

创作年份不详

纸本设色

141.4×37.8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片

秋林觅句图

(清)陈政

创作年份不详

绢本设色

177×72.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片

寒溪翠壑图

(清)顾逵

约1847年作

绢本设色

121.5×53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图片

仿刘松年山水图

(清)苏仁山

创作年份不详

纸本设色

29.9×29.1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图片

山水图

(清)蔡兆丹

创作年份不详

绢本设色

直径26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当代展品精选

图片

青绿山水系列

李东伟

2001年

纸本设色

33×33cm

图片

惠州西湖

吴泰

2020年

纸本设色

25×55cm

图片

远不若之二

王绍强

2021年

纸本设色

138×70cm

图片

蓝空澄澈

刘文东

2019年

纸本设色

178×194cm

图片

猴王

杨峻

2016年

纸本设色

69×46cm

图片

春雨初霁

杨星

2014年

纸本设色

185×145cm

图片

南山系列·之五

陈伟明

2017年

纸本设色

250×125cm

图片

天算

林于思

2022年

纸本设色

220×122cm

图片

山石低吟

林淼

2018年作

纸本设色

184×145cm

近期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全集丨吴昌硕
全集丨靳尚谊
画家脱俗指南(必看)
吴冠中的水墨“突围
戴士和丨画自有一种风骨
贾又福:低调的高价艺术大家
书画家成名的三大秘籍(超短好文)
家里为什么要挂书画?(附最全回答)
毛焰:真正的天才是在专注中燃烧的人
李世南:世间众声喧哗 先生孤独闪光
王肇民:一位倔强的静物诗人
吴冠中:自由的尽头是孤独!
多少书画家,都败在了这两个字上!(深度好文)
何家英:速写本来就不是技法的炫耀!
麦华三:苦练书法80年,怎么也想不到因这五个字爆红
艺术家检索(点击直接阅读)史国良·唐晓·赵少昂·李苦禅·刘小东·王沂东·张彦·郑板桥·王家训·郭北平·罗工柳·林散之·白羽平·安格尔·安正中·梁世雄·郭振山·廖继春·方楚雄·李可染·忻东旺·何海霞·李孝萱·杨之光·潘天寿·齐白石·庞茂琨·赵无极·袁运生·张修竹·陆俨少·王子武·蒋兆和·汤立·刘云·冯远·黄胄·陈永康·徐匡·张桂铭·东山魁夷·湘刀文斌·怀斯·列宾·修拉·贾科梅蒂·林风眠·林蓝·汤小铭·林墉·冯少协·高剑父·陈丹青·王玉珏·徐治庆·伦勃朗·陈子庄·吴冠南·贾又福·贾博鸿·汤志义·沈道鸿·李世南·吴冠中·乔十光·周春芽·于小冬·方声涛·邢少臣·方土·陈金章·张弘·何家英·李晓林·王肇民·戴士和·麦华三·靳尚谊·吴昌硕·毛焰·关山月·田黎明·陈醉·林丰俗·陈朋·顾生岳·赖少其·黎雄才·陈衍宁·唐勇力·卢禹舜·李醒韬·黄宾虹·朱德群·毛泽东·陆俨少·詹建俊·李书成·张铁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