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恭亲王之死,对大清产生了哪些影响

 新用户8926AVU2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恭亲王

1898年初,军机大臣之首恭亲王奕䜣得了严重的心肺病,于是请假在家休养,光绪皇帝陪同慈禧太后三次前去恭王府探视,又命御医诊治,但已经于事无补。4月10日,被称为“国之柱石”恭亲王撒手西去,大清王朝不久就出现了剧烈动荡。

文章图片2

动荡的局势

光绪初年,朝廷内部争斗复杂,出现了南北两派,相互攻击,北派有两位领袖:大学士徐桐,此人虽然是汉人,其思想却与满人相似,另一个是直隶人李鸿藻;南派领袖为江苏人翁同和,藩祖荫,1890年以后,两派的仇恨越来越深,而李鸿藻及翁同和,同时进入军机处,于是朝廷被卷入这场纷争,慈禧太后支持北派,光绪皇帝则偏袒南派,南北两派,又称为李党和翁党,由来又称为“后党”和“帝党”,私下里,大臣管两派的叫“老母党”和“小孩党”。

值得一说的事,在满族重臣中,只有恭亲王能与南派的汉人党和睦相处,因此,恭亲王是沟通两党的桥梁纽带,起到了缓冲的效果。

文章图片3

翁同和

恭亲王之死引发的震荡

恭亲王奕䜣之死,对于动荡的晚清,纷争激烈的派系来说影响极大。

当时的满族亲贵丧失了一位地位极高的老前辈,一位老练沉稳的指导者,就国事而言,当时的满族权贵观念狭隘,排汉,排外情绪严重,惟有恭亲王但事实道光皇帝唯一一个仍然在世的儿子,只有他才有资格与慈禧太后抗衡。其地位是其他亲王所不能比拟的。有人评价,加入恭亲王在世,1900年义和团及庚子之变或许能避免,至少不会恶化。

文章图片4

对于光绪皇帝来说,恭亲王的病逝也是一个重大损失,光绪帝有事也经常与恭亲王商议,恭亲王去世后,光绪皇帝才开始相信康有为,着手维新革新,而对于南派领袖翁同和来说,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和庇护者。

也正是在恭亲王过时候,翁同和开始向光绪推荐康有为,称其才能,胜于自己十倍。

恭亲王去世后,大清朝马上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先是戊戌变法、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等,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衰亡。

文章图片5

恭亲王

两起三落的人生

恭亲王奕为宣宗道光皇帝第六子,自咸丰起,之后又经历了同治、光绪两代,是清晚期的三朝重臣。1850年受封为亲王。三年后,年仅二十岁的奕充任军机大臣,开始了他在清廷最高决策层的政治生涯,当1860年英法联军向北京进犯的时候,体弱多病的咸丰帝带着妻妾亲随一溜烟地逃亡热河,恭亲王奕担当起留守北京的重任,负责与联军议和。

文章图片6

英法联军攻占

咸丰皇帝驾崩后,两宫皇太后联手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这一年,恭亲王奕30岁,慈安太后25岁,慈禧太后26岁。因两宫皇太后是奕之嫂,所以这次政变又被称为“叔嫂合谋”。

奕在慈禧太后擅权时期,奕前后三次遭到罢黜。人生起起伏伏。

文章图片7

恭亲王

对恭亲王的评价

  奕集智慧、机敏、才略、雄心于一身,他是晚清诸王中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长期主持“洋务”,创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同文馆”,前者是外交部的前身,后者是外语学院的雏形。

奕生逢乱世,锐意革新,提倡“自强”,推动“洋务”,使衰落中的清王朝一度呈现“中兴”的气象。因此被尊为“贤王”,死后赐谥号“忠”。

参考书目:《野史大观》、《慈禧外传》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