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故事多9

 春天来了hovy5i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图片

【爸】

本义:亲生之父。《广雅·释亲》:“爸,父也。”这并不是外来词,上古汉语就出现了。

【妈】

本义:称呼母亲 。如:妈妈

引申指“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如:大妈、姑妈。

引申指“旧时连着姓称中、老年奴仆” 。如:刘妈。鲁妈。

【马】

古人画马,长长的马脸,善于奔跑的长腿,又大又漂亮的尾巴,马背上飘逸的鬃毛。

在古代,马是坐骑,能带着古人驰骋天涯,所以,有“快马加鞭”“马不停蹄”“走马观花”等与速度密不可分的成语。

同为坐骑,马有优劣,有跑得慢的“驽()马”,也有日行千里的“千里马”。千里马不常有,人们用“千里马”来形容难得的人才。

“马”的本义为强武有力的家畜马。《左传·成公二年》:“不介马而驰之。”意思是:没有给马披甲就驱马出战。许慎把“马”解释为是昂首怒目的动物,是勇武的动物。《战国策·燕策一》:“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意思是:从前有个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三年里仍无所获。相传,我国古代有个极善相马的人叫伯乐。伯乐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后来用伯乐代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代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古典文献中,经常会提到“千里马”的概念。历来人们大多认为,千里马泛指一般好马。所谓“千里”只是个虚数。因为现代人谁也没有见过一天能跑500公里的马。

一个人有领头的榜样作用,叫“一马当先”;一个人人生经验丰富,叫“老马识途”;官员接任新的职位,叫“走马上任”;祝福别人办事顺利,叫“马到成功”。

跟马有关的词语许多是褒义词,但也有贬义词,比如“拍马屁”。据说这个词是元代蒙古族首创的。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以养骏马为荣。平时在路上熟人相遇,就会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然后夸一声“哟,真是好马”。开始,人们还实事求是,马好才说好,可时间一长,有的人不管别家的马好坏,只一味夸好,哄主人高兴,就这样“拍马屁”沦落为阿谀奉承的同义词。

项羽骑的马是乌骓,也就毫不犹豫地认为“骓”是纯色黑马。实则不然。这个字的音符是“隹”,取义于“苍黑两色的禽鸟”,苍是薄青色,也就是较深的灰色,是以项羽的坐骑,应该是一匹黑灰相间而色泽深沉的马。如今若不提楚汉风云,不提“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感慨之词,则“骓”字也算是死了。

上古音“马”“虎”相近的缘故,也就是“马虎”“马马虎虎”一词的由来。

马字带头的语词多如马毛,最通俗的口语“马上”,就是立即、赶快的意思。不过,“马上”本指军事武功,出自汉高祖“居马上得天下”的豪语。此外,“马上”还有在职为官的用意,而今由于交通工具的发达递嬗,这意思也就没有了。

古诗词: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故事:“千金市骨”。古代有一个国君,特别想拥有一匹千里马,找了三年而不得,便下令说:“谁能买来千里马,我重重有赏!”有一个内侍说:“我行!但要黄金千两!”虽然整整一千两黄金的价格很高昂,但这位国君特别想要千里马,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这位内侍花了五百金,只带回来一副千里马的骨架。国君勃然大怒:“让你买千里马,你却花了五百金带回一匹死马,你当我傻吗!”不料内侍从容答道:“大王,请放心!您连千里马的骨架都舍得花这么多钱,这说明什么?说明您真心爱马!这事要是传出去,一定会有人主动向您献马的!”国君半信半疑,没过多久,竟和内侍说的一样,好几匹千里马被送到国君面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诚心求才,人才一定会来到你这里。

知识:马踏飞燕。甘肃省博物馆里有一件国宝级文物:东汉铜奔马。当然,它更为大家熟知的名字是——马踏飞燕。马踏飞燕为青铜器铸造,由一匹马、一只鸟构成。马的形象是三只脚腾空,另外一只脚踏在鸟的身上,小鸟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整件青铜器只靠马的一只脚支撑,不但彰显了骏马矫健的英姿,也从侧面衬托了马的奔跑速度之快。在198310月,国家旅游局将它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春秋时,齐国的管仲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国(今河北),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回程时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嗅觉雷达”。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发达,位置又高,转动相当灵活,听觉异常发达。马通过灵敏的嗅觉和听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能形成牢固的记忆。所以,马能够识途。后来人们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阅历多的人,能起到引导作用。

【土】

古人画土,是一整块泥土,紧紧地团成一团。“土”的两横代表着地下植物生长的空间。中间的一竖,代表花草树木从土中发芽而出。

“土”的本义为泥土。李斯《谏逐客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意思是:泰山不拒绝微小的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礼记·乐记》:“土敝则草木不长。”意思是:地力衰竭就会连草都不长。

在古代,“土”又常被用来指国土、领土、乡土。《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全天下都是王的土地;沿着王土的边涯,皆是皇帝的臣民。《国语·晋语一》:“今晋国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意思是:现在晋国这个国家,是个偏远的小诸侯国,它的国土又小。

古时中国是农耕之国,人们都在土地上耕种、居住,故又引申指家乡。《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意思是:班超自任职以来久在极远的边境,现在老了思念乡土。《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意思是:君子终日所思者,是如何进德修业,而小人终日思念的是家乡。

“土”由乡土义,引申出了当地的意思,如土匪、土豪、土话、土音、土特产等。“土”和“洋”相对,这又给“土”字增添了不合潮流和不开通的含义,如:土里土气、土头土脑等。

知识:土豆。土豆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明朝的万历年间,传入初期属于宫廷特供,达官贵人专享,民间很少有机会吃到。到了清朝后期,中国人口突增,在巨大的粮食危机下,人们开始寻找主食的替代品,土豆就成了很好的选择。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土豆的栽种技术不断提升,产量也不断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大约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古诗词:龟虽寿(节选)(东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神话故事:女娲(wā)抟(tuán)土造人。女娲是位人身龙尾的创世女神,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就在天地间游历。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原野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她心想:“我热爱树木花草,更陶醉于那些活泼,更富有朝气的鸟兽鱼虫。但这些远远不够,我要创造出任何有生命之物都无法超越的生灵。”边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挖出一团黄土,捏好了许多小泥人。女娲朝着这些小泥人吹了一口气,小泥人就“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泥人布满大地。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藤枝,伸入一个泥潭里,抽出后,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人儿。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从此,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不】

上面的一横表示地面,下面的须状线表示种子萌发时向地下生长的胚根。

古时候,“不”就是胚胎的“胚”字。后来,“不”字的本义消失,被借用来表示否定。

图片

【画】

“画”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上部是一只右手,左边是一枝笔,下部的两条曲线是描画的图形。

“画”的本义为绘出图形。如“画饼充饥”、“照猫画虎”、“绘画”、“勾画”、“画图”、“画画”等词中的“画”都是这个意思。“画”用来表示划分界线的意思。如《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意思是:大禹当年走过的辽阔大地,共划分为九个州。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割”,现在简化为“划”。

在古代,弹琴、弈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绘画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也可能和书法同时出现(古人说“书画同源”)。文献最早提到的专业画家是帝舜的妹妹“夥首”。

成语:“画蛇添足”。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打】

本义:击。还有振作,攻击,考虑、计划、采用等意思。比如:打鼓、打雷、打算、打比方等。



!!

  

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 

动态图片 - 暴风雪 - caijisong1948aa 的博客

春天来了祝福您幸福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