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教育最严重的错误——同质化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据说最近有一个很火的视频,播放量破百万,弹幕多达10万+,题目叫《我与流量的战争》。演讲人是圈内出了名敢说的编剧汪海林,从明星、投资人到观众,没有他不敢骂的。

不知道有谁看了,反正我没看,也没兴趣看。大意就是揭露当下影视制作的模式,广告商以收视率为依据进行广告投放,收视率与经济收益直接挂钩。一部影视作品的价值,严重被数据量化。「流量」成为了衡量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流量明星们,不需什么演技、经验,只需要给作品带来流量,就够了。编剧被迫把剧本往简单了写,复杂了演员演不出来;台词也不超过两行,怕演员记不住。
其实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何止是在影视行业?烂书经过营销抢占市场,把孩子往傻里教的教育公司成功上市,真正用心做教育,不想被商业化的却落魄关门。
我等没有资本的众生,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提高自己的筛选标准了。我不对自己改变不了的东西白费力气,也不喜欢对并没有深入了解的东西评头论足。
我今天想说的,来自于这篇文章后的一条评论:为什么韩国流量鲜肉比我们多得多,但人家电影得了奥斯卡?

其实这里面的逻辑特别清晰:不能用别人的成功解释自己的失败。关了店铺不能怪罪于直播,丢了工作不能怪罪于新人,自己家小孩没考上大学不能怪别人家的孩子太优秀。

我对流量不感兴趣,几乎不看电视剧,家里也十多年没电视了。我也没打算为流量明星正名,我清楚地认为,写不出好剧本,拍不出好电影,不能怪流量小生。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我不追名逐利,但也绝不会口诛笔伐什么资本的力量,逐利没有错,眼睛里只有钱也未必有错,有些人的成长环境和处境,造就了他们的唯利是图,这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但如果所有人都如此的话,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如果教育只培养一种人,只倾听一种声音,那距离灭亡也不远了。生物进化靠的是多样性

大家可以去看看《听见天堂》这部电影,该片根据意大利盲人音效师米可·曼卡西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失明的孩子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声音剪接师的故事。米克小时玩弄一支来复枪时不幸走火,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没能留住光明。米克变得沮丧,烦躁,哀叹生活对自己不公。然而盲校唐老师的一番话让米克豁然开朗,为什么音乐家在演奏时会闭上眼睛,因为那样音符会蜕变,变得更有力量。于是,米克选择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记录他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时,他才发现:原来,不仅可以看见天堂,还可以听见天堂。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唐老师认为盲校的孩子们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他们充满活力,热情和想象力,不应该只被限制在成为纺织工的人生里,他们不应该被剥夺最美好的东西——梦想

而老校长说,这里的学校为什么能够保持百年的安稳?从没出过什么差错?因为他们有规矩,他们让孩子们学得一技之长,有能力自食其力。身为盲人的老校长说出那句:“你只是同他们相处,而我却是他们中的一员。”竟让人无力反驳,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完全对他人感同身受。有时候“我理解”听起来是那么无力,敷衍。

老校长真的有错吗?他的错并不在于要培养这些眼盲孩子有一技之长,好让他们有安身立命的基础,他的错误在于要求所有的孩子必须遵守这唯一的可能性。他的错误在于,为了表面的安稳、可控,损失所有孩子的个性、天赋和梦想。这是最坏的教育。

社会中充斥对各种新生事物的诋毁,对薇娅、李子柒这些杰出网红当选青联委员,三八红旗手的非议、谩骂,犯得都是和老校长同样的错误!只允许符合自己三观,让自己感到安全的现象存在,企图用各种方式绞杀对自己有威胁,让自己感到不爽的人或事。

应试教育有错吗?素质教育一定就好吗?非黑即白地争论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意义,应试教育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素质教育也存在尚未理顺的疙瘩,要允许多样性的存在

之前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一则关于芬兰教育的新闻,说芬兰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课程教育,不再开设数学、物理、语文这些科目课程,取而代之为“主题式”设计。事实上却被芬兰教育局负责人Marjo Kyllonen证实为假消息。其实他们只是采取了10%的项目式的教育,剩下90%仍然是传统的科目制学习。

这就是允许多样性的存在。对有些孩子来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确是最适合他们的方式。但我们同样要给那些不走寻常路的孩子机会。影片中的米可不肯学盲文,痴迷于搜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风的声音,雨的声音……唐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向世界奉献了这位全球一流的声音剪接师。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人口基数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却屡屡与各类世界顶尖奖项无缘?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成绩优秀,却很难在各个领域获得突破性成就?

寻求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这个思路本身也许就是有问题的。

栀子花,玫瑰花,百合花……有一种适合天下所有花的最好的种植方法吗?并没有。但是为什么到了人的地方,我们就总是企图找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养育方法,总是想要把所有孩子打造成一个模子呢?用同一个标准考核他们,要求他们,评价他们。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一双属于他们自己的翅膀,他们可以像鸟,飞往他们的山。却不幸被拿着杆子的养育者、教育者,拦住了去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